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
《记承天寺夜游》浏览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书下注释
见教材
词语的特殊用法
1.古今异义?
(1)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想,想念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2.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3.其他重点词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2)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3)
怀民亦未寝
睡觉
(4)
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4.重点虚词
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
四、划分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文章理解
1.作者夜游承天寺,邀张怀民相伴,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二人志同道合?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出一幅空灵的月夜美景,却无一字写“月”,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将“月光”比作“积水”,将月光下的“竹柏影”比作“水中藻、荇”,生动传神地写出月光清朗、树影婆娑的似真似幻的美丽景色,无一字写月,而处处都在写月,运笔巧妙。
3.结合本文创作背景体会文中的“闲人”的含义?
此时苏轼谪居黄州,担任的只是有名无实的官职,所以“闲人”是清闲之人,可以理解成被贬之人,被闲置的人。它一方面表现了苏轼仕途失意时乐观豁达的胸怀,另一方面也含蓄地流露了他苦闷、惆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作者夜不能寐显然与自身的处境有关,而他的《定风波》里“一蓑烟雨任平生”却表达了他豁达的心境,这与此时心情是否相悖?为什么?
不相悖。在他被贬的这段时间里,诗人的思想也常有起伏,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不能被重用,反而屡遭贬谪,有这样的人生感慨是正常的。
5.苏轼的作品“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本文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虽戛然而止,却语义丰厚。请分析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境?
既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欣慰,因为拥有高雅的情趣才能欣赏到月夜的美好,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自己空有远大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自然悲凉。赏月的自得、自豪,其实都是对自己被贬悲凉心境的自我安慰。
七、结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