18.4焦耳定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用电器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当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在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
A.空调
B.电热水器
C.洗衣机
D.吸尘器
2.电流的热效应在科研、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列情况中不属于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电脑两侧有散热孔
B.电动机外壳有散热片
C.电饭煲内安装有电热盘
D.电脑CPU上装有小风扇
3.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空烧瓶口分别用完全相同的气球密封,将多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以不同的连接方式接入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 )
A.a
B.b
C.c
D.三个相同
4.如图所示,在左、右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初温均为20℃的等量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右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上升到80℃和40℃,由此可知( )
A.R1=2R2
B.R1=4R2
C.R1=3R2
D.R1=9R2
5.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通电前,A、B两个U型管中的液面相平,通电一段时间后,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则( )
A.I1>I2,A管中的液面较高
B.I1>I2,A管中的液面较低
C.I1=I2,A管中的液面较高
D.I1=I2,两管中的液面一样高
6.利用图中5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完成“焦耳定律”的探究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B.通电后会发现在相同时间内乙产生的热量是丙产生热量的2倍
C.若要探究导体的电阻对电热的影响,应该选择观察甲、乙
D.图丙中外接5Ω电阻的作用是改变流过电阻D的电流,使通过电阻A、D的电流不同
7.额定功率相等的白炽灯和电风扇,它们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1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产生的热量也一样多
B.两种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白炽灯产生的热量多
C.白炽灯耗的电能更多,电风扇产生的热量多
D.电风扇消耗的电能更多,白炽灯产生的热量多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容器里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每个容器放入同种材料绕成的导电线圈,其电阻R1=R3,R2=R4,R2=1.5R1,若同时通电,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四个容器中的水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9.电路两端电压增为原来的3倍,电路的电阻降为原来的0.5倍,在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是原来的( )
A.6倍
B.9倍
C.18倍
D.1.5倍
10.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1、R2是两个相同的电阻,当闭合开关S1,断开S2、S3,通电10min,电路产生的热量为Q;同时闭合S2、S3,断开S1,若要产生相同的热量Q,则通电时间为( )
A.2.5min
B.10min
C.20min
D.40min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焦耳定律表明,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人体安全电压是
V。
12.如图所示,同学们正在用改装“自制灯泡”的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将瓶盖中间打一孔,插入带有红色液柱的细玻璃管,已知R1<R2.R1和R2串联的目的是
,实验中能判断R2比R1产生热量多的实验现象是
。
13.阻值为5Ω的电热丝中通过的电流是2A,通电6300s产生的热量是
J,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1kg,初温为20℃的某种液体吸收后,温度升高到50℃,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14.如图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接入电热丝R1、R2,右边容器上方接入电热丝R3,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本实验是根据
(选填“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已知R1=10Ω,R3=6Ω,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则R2=
Ω.若将R3和R2并联接入右边密闭容器中,则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5.小浔在学习焦耳定律的知识后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1)小浔通过分析知道电路中R2和R3的连接方式是
。
(2)解决问题后重新通电一段时间,若发现左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较大,可以得出结论:
。
(3)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侧U形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差相同,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可能是
。
16.小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把甲、乙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
(1)实验中,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
,通电一段时间后,甲装置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较
(选填“大”或“小”)。
(2)“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在不改变原电路连接的情况下,小明要添加丙装置完成实验。他已将A,E两个接线柱连接,你认为还应把F与
。(选填“B”“C”或“D”)两个接线柱连接。
(3)在步骤(2)中,将丙装置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只有甲,乙装置的U形管中液面出现了高度差。而丙装置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并无变化,其原因可能是丙装置出现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
参考答案
1.解:
由题知,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相同,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由W=Pt可知,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相同;
A、空调中有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
B、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C、洗衣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D、吸尘器工作时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因此电热水器产生的热量最多,故B正确。
故选:B。
2.解:A、电脑两侧有散热孔是为把各电器元件产生的热及时散失掉,故A错误;
B、电动机外壳有散热片是为把各电器元件产生的热及时散失掉。故B错误。
C、电饭煲内安装有电热盘,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故C正确。
D、电脑CPU上装有小风扇,是用来散热的,故D错误。
故选:C。
3.解:
由图可知,三个烧瓶的电阻(相同的电阻R)以不同方式接入电路中时是串联的,所以通过电流相等,通电时间也相等,
由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知,电阻串联后电阻最大,并联后电阻最小,即被b气球密封的烧瓶里的电阻最大,由Q=I2Rt可知这个烧瓶里电阻放出热量最多,瓶中气体温度最高,气球的体积变化最大。
