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课件(10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课件(10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0 20:2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4张PPT)


阿房宫前殿


仿秦台榭
仿秦宫殿
仿秦城门
骊山陵远眺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了解作者及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疏通第一自然段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一)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二)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三)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杜牧,字牧之,有《樊川文集》。他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阿房宫赋》: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艺术表现:
注重铺陈,
讲究声韵之美,
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听读正音,整体感知课文,疏通第一自然段
《阿房宫赋》(杜牧)朗诵践离
视频蓑衣孤客_标清.flv
缦回
囷囷焉
不霁何虹
辇来于秦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摽掠
鼎铛
逦迤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骊山

生字词
màn
qūn

Pín
yìng
qiáng
jiāo

yǎo
piāo
yán
chēng



zhū
chuán


jiàn
?u

Cēn

huán

niǎn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地山林被砍伐一空,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高楼重阁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的北面建起,然后折向西,直通到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腰带似的长廊像绸带迂回曲折,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向空中飞啄。这些楼台亭阁,各自随着地势不同而建,宫殿群参差分布,彼此圆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盘旋着,曲折着,像蜂房那样密集,像水涡那样套连,巍峨矗立,不知道有几千万座。
蜀山兀,阿房出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研讨第一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数词→动词
统一
“腰”名词→状语.像腰带一样
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
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
~~~~~~~~~~
走:趋向
今多指行走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会出现蛟龙?复道凌于空中,不是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彩虹?(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分不清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在一天之内,在同一座宫殿之中,却(让人感到)
气氛如此不同。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研讨第一段



名词→动词
出现云彩
出现龙
出现彩虹

“响”动词→名词
歌声
古义:天气; 
今义:一个地区长时间的气象概况

思考:
1、作者按什么写作顺序来描绘阿房宫?如何来写?
明确:由总写到局部、由远及近、由外及里。
采用夸张、比喻、互文、通感的修辞,极言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歌舞纷繁。
2、作者是在盛赞阿房宫建筑之美吗?
明确:不是。“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试背第一段
六王毕,


。覆压

。骊山

。二川

。五步一楼,


;各抱地势,
。盘盘焉,
,蜂房水涡,



,不霁何虹?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一日之内,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疏通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每天清晨,只见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洗脸后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焚烧异香的椒兰。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杳然无声,不知它到向何方。宫女们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远处,希望皇帝能光临宠幸。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研讨第二段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名词作状语,用辇车
·
成为

明亮的样子




动词,到
宠幸
姿态美好
美丽


延伫、久立
1、前一段落写到阿房宫的建筑之奇,本段描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阿房宫美人之众。
2、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从美人的来源(源于六国)和生活进行描写。
3、用了什么修辞?有何用意?
运用排比、比喻、夸张,表现宫中美人生活空虚、命运悲惨,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试背第二段
妃嫔媵嫱,





明星荧荧,




;烟斜雾横,

,宫车过也;

。一肌一容,

,而望幸焉;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金银财宝,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再占有,统统运进了阿房宫中,于是,(秦人)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到处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
研讨第
三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都是名词用着动词,当作铁锅;当做石头
都是名词用着状语,把宝鼎,把美玉


古今异义词、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

古今异义词,金银财宝。
由写人的被欺辱转
而写物被践踏。
聚敛珍宝肆意挥霍
抢劫掠夺



积累
连接着、到处都是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丝一毫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使得那支撑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织女还要多;闪闪发光的钉子,比谷仓里的谷粒还多。
