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
史参考答案
c8.
图2:存在郡县和诸侯王国并存的局面,这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汉高祖
年。(4分)
图3:存在路州府县这一行政区划和西夏等少数民族并
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和民族形
势相符
1:实行行省制度,设立
西藏
代的行政区划和边疆行政
话
英国的文官制度
兑了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
考试成为政府行政
枢密院最近颁
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
事务委员会主管文
考试录取
这真是件好事,枢密院为什么要颁布这
还不是因为以
选拔和亻
在问题。你看以前官吏的任用常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
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
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
挤、打压。这样造成了政府
效率低下,腐败泛滥,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还真
题就应该进行改革。这样今后我们也有学习的动力
是啊,我们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事务
方面可以为国家出
严重过错的情况下
以使自己衣食无忧
角度
外交官是外交事业的参与者
新中国外
料来源材料选
外交官的回忆录
交的亲历者
研究2
代新中国外交的一手史料
国家应团
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广大发展
国家的外交
国家交往的
分
录从政治、经
材料内容
2年,尼克松到访中国并主动同周
新
的外交情
美关系缓和的情况
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况。冀朝铸的
外交经历是新
外交
缩影
年,参观由英国软贷款建
用
映了中国积极和
英友好
关系的
发展经贸的情况
发展。(3分)
重适度;形制铸造先进;圆形方孔;铸币权集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原因
发展;市场格局演变的产物;海外白银大量内流;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
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国家赋税改革的推动。(4分,答
界的联系和互动;深刻改
国的市场经济结构;改变了财
方式以及货章丘区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全册。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1为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主要体现了
A.汉承裁制稳定了国家的秩序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调整
C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调整
D.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2.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已分子(通常是社会精英)被排斥;仅把“自由”定义为一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为公共政治而生活。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A.所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B.与现代民主内涵有差异
C.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鼓励民众参与城邦管理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
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
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4.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米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5.汉光武帝规定州郡察举老鹿秀本必须授试以职”要求州郡给候选人项职务,由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具备吏能合格者方能察举到朝廷上来。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官员的办事能力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科举取士制度
D.促进儒学的普及化
6.
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俸和年金的官吏、各部部长及公务员,均不得担任议会下议员。
这一规定的历史背最是
A.工业革命的兴起
B.代议制政治的完善
C.议会改革的进行
D.责任内阁制度产生
7.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注释《十二铜表法)时曾指出:“最著名之《十二铜表法)包括两个法令,其中之一是消除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个则是
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会的除外。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代表了贵族意志
B.彰显了个人利益至上
C.维护了公民利益
D.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8.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子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
C.利于中国快速战股重大疾病
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9.图1为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
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②签订(尼布楚条约》;③实行“改土归流"
;④推行“海禁闭关”。其中在丙处采取的措施是
①
②
③
④
10
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这一原则也在多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强调或重申,并成为国际合法性的主导标准。这一原则的实施
A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往来
C.清弭工大国间的冲突与对立
D.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地位
11.
2005年,国务院对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
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02.
6万人古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
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民族间差距已消失
B.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
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
D.民族治理成效显著
12
1936年9月,英、法、美发表联合声明,提出要构建三国货币之间的持久平衡。同年10月,三国又签订了相互之间黄金自由兑换的《三国黄金协定》这些举措反映了英、法、美三国
A.构建争夺世界市场的同盟
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金献.
C.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努力
D.形成反上西斯的区域集团
13.
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照五十年(1711年)的人了数作为征收了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23年,清政府开始普遍推行“摊丁人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清政府这些举措
A.免除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B.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C.旨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4.1076年,宋朝陕西汲郡的吕大钧等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了乡约,其主要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值。之后: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乡药。这些乡约的制订
A.说明宋朝政府较重视社会救济
B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基础
C.反映出宋代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D.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15.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福利方而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以往翻了一番还多,造成了税收和和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的局面。这种情况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的批评,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这表明
A.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B.福利制度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C.高福利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支撑
D.福利国家建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9分,共55分。)
16.(12分)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高祖十二年、北宋元丰年间、元中期)的行政区划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2、图3、图4的行政区划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
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管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最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承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根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顿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根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充,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实制度。
英国19世纪70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尽管竞争、通才、中业、常任等原则一直未变,但政府的职能、文官的任务却不断地变革,以使其不断完善。
——编自唐莹莹《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对一幕发生在10世纪英国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12分)
18
(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
1955年4月18日,由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4月19日,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他预计的情况果然发生了。会议一开始,各国政府首脑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批评中国有侵略的野心。但周总理早有准备,他站起来发言,他庄严宣告,我们不是来万隆吵架的,而是希望找到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愿打仗,亚非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最难忘的一次是1963年
12月到1964年了月兴随周总理和陈教元帅访问亚非欧十四国。除此以外,总理还另外访问了坦噶尼喀(Tanganyika,它与Zanzibar于1964年统一后成为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迅速突破了外交上受孤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到达北京机场。尼克松清楚地了解到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公开场合纠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洗刷中国人心上的阴影。他指示整个代表团,包括他夫人,都留在专机里,一直到他走下舷梯,和东道主周恩来总理握过手后才能出来。我作为用总理的指定翻译,站在总理身后,目睹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握手。
1990年4月28日,我和向同第三次回国休假。5月2日,我们应湖南省驻英国贸易代表的邀请,去湖南访问。我们去岳阳看了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并且同湖南的对外经济贸易宫员多次会谈讨论如何促进湖南和英国的经贸关系。
——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12分)
19.(19分)中国货币经历了由自然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铢钱是汉初以来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秦半两钱厚重不方便,汉半两钱又太轻小,而五依钱最适中,携带或计教都较方便,适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安求,所以历经多次改朝换代还能持续延用不皮。五铢钱在形制上,继承了半两钱外国内不的基本形态,同时又吸收了战国时期的某些刀币在边位上它起轮感的钱法,这样院可以保护而面文字不被磨损,又可增加钱币的牢度,五体钱的制作由相过的中门机构负责。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8年),命令上林三官铸造标准的五铢钱,废除以前的钱币。从此,历代王朝都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
摘编自萧剑平(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二
“白银时代”为何会最终奠定定于明代前中期,内在的驱动机制到底为何?总结来说,学界对此问题的解答不外乎以下几点,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产出的手工制品大量出口导致中国出现大量顺差;明代历时漫长的赋役财政改革的结果是贡赋体制日益嵌入白银的运作,规模渐趋庞大,形成了有赋纳银运作体制;明初政府发行的宝钞由于是不兑换纸币发行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其贬值急速,迅速走向崩解。
-编自邱永志(元明变迁与与明代货币白银化的体制促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所铸五铢钱的特点及铸造五铢钱的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和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