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陋室铭》浏览题(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陋室铭》浏览题(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3 10: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陋室铭》浏览题
一、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学常识
①本文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他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作品集《刘宾客集》、《刘梦得集》。
②刘禹锡的诗歌名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竹枝词》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④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是:inɡ
三、文言词汇积累
1.字音辨析
陋室(lòu)??德馨(xīn)?调素琴(tiáo)鸿儒(hóng)案牍(dú)?苔(tái)?
2.一词多义
素:素琴,不加装饰;素衣,白色。
儒:鸿儒,大;儒生,指读书人。
3.古今词义
惟吾德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身。今常用义为样子、形状。)
无丝竹之乱耳(琴瑟萧笛之类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指丝绸、竹子。)
4.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
惟吾德馨。
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5.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之”表示宾语前置,整句意思可理解为“有何陋?)
四、按要求默写
1、全文画龙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
2、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的语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描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写陋室中事,突出情趣高雅):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实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面虚写)
7、最能突出陋室主人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作者运用类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本文主题
作者通过对陋室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问答题
1、文章开头提到的“山”“水”“仙”“龙”分别比喻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观点?
①“山”和“水”比喻陋室,“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意在表达环境对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身居陋室的人同样品德高尚。反之,人的品质对环境的产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用类比手法开篇极具特色,你是如何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的?
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本文主旨。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怎样引出主旨的?
①托物言志。
②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全篇大意?简要谈谈理由。
①体现全篇大意的语句是“惟吾德馨”。
②理由:第一层前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作者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第二层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的“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概括全文主旨,体现全篇大意,是全文的核心所在。
对于陋室的刻画,文章没有面面俱到,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的?
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说是写景中的经典之句,请从意境、修辞、炼字或表达效果等方面任选其一,评论这个对偶句。
①(意境)这两句话写出了满眼绿色,青葱一片的清幽雅致的陋室环境。衬托出室主人朴素高雅的品德志趣。
②(炼字)“上”“入”二字生动传神,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恬静,雅致,也使景物有生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致的喜爱。
7、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可以看出作者在陋室中怎样的心境?
可以看出作者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宁静自由洒脱的心境。
8、“调素琴,阅金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致?
表达了作者高雅洒脱的生活情趣。
9、文中两次提到音乐,“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一实一虚相互配合,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前者说喜欢音乐,暗示作者情趣高雅,后者指灯红酒绿的不悦之声,暗示作者不同黑暗势力同流,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化主题。
10、文章有两处使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分别是哪两处?
第一处:谈笑有鸿儒(实写)
往来无白丁(虚写)
第二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实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写)
11、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哪几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2、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画龙点睛的收束全文,用反问强调陋室不陋,照应文章的题目,增强说服力,表明作者以君子自居,深化主题。
13、本文短小精炼,仅81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说说这种写法有怎样的妙处?
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表明自己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14、写作手法:
①托物言志
②反向立意
③骈体文
④融情理人景为一体,运用了虚实结合,衬托类比、比喻等多种艺术写法和修辞手法而且讲究炼句炼字。
14.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
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略去后才有余味。
八、扩展开放题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物质生活越丰富,越容易形成奢靡之风,享乐之风。因此,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更加重要了。即便不能左右他人,也要独善其身,也就是“惟吾德馨”。
2、本文描写的陋室环境清幽淡雅,这种环境有何好处?
可以沉静人的心灵、使人远离浮躁,培养高雅朴素的审美情趣。
3、本文作者所结实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诚实守信、热情大方、多才多艺等)
4、本文表面是为陋室作铭,实则是表达自己的心志,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操?由此可见作者是怎样的人?
①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②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品德高尚、博学儒雅、生活情趣高雅,安贫乐道之人。
5、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人生态度和处事观点,历来就有争议。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不慕名利的君子之风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值得发扬光大。
(另:如果每个人都安贫乐道,社会经济就会停滞不前,物质生存条件不能保障,精神追求就会成为空谈。最佳的态度是乐道但不安贫,爱财但取之有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