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马 说 》浏览卷(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马 说 》浏览卷(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3 10: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1年中考部编版《马

》浏览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文学常识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说,古代一种文体。
二、书下注释
(见教材)
三、一词多义
1.策:(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动用,用马鞭驱赶)(2)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2.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2)其真无马邪(难道,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他的)
3.之:(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2)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4.尽:(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5.食:(1)食不饱(吃)
(2)食马者(同“饲”,喂)
6.能:(1)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2)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
7.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2)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四、古今异义
策:古义,马鞭。
今义:策划,策略。
五、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马鞭,这里指用马鞭驱赶。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六、通假字
(1)祗:同“衹(只)”,只,仅。(2)食:同“饲”,喂。
七、重点句式
1.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
(2)尽粟一石
2.状语后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省略句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八、重点句子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九、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十.文章理解
1文章主旨
借千里马的传说,揭示封建社会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希望统治阶级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刻画了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悲愤与不平,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懑,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愤慨。
2.作者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3.作者认为千里马和伯乐哪一个更重要?
伯乐更重要。因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是依赖关系。
4.千里马怎样做才不会被埋没?
掌握本领,毛遂自荐,勇于在伯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才能施展的机会。
5.统治者怎样才能做到重用人才?
委之以重任,养之以厚禄,尊之以高爵。
6.千里马怎样做才不会被埋没?
掌握本领,毛遂自荐,勇于在伯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才能施展的机会。
十一、写作特色
1.托物寓意
2.象征(以物喻人)
千里马——人才
食马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十二、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中心论点)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悲惨遭遇)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其真不知马也。(主旨,结论,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十三、涉及成语
千里马:千金买骨
按图索骥
马:龙马精神
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典故:伯乐相马
九方皋相马
老马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