故选:B。
4.解:两容器内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右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上升到80℃和40℃,则左边容器内水升高的温度为80℃﹣20℃=60℃,右边容器内水升高的温度为40℃﹣20℃=20℃,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0℃:20℃=3:1,根据公式Q=cm△t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即R1和R2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1;由于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根据Q=I2Rt可知,电阻之比等于热量之比,即R1:R2=3:1,R1=3R2。
故选:C。
5.解:
由图可知,右侧两电阻丝并联后与左侧电阻丝串联,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I1>I2;
由Q=I2Rt可知,通电时间相同时,I1>I2,R1=R2=5Ω,所以左侧甲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
密闭空气吸收热量后,体积不变,压强变大,左侧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的差值较大,A玻璃管液面较高。
故选:A。
6.解:
A、实验时,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产生的热量,被煤油吸收,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应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为准确反应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两个烧瓶中所盛煤油的质量要相等;故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的电阻是和丙的电阻的2倍,乙的电流是丙的电流的2倍,根据Q=I2Rt可知,乙产生的热量是丙产生热量的8倍;故B错误;
C、要探究电流对电热的影响,应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大小相同,电流不同,故应该选用乙和丙,故C正确;
D、因为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当丙容器外连接的5Ω电阻后,通过丙容器内电阻的电流减小,因此图丙中右侧盒外连接的5Ω电阻的作用是改变丙容器内电阻的电流;由于这两个电阻丝是相同的,通过它们的电流也相同,故外接5Ω电阻的作用是使通过金属丝AD的电流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7.解:
额定功率相同的白炽灯和电风扇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由W=Pt可知,它们消耗的电能一样多,但它们产生的热量不相同。
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较多的内能,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白炽灯产生的热量较多;故ACD错、B正确。
故选:B。
8.解:左图中,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因为R2=1.5R1,所以Q2>Q1;
右图中,R3与R4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公式的变形式Q=t可知,在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小的产生的热量多。因为R4>R3,所以Q3>Q4;
左图中,通过R2的电流是:I2=,所以Q2=I2R2t=()2R2t;
右图中,通过R4的电流是:I4=,所以Q4=I2R4t=()2R4t;
因为R2=R4,且通电时间相同,所以电流大的产生的热量多。因为I4>I2,所以Q4>Q2;
这样我们得出了这四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关系是:Q3>Q4>Q2>Q1;即丙、丁、乙、甲。
故选:C。
9.解:
若原来电压为U、原来电阻为R,通电时间为t,电流产生的热量为Q=W=t,
现在的电压为3U,电阻为0.5R=R,通电时间为t,电流产生的热量为Q′,
则==。
故选:C。
10.解:
由题知,R1、R2是两个相同的电阻,设R1=R2=R,
由图可知,当闭合开关S1,断开S2、S3时,两电阻串联,总电阻为2R,
电源电压不变,由焦耳定律可得,通电20min电路产生热量Q=×10min,
闭合S2、S3,断开S1时两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产生相同热量,则:Q=×t=×t=×10min,
所以t=2.5min。
故选:A。
11.解:
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对人体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故答案为:电流二次方;不高于36。
12.解:已知R1<R2,R1和R2串联,在通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相同,通电时间也相同;
通电一段时间后,如果R2中细玻璃管中的液面升的高,表明该容器内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即R2产生的热量多。
故答案为: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R2中细玻璃管中的液面升的高。
13.解:通电6300s电热丝产生的热量:
Q=I2Rt=(2A)2×5Ω×6300s=1.26×105J;
液体吸收的热量:
Q吸=Q=1.26×105J,
由Q吸=cm(t﹣t0)得液体的比热容:
c===4.2×103J/(kg?℃)。
故答案为:1.26×105;4.2×103。
14.解:该实验装置是利用容器中空气的热胀冷缩来反应放热的多少,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
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需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的电流不同,所以R1、R2的阻值应该是相同的,即R2=10Ω;
若将R3和R2并联接入右边密闭容器中,则该整体与R1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但容器内总电阻与R1电阻不同,所以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故答案为:气体;10;电阻。
15.解:
(1)由图可知,R2和R3是并联在电路中的,然后与R1串联;
(2)由图可知,容器内电阻丝的阻值是相同的,左侧容器内电阻丝在干路上,右侧容器内电阻丝在支路上,则左侧的电流要大于右侧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若发现左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较大,可以得出结论:当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过一段时间发现两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相同,根据转换法,说明两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相同,因两电阻丝的阻值和通电时间相同,由Q=I2Rt知,通过两电阻丝的电流也相同,故原因可能是电阻丝R2断路;
故答案为:(1)并联;(2)当加热时间和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3)R2断路。
16.解:
(1)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吸收热量的多少;
由图可知,甲乙串联在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甲产生的热量小于乙产生的热量,则甲装置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较小;
(2)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不改变原电路连接情况下,小明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完成实验。他已将A、E两个接线柱连接,则还应把F与D接线柱连接(如下图),此时2个5欧的电阻在两条支路中,且通过的电流不同,满足实验要求;
(3)步骤(3)中,将丙装置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只有甲、乙装置“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而丙“U”形管中液柱高度并无变化,这表明丙所在的支路出现断路,丙不是通路,不能产生热量。
故答案为:(1)吸收热量的多少;小;(2)D;(3)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