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命题人:西来桥学校 沈东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顺利地度过了七年级上学期的一半,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了争你的学习情况,请你看清题目要求答好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拼音。(4分,每克0.5分)
(1)深蓝色的天罕里悬着无数半明半(mèi)_______的星。
(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háo)________,
(3)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shǎng) ________心悦目。
(4)在白驹过(xì) ________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5)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________急,势不可当。
(6)阖________家团聚包饺子。
(7)贾里清楚伟人应该豁________达洒脱。
(8)好读书不好________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2、先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书市上展出了许多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中外名著。
C、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
D、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3、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下面空缺处的名篇佳句,你能补足几句?(7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爱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请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3分)
读 书 卡编号:001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提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爱本书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空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其成为语意前后呼应,句式一致,修辞恰当的一段话。(2分)
许多象形字如“山”、“川”、“木”等是从自然界的实物抽象出来的加工创造的。
“山”很像连绵起伏的群峰;
“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生动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
6、我们的校园是优美的,洁净的,为了防止有人蓄意破坏,请你为校园的花草树木拟一条标语,不能用“不”、“禁止”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掌握了很多阅读文章的方法,下面四篇课内外的文章,请你按要求所你的理解写在答案里。
〈一〉 阅读下面的语段(选自《往事依依》完成7—9题,共10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7、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主要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分)
类别教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的影响
古文老师
代课老师
9、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试简要归纳学好语文的途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社戏》选段。完成10—14题(10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校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0、认真地体会选文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应填的词语是(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文段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夜景,请分别各举一例(2分)
A、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说“水气使得月色朦胧”而说“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呢?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两个语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
(2)然而又自失起来。( )
〈三〉认真阅读《换票》完成15—19题(10分 )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去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有到,不然真掉进了火炕。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有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往返六次,净赚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穿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15、换票之前的“去上海的人”与“去北京的人”想法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找出换票以后“去北京的人”不求上进的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6段写了“去上海的人”发现的种种赚钱的方法,这表明去“去上海的人”是一个( )(2分)
A、一心只想赚钱的人
B、凭智慧和劳动致富的人
C、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
D、眼光远大,头脑灵活的人
18、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只写“去上海的人”的创业,而不写“去北京的人”的遭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末段描写两个人不同的境遇,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三峡》完成20—24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文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2分)
(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2、课文中最能表现三峡林涧萧瑟之秋景象的形容词有(2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3、将下列两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文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过课文,你联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请默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40 分)
新生报到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开学至今,我们经历了许多好奇、兴奋、快乐和满足,或许还有些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同学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你记下让你最感动的生活片断,以《让我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500字以上。
让我说声“谢谢你”
400
500
560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 8 页 共 8页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4分) ①昧 ②毫 ③赏 ④隙 ⑤湍tuan⑥he ⑦huo ⑧hao
2、(2分) D 3、(7分) 略,见书 4、(3分) 略
5、(2分) 例:(1)很像波涛汹涌的长河。
(2)很像根深叶茂的大树。
6、(2分) 略
二、阅读
7、(2分) 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8、(6分) 古文老师,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我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代课老师,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同学们全被深深的打动;我对古文
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9、(2分) 略(言之有理即可)
10、(2分)这些动作,显示了他们的确实是“弄潮的好手”,表现他们的能干。 11、(2分)应填的词语: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12、(2分)举例略 13、(2分) 不说“水气使得月色朦胧”,仿佛是月也有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夜。
14、(2分) (1)心急 (2)陶醉 (意思对即可)
15、(2分)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去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认为去上海是“掉进了水坑”。
“去北京的人”想,“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认为不去上海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16、(2分) 白吃 白喝 17、(2分) B
18、(2分) “去上海的人”凭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挣钱致富是值得提倡的,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要写。而“去北京的人”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性格是应该批判的,是反面的,不须多写就表露无遗,而且“去北京的人”最后捡破烂的结局已经说明问题。
19、(2分)时代需要拼搏精神,机会只钟情于有拼搏精神的人。
20、(2分) (1)在 (2)同“缺” (3)早晨的阳光,指太阳 (4)连续 21、(2分) 沿 和 溯 朝 和 暮
22、(2分) 寒 啸 凄 哀
23、(2分) (1)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4、(2分)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作文(40分)以70分作为切入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