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25
古人谈读书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任务二: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
记住
一
如:博闻强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同“智”,智慧。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诲
记住
满足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勤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一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一
知之_____,不知_____,是知也。
敏______,不耻_____。
默________,学________,诲人______。
我非________,好古,敏________。
学______,犹恐______。
吾尝_______,终夜____,以思,无益,________。
——《论语》
一
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
敏而好学,_______。
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
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
学如不及,_______。
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一
自学: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2.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yǐ
qǐ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yǐ
qǐ
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一)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清]彭端淑
(二)“破”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甲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清]袁枚
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旬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重点字音、字义,读准多音字“好”、识”等字音,正确理解“知、耻、默、敏、厌、尝、急”等字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背诵课文。
5.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尝试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背诵课文。
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一)导入。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轼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25课,看看两位古人孔子、朱熹对我们读书有什么好的建议。
齐读课题:25
古人谈读书
(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这一课是两则文言文,回顾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都用了哪些方法呢?(板贴: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
大家谈到的都是理解文意的好方法。(板贴:理解文意)
在理解文意之前,我们先要读准字音。(板贴:读准字音)
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则文言文。
(一)小组分工合作。
师: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则文言文。
请听要求(ppt出示):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两个任务:首先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然后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开始吧!
(二)小组汇报,教师提炼、点拨,教师强调多音字“好”“识”以及通假字“知”的读音。完成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提炼学习方法,解读文言文中常见文学现象。完成目标:能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师:哪个小组想分享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请上台!
1.师:刚才这个小组提醒我们注意这个“好”字读四声,在这里是喜好的意思。谁来读读这两句话!我们一起读!
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刚才小组汇报的时候,还提到了“识”这个字,它也是一个多音字,看看注释,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对了,当它表示“记住”的意思时,就读四声,比如博闻强识,谁来读读这句话!咱们一起再来读读!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这明明是知,为什么读“智”呢?古代没有智慧的智这个字,于是人们就用读音相近的“知”来代替它所以在这里,应当读“是知也”谁来读?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刚才的小组汇报很精彩,就像这样,哪个小组还想再来汇报?
4.第二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这句理解的很准确,结合这两个注释,谁能像他们一样再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对啊,孔子认为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应当以下问为耻。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这句话。一起读!
5.第三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这句理解的也很准确,谁能连词成句,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默
是默默地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指板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的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一起读!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句话,都有一个“敏”字,看看注释,你有什么发现?这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板书:一词多义)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划分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背诵课文。
师:理解文意,还能帮助我们读出节奏呢,井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是这样来断句的。
(一)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读、指名读、齐读。
谁能按这样的节奏来读一读?一起读!
(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示范读)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后面三句话断句呢?快来试一试吧!谁想读一读?恩,你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谁再来读一读!大家读的越来越棒了!
(二)熟读成诵。
1.带着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2.宋代宰相赵普就曾用“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经典之句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一起读!
3.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对你的读书一定更有启发!再读!读好断句,文言文的韵味更浓厚了!(板贴:读好断句)
四、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则文言文。
过渡:朱熹又谈到了哪些读书建议呢?
Ppt出示自学要求:
①自读文言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②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
(一)你理解这则文言文的意思了吗?指名说意思。
教师解读文学现象:古今异义
1.这个“尝”是曾经的意思,理解的很准确,结合第一篇文言文“尝”,对这个字的理解,你有什么发现?这种古代意思与现代常用意思不同的现象叫做古今异义。(板书:古今异义)
2.这则文言文中,还有一个古今异义,结合注释,看谁找的速度最快,看谁的眼睛最亮?第一则文言文中,也有一个古今异义呢,找到了吗?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真是很常见呢!
(二)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谁能来读一读?
师:舒缓有度,停顿恰当,文言文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则文言文!
五、对比阅读,完成目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一)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古人谈读书》,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谈不到的话,师引导哪一篇更像谈读书?)
小结:学习要靠读书,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只要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二)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板书:态度
方法)
六、拓展阅读。
小结: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读书方面,古人还有很多宝贵的方法流传至今!课下读一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读书。
(一)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清]彭端淑
“破”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甲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清]袁枚
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旬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七、板书。
25
古人谈读书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
态度
理解文意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
方法
读好断句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