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出师表》 浏览卷(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出师表》 浏览卷(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3 10: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出师表》
浏览卷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3.体裁: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二、书下注释:
见教材
三、古今异义
1.秋:古义(时);今义(秋天)。
2.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3.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
4.卑鄙:古义(地位低微,见识鄙陋);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四、一词多义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
(遗留)
效:恐托付不效。(成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行:性行淑均(行为)
行阵和睦(队伍)
为:俱为一体(是)
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五、成语归纳
1.妄自菲薄:随意的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2.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3.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4.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5.不知所言:不知道说些什么。
6.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7.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8.不毛之地: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六、重点句子?
1.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今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点明他原来的出身的词语是“布衣”
4.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师表》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5.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出师的目标/政治愿望(或先帝托付的“大事”指的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出师的前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7.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或寄寓“三顾茅庐”的典故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七、写作技法:
1.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对比分析,针对性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文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2.本文语言具有率直、质朴、恳切、精练的特点。(怎样理解诸葛亮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的特色?)
(1)全文624个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望后主继承遗志完成大业,表现了文章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2)全文不用典,无比喻,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
(3)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行文,运用排比,还有许多成语沿用至今。
八、主题理解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劝勉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九、课文理解?
1.作者提出建议前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目的是什么?
(1)先分析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分析不利客观条件的目的:起笔凝重,痛惜刘备大业未竟;隐含创业维艰,意在引起后主深思,即警其心。
(3)分析有利主观条件的目的:鼓励刘禅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励精图治,亲信忠臣。
2.本文开篇有何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表达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完成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做铺垫。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既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3.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本文反复陈述的重点/哪一条是核心主旨所在?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分别从纳谏、法治、用人三方面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其中亲贤远佞是文章主旨所在。
(3)理由如下:A、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B、表文中较多篇幅谈选贤举能,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存亡。C、意在开导昏庸的刘禅,劝他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D、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先帝遗德,结尾先帝遗诏都指此而言。
4.作者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六段作者为何要自叙本志并追溯以往的历史和白帝城托孤的事?
①他自叙本志,是表明自己志向高远,淡泊名利;②进而引出三顾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③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④同时告诫后主创业维艰,希望他以先帝为榜样,修明政治,支持北伐。
5.“后值倾覆……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目的何在?/“受任于”名句赏析。
概括了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说明创业维艰;进一步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更是诸葛亮追随刘备,临危受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6.如何理解“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遂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表明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为酬三顾之恩才甘愿奔走效劳,出山辅佐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7.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前,情感复杂,分析“临表涕零”的原因?
①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过早离世而悲痛惋惜;
②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的信任,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
③即将出师北伐,胜负难料,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
④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深切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稳定后方;
总之,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9.文中多次(13次)提到先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先帝怀有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诸葛亮对先帝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信任的感激之情;②先帝大业未竟而中途去世的怀念和惋惜;
③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知恩图报的情感;
④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对先帝的效忠之情;
⑤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感情。
10.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够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谈诸葛亮的良苦用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先以形势震动对方,明示“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
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告诫刘禅要光先帝遗德,追先帝遗诏。
③以措施教导对方,告知治国的具体办法,行之有效。
④以事业激励对方,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未竟事业,兴复汉室。
11.陆游在评价此文时曾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谈谈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十、拓展积累
1、关于作者的相关诗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2、关于作品的评价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3、关于作者的对联
(1)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石牌坊横对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古隆中牌坊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武侯祠对
(5)鞠躬尽瘁名士骨,死而后已老臣心/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6)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