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选题
1.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 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
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
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57% B. 52% C. 48% D. 43%
2.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3. 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需氧型的单细胞生物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4.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5. 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
A.13.2% B.5% C.14% D.9.3%
6. 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的是 ( )
A.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从个体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
7. 母马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4条;公驴体细胞中也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2条。则母马与公驴杂交后代骡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组数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骡子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两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生殖隔离
B.四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生殖隔离
C.两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地理隔离
D.四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地理隔离
8.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 )
A.1/88 B.1/22 C.7/2 200 D.3/800
9. 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自1900年至197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下列子宽叶雌株(XBXb)同窄叶雄株(XbY)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l 0.19 0.36 0.5l[来源:21世纪教育网] 0.64 0.75 0.84 0.90
A.该种群中具有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
B.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0.99%
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
D.基因型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10.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11.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12. 有袋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
A.有袋类动物起源于澳洲
B.有袋类动物只能生活在南半球
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不利于有袋类动物生存
D.澳洲与其他大陆分离早,有袋类动物未受到高等哺乳类的排斥而得以保存21世纪教育网
13. 果蝇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等数量的种群(108)来说,出现的突变数是2×104×10-5×108=2×107个。这一数据说明了( )
A.突变都是有害的 B.突变为生物进化产生了原材料21世纪教育网
C.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高 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
14.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15.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6.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7.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该蜣螂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蜣螂与普通蜣螂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18.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19.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20. 在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小麦是绿色的,但偶尔也会发现白化苗,如果白化苗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几率是1/10000,则在理论上小麦杂合子在种群中出现的几率最接近于( )
A.1/4 B.1/50 C.1/100 D.9/50
21. 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先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21世纪教育网
22. 将2010年收获的某植物种子播种,2011年调查这块地高茎(HH)占40%,中等高度(Hh)占40%,矮茎(hh)占20%,开花前将所有的矮茎砍掉,让其自交产生种子并于2012播种。请推测2010年和2012年的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40%和80% B.60%和75%
C.60%和80% D.80%和75%
23.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4.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捕食斑马
B.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C.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授粉的蛾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25.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二、简答题
26. 果蝇是常用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___。
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果蝇残翅(v)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理论上果蝇残翅基因v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的多。由此可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使种族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7. 下图是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
(2)③过程发生了________,这种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3)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但是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
AA Aa aa
A地区 95% 3% 2%
B地区21世纪教育网 3% 95% 2%
问: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B地区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决定两地区基因频率变化方向的是________。
28.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
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B
3. D
4. B
5. D
6. A
7. A
8. A
9. B
10. A
11. D
12. D
13. B
14. D
15. C
16. D
17. D
18. B
19. D
20. B
21. B
22. B
23. D
24. B
25. C
二、简答题
26. (1)基因库 (2)2×106 (3)0.02 自然选择
解析: 本题以果蝇为背景,涉及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
(1)考查对基因库概念的理解程度。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考查计算能力。根据已知条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有104对基因,有107个个体,则基因突变数为10-5×104×2×107=2×106(个)。
(3)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题中已知隐性类型vv的表现型频率为1/2500,则隐性基因v的频率为1/50,即为0.02.
(4)考查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理解。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其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27.答案 (1)细胞核 核糖体 (2)基因突变 间 (3)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活动而控制性状 (4)96.5% 49.5% 自然选择
28.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
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
纯合子分别为1/4、1/2、1/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
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
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
频率减小。
答案:(1)1/2 (2)1/321世纪教育网
(3)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
配5代,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
蝇的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
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