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A于文无据。C“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D“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2.答案B
解析:“并无不同”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区别。
3.答案D解析:它属于艺术想象。
4.答案
历史想象力是一种意向高度集中而锐利的想象力,具有构造性的特点,目的是寻求事实的真相,是有组织力的思想和持久的生存经验深刻融合后的产物,也是当下先锋诗歌“想象力”含义的重点之一。(4分)
5.答案
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首先亮出自己的论点,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通过想象把握历史学的思想,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构造性特点,最后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异同点。(6分)
6.答案
选D
7.答案
选A
8.答案①“探照灯”是农村常用照明工具,富有生活气息,增加故事真实性。
②“探照灯”是赖显增用来在夜晚在家中和在村里外出时照明的工具。赖显增是贫困户,家中没有通水通电,并且很明显村中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路灯,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苦。
③“探照灯”给与人光明,照的赖显增“世界明亮”“心里亮堂”,代表了赖显增虽然贫穷,“半傻不傻”,但是是具有不欠人情、重视亲情、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顾全大局等高尚品质的人。(4分)
9.答案①表层含义:妇联主任认为“柚子”的味道要以赖显增地感受为准,实际上表现国家干部服务人民,为群众办事的工作准则,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
②深层含义:“赖显增”代表的是贫困户中的思想转变困难,难以接受实际帮助的一类群众。我国扶贫工作中面对的人群是多样的,扶贫事业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国家政策制定要以人民需求为准则,干部要倾听群众意见,更好推进我国扶贫事业发展,早日实现全民奔小康的国家目标。(6分)
10.解析:选C。此处秩为官吏的等级之意。此外秩常见意还有官员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11.解析:选B。“元元”有平民、老百姓的意思,因此中间不可断开,“以……为”是固定词组,意为“把……作为”,所以这句话意思是“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故排除A、C。“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意为不要只纠察检举一些小官吏来应付了事,因此以字前不可断开,故排除D。故选C
12.解析:选A。“他的建议被采纳施行”有误。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13.(1)飞虎营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心中释然。(得分点:“如期”“本末”“遂”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结交的人大多是天下名士。(得分点:“尚”“拔”“所交”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解析:①刚到灾区,张榜禁止囤积、强买粮食。②下令拿出公家全部钱物,借贷给有实干才能的人,不取利息。③等到他们运回买到的粮食,约定月底到城下售卖。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辛弃疾)又上书请求创建飞虎军。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丈量马殷兵营原先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心中释然。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结交的人大多是天下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15.答案B项,解析:“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16.答案①憎恨“热”、“天”之情。时值酷暑,清风无力,小河干涸,禾苗枯萎,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热得人们坐立不安。而上天不痛惜“河汉”
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又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
(3分)
②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对热想冷,由暑思冰雪,但诗人想象奇特,不能手提天下,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直接抒发抒诗人博大的胸襟。(3分)
17.①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②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8.B解析:A.解释说明作用,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指中央大厅。B.强调作用,努努嘴意在强调突出后文的穿夹克壮汉。C.表示声音的延长。D.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19.答案
①句中把垂杨树枝条比作臂膊和头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美人臂膊纤细,垂杨柳枝条柔细,二者具有相似性。
③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枝条交错,二者具有相似性。
(答出本体和喻体即可得1分,对比喻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答案①句式:原句朗读时需停顿,更具有节奏感,改句较为平淡。
②情感:原句更能体现出灯光的“浑沌”与月色的“清辉”,灯光与月光交融,构成了新的美景,具有朦胧美,更能体现出作者对秦淮河夜色的赞美。
(答出节奏感2分,灯光与月光的交融、朦胧美即可得1分,情感1分)
21.答案①双重主语。应在“国人环境保护意识”前加“随着”。
③浙江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指代不明。应改成浙江、湖南的大部分地区。
④句式杂糅。应把强调或以……为目的删去一个。
⑦语序不当。应把开发弘扬颠倒一下。
答案10月3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北半球国家的疫情情况会加重,中国暴发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社会仍需要保持警惕。
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四则材料为思考提供了对青春不同角度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青春的内涵的解读,如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在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也有对度过青春的方法的建议,如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习主席则认为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