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满宫横横竖竖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要多;管弦乐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就使天下的人民不敢说,却敢在心里充满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一天天地骄奢顽固。于是戍边的士卒怒吼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宫殿)变成了焦土!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研讨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
jiàn
繁华奢侈
古今异义词,可惜
形容极其细微
顽固
拔,被攻占
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使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剥削与被剥削
排比对比夸张
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
第三段
穷奢极欲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叫、举、一炬
常情
积怨
爆发
三、写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
试背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使负栋之柱,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管弦呕哑,__________。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函谷举,楚人一炬,_______!
第三学时
【学习要点】
1、疏通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总结文言知识
3、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研讨第四段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宗族的是秦统治者本身,也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国诸侯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足够用来抵抗强秦;如果秦(在统一全国后)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从二世、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又能得到王位且消灭整个家族呢?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四个“后人”,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其余的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
这句话是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民
哀之,鉴之
试背第四段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非天下也。嗟夫!________,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安徽阜阳花费3000万元建造的政府办公楼
中国各地政府豪华办公大楼大曝光
重庆市忠县黄金镇政府办公楼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徐洞村办公楼
濮阳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大楼
这座办公大楼落成已有两年多,超出预算两倍,
至今仍欠200多万元的工程款未付。
山东省龙口市(县级)政府办公楼
江津市几江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
被网友称为“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事处”
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办公区内人工湖
郑州市惠济区政府会议室
中国为人民服务政府行政成本世界第一
据新京报报道,我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1/4。10日,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建议,政府应从治理“三公”(公车、公宴、公楼)入手,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我国行政成本居世界第一
  应加强人大对行政费的监督
看看中国和美国政府大楼的比较
来源:LaluLalu
香港论坛
讨论区
这信息很绝!究竟谁的本钱多?
谁的老百姓最富?令人深思.....
看看中国和美国政府大楼的比较!
我们始终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呢?
老百姓确实穷得买不起房;
但是,
中国各个地方是怎么花纳税人的钱呢?
看看各个地方政府大楼就知道了……
美国麻省政府楼,很别致噢!像个小教堂
河南焦作(总人口连所辖县300多万的小城市)市委政府大楼,气势磅礡,环境优美,视野开阔!
美国田纳西州拉菲特市市政厅—
怎么看也像个内地的大型汽车加油站!
焦作市政府附属楼同样辉煌壮观!
缅因州拉莫尼市
相当于中国的苏州大小,
也太寒碜点,像栋民房呀!
湖北一个县的政府大楼!
美国科罗拉多州市政厅,他们穷的要死1907年的建筑用到现在...
湖北兴山县政府大楼挺拔百公尺,连里面的人都是趾高气扬!
明尼苏达州政府....
要不是有面国旗,
偶还以为是个图书馆
河南长垣县政府大楼占地百亩,人均办公面积
50平方公尺
这个是北卡州的一个市政厅,穷得揭不开锅;瞧,警察局(左)都来市政府挤一块地儿!
北京房山区政府,
离北京市区很远,
山区,还算是个比较穷的..
华盛顿州市政厅,
哎~美国人看起来真是
又穷又寒酸啊!
武汉江汉区政府,双子大楼,
相互辉映,煞是惹眼
夏威夷的州政府大楼,
一点都不和当地优美景色相配!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大楼,
上海就是全国最有钱的地,
从楼上就可以看出!
在中国,到哪都是
政府大楼占据最好的地段,
大停车场,高台阶,
玻璃幕墙,门卫森严。
与挂在嘴边的公仆,
三个代表,
保持先进性反差太大。
爱荷华州Marion市市政厅
和北京五环外的平房差不多,
要在北京的话早就被拆除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大楼,照片没照全,里面很豪华,面积也超大,对面的广场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
设计本身是5星级以上的酒店的,当时报中央的时候也说是盖酒店,可是后来就变成政府办公楼了,可和美国白宫媲美
美国佛罗里达州宝石岛市政厅,
有些像我们中国哪村的计生办!
南京某某区政府大楼.
通体透明,看来要阳光办公喽!
印第安纳州Laporte市
市政厅..........
中国陕北一窑洞!!!
深圳市政府办公楼,
总造价21亿~~~~~
里面装修一角,
是不是超豪华啊~~~~~~~~
深圳的政府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办公
不同的角度看看深圳的领导们的办公环境
云南省昆明市的
五华区区政府位于
昆明最繁华的地段
一面看像塔,
一面看像帆.
美国德州Manor市政厅,
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北京故宫里厕所!
四川成都武侯区检察院,
每次经过唯一感觉就是"白宫",
里面电子安全方面的花费就是1亿!
密歇根州某市政厅,从1908年用到现在了..
广东顺德政府,广东年年缺电,但在这里不会发生这样事!
布什可没这么气派!
刚下飞机..什么破伞...怎么也没人管!
去迎接客人(普京夫妇)
还要得给女士打伞..
这个总统有什么当头,
给我当都不当。
内地公务员也比美国牛!
内地小书记(相当中国古代县令级别)下乡检查,
前呼后拥还有专人打伞,很是威风........
还好,他出现了!···
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