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衡阳市26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80分)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2.依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证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人类必须在火星上探寻到
A.O2存在
B.H2O存在
C.CO2存在
D.CH4存在
下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完成下面小题。
3.比上图中天体系统高一级,且不包含②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4.以③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5.上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Q地年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状况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8.P、Q两地相比可知(
)
A.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
B.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
D.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下图示意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的利用受季节、天气影响大。
读下图“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完成下列各题。
11.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12.此图反映太阳活动
A.可以影响地球气候
B.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
C.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中高纬地区树木的生长
13.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国家是
A.俄罗斯、挪威
B.加拿大、西班牙
C.英国、墨西哥
D.印度、巴基斯坦
1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地球上地震、海啸频发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根据下图,在地球内部,有关地震波及其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B波的传播比A波慢
B.A、B两种地震波都在地下2900米处消失
C.两种地震波在C、D界面间地层都在减速传播
D.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探测地下的油气资源
16.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岩石圈是指图中的
A.①层+②层
B.②层+③层
C.软流层之上的部分
D.古登堡面之上部分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18.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于贵州平塘的“大窝凼”咯斯特洼坑中。开放日每天景区接待游客限量2000人。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贵州所处的地形区(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太行山
20.“中国天眼”位于喀斯特地貌区u,该地区________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利于排水。(
)
A.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
B.蛀蚀作用
C.风蚀作用
D.溶蚀作用
21.目前“天眼”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
A.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B.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C.降低游客交通费用
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平方千米的流域。
A.10
B.50
C.100
D.500
23.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水侵蚀
下图为桂林山水水墨景观图,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问题。
24.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底火山喷发
B.流水侵蚀
C.海洋沉积
D.变质作用
25.图中景观观赏中尤其要注意(
)
A.精选观赏的点位
B.把握观赏的时机
C.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D.了解景观的特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27.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B.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C.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D.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29.如果在下列城市中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的地区是(
)
A.拉萨
B.重庆
C.海口
D.大庆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31.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32.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3.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哈雷彗星
34.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的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数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图里亚瓦尔火山物质来自
A.地球表面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上地幔
36.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据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关于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分布着沉积岩。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侵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38.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
B.
C.
D.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小军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堤坝的东侧受流水侵蚀比较严重
B.河中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
40.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0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34.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和_______。
(2)上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相连?为什么?(4分)
衡阳市26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C
D
C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A
D
C
A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A
C
A
A
C
C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A
D
D
A
C
C
D
C
二.综合题(20分)
41.(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
沉积
古生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海洋
陆地
抬升
42.(1)乙 溯源侵蚀 下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