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6
太阳
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预习单
摄氏度
繁殖
粮食
煤炭
地区
杀菌
治疗
寸草不生
远
大
热
太阳与植物、动物、资源的关系。
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太阳与风的关系。
太阳能杀菌、预防和治疗疾病。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其实,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要走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久。。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其实,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要走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久。。.
列数字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举例子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阅读课文
圈画说明方法
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感受事物的特点
学习方法: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作比较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居住着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亿人口。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的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远
大
热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的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远
大
热
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太阳的移动速度大约为240公里/秒,而太阳到银心的距离为2.48万光年至2.67万光年之间。
太阳释放的能量极其巨大,地球每天从太阳辐射中吸收大约940亿兆瓦的能量
它的总辐射功率非常大,达到了386亿亿亿瓦特。而我们的地球,仅仅接收到了其中的22亿分之一。
说明性的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泉标:高38米
教室高度:3米
初试身手
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1
2
3
4
5
6
7
8
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成的。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动物
吃的
穿的
煤炭
云
雨
雪
风
杀菌
光明、温暖
植物
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
2
3
4
5
6
7
8语文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4.能理解灭在说明文中举例子选择参照物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熟悉的事例。
5.感受说明文层次、条理清晰的特点。
6.激发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读熟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第五单元的学习,读一读第五单元的单元页,你了解了什么?
生谈
这个单元就是围绕说明文进行的,说明性文章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让我们一起回忆我们学过的说明性文章?
四上
《蝙蝠和雷达》
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四下
《琥珀》
介绍了琥珀形成的具体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
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介绍了纳米技术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小结: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板书(太阳),去认识我们身边最为密切的星球。齐读课题。(出示学习任务单)
二、检查预习
这是本课的预习任务单,昨天大家都已经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来交流大家的预习收获。
1.检查字词。
2.理清脉络。
字词掌握了,我们来看看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围绕太阳,写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密切两方面,那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小结: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说明同学们预习的都很认真,也能看出这篇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
三、重点深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太阳的远。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生读
2.师:在这个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太阳“远”这个特点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画出相关词句,并做批注。
3.学生汇报
4.抓住重点句子。
出示:
(1)“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其实,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久。”
师:找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仔细体会这两句哪个句子好?
生谈感受
【小结:列数字就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问题,使得文章更准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段中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指生读
生谈感受
【小结:作者就是选择我们熟悉的出行方式,非常巧妙的列举了一快一慢两个例子,写清楚了太阳远的特点】
师:作者已经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为什么还要再举例子呢?
【举例子的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实际事例,使抽象事物更具体化。】
(3)理解了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太阳的“远”。
(二)回顾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回顾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
先读课文,找出它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感受事物的特点。
2.师:那太阳还有两个特点大和热(板书:大、热),作者又是如何写清楚呢?同学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步骤,自己读懂它的说明方法呢。
3.借助电子书包,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1.交流特点大。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太阳大的特点,哪个小组起来汇报?
小组汇报
重点指导:
出示“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同学们这一百三十万倍到底是多大的差距,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对比图,同学们,地球真的是那么小吗?
出示资料: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居住着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亿人口。通过老师补充资料,你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小结:以大比大更衬托出太阳的大,你看作比较、举例子也是非常有学问的。】
师:让我们体会着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妙处,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太阳的大。
2.交流特点远。
师:你看他们小组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我们对作者如何写太阳大的我们更清楚了,哪些小组愿意来谈谈太阳热的特点,愿意和大家谈谈你们的学习收获?
重点指导:
出示“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引导学生发现本段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好处。
【总结:这一段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了太阳“热”的特点。】
(四)回顾说明方法,初试身手
1.师: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的三个自然段,作者都用了哪些明方法?
生: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小结:说明文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这些说明方法,让读者更容易体会和理解。】
2.师:同学们,其实啊太阳还有很多特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资料袋,我们一起看看。太阳有很多特点,那作者为什么只列举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呢?
生:因为要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
【小结:是啊,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3.师:那你能学着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也来试着写一写。你看这是我们济南市的地标建筑--泉标。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试着用多种说明方法写一写它的特征吧。
(1)学生交流、点评
四、学习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1.师:感受到了太阳的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把视角投向地球,课文的后五个自然段,写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作者又是怎样写清楚呢?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交流学习。
2.学生分组讨论
3.推选代表,交流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总结:同学们,课文四五六七自然段,选取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资源,常见的自然现象为例子,说明了引读——“太阳虽然……”
五、总结
1.所以,作者在最后有这样的感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结: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对于这样司空见惯的太阳,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对太阳多了一份感谢和热爱,这正是这篇说明文的魅力。】
3.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有很多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出示课文内容)你看,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预设:开头变红、过渡句变红、结尾变红
【小结:开头用一则传说引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中间借助过渡句将课文的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后作者则用一句话总结了太阳的重要性。你看作者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使得一篇严谨科学的说明文结构条理清晰,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说明文生动有趣。】
4.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相信同学们都对说明文有了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也能把说明文,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