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2020.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的生长过程中都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表达
C.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和叶绿体,其DNA只位于拟核中
D.通过观察沙眼衣原体的细胞结构可断定其是原核生物
2.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医药方中称为“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是脂类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其抗疟疾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从而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蒿素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物质进行提取
B.青蒿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其合成受青蒿素基因直接控制
C.青蒿素可使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基本支架及染色质遭到破坏
D.青蒿素以胞吞形式进入疟原虫细胞,需要消耗ATP
3.阿胶是一种用驴皮制成的药材,药用及保健价值非常高,补血止血、补气效果都非常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补血圣药”。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故此得名。另有史书记载: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阿胶需专用东阿井水,可能是因东阿井水含有Zn、Fe、K等微量元素
B.阿胶被称之为“补血圣药”,可能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氨基酸
C.新鲜驴皮熬制后呈胶质状态,说明蛋白质是驴皮细胞的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D.驴皮中脂肪含量较低,其储能物质主要是葡萄糖
4.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很高与其含有孔蛋白有关,分子量小于5000Da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分子和离子通过都需要借助膜上的特异性转运蛋白。丙酮酸(分子量为88.08Da)通过线粒体内膜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与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膜间隙的环境与线粒体基质更为相似
B.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外膜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C.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可来自于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和水
D.线粒体内膜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小于线粒体外膜
5.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存在如下过程:造血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母细胞转移到不同器官可分别分化为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分化过程未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适宜条件下各细胞均能体现全能性
B.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某种基因可能都处于活跃状态
C.浆细胞开始凋亡时,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不能表达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6.右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其中核孔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双功能(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的核质物质交换通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rRNA的场所
B.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①②③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C.DNA聚合酶、核糖体蛋白、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都需要消耗能量
D.④⑤进出细胞核消耗的ATP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形成的
7.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形成的产物中,有些是组成某些酶的基本单位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细胞代谢耗能越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
D.ATP是细胞中连接C3还原等放能反应和蛋白质合成等吸能反应的纽带
8.香豌豆的花冠有紫色和红色,花粉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这两对性状各由一对基因控制。实验小组利用纯合紫花圆形花粉豌豆和纯合红花长形花粉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后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F1的表现型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F1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C.F2的表现型不一定是四种
D.据F2的表现型之比可判断控制两性状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9.野生型小鼠毛皮颜色为杂色。某兴趣小组用一只黄色雄鼠与一只野生型雌鼠杂交,获得F1黄色小鼠和杂色小鼠若干只,再让F1黄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F2中黄色个体与杂色个体比值约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毛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小鼠皮毛颜色杂色为隐性性状
C.F1、F2中黄色个体一定是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D.F1中黄色与杂色小鼠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10.下图甲表示某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的某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乙中基因1和基因2形成于图甲中②③区段
B.图乙中基因2和基因3应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C.图甲中③④区段不可能形成基因1和基因8的重新组合
D.图乙中基因7和基因8移向细胞两极通常发生于图甲中⑤⑥区段
11.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三种类型,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基因B、D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只有基因B存在,花色为粉色;只有基因D存在,花色为白色。已知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开白花和开粉花的植株杂交,F1的雌、雄株都开红花,F1杂交所产生的F2中红花:粉花:白花=9:3:4。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A.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和bbXDY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数量均相同
C.F2中红花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6
D.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共有2种
12.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内
B.基因可以是DNA片段,但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
C.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13.PK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它控制合成的丙酮酸激酶能促进丙酮酸和ATP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PK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只会影响到细胞的无氧呼吸
C.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
D.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某些离子的跨膜运输
14.假基因是指基因组中与正常基因序列相似,但丧失正常功能的DNA序列。人体细胞内的假基因形成有两种途径:途径①是复制过程中基因发生序列变化而失去原有功能;途径②是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并失去原有功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
B.途径①形成的假基因由于丧失原有功能而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C.途径②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
15.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下图所示)。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二倍体
B.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
C.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4
D.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乙酰六胜肽为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小分子链状六肽,由于能够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信息传导,避免肌肉过度收缩,减少了动态纹的发生,还能有效重组胶原蛋白,增加弹力蛋白活性,多用于化妆品内作为抗皱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六胜肽可与甲、乙液等量配制的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
B.乙酰六胜肽进入细胞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就决定了该小分子多肽的功能
D.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5个肽键相连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设计了如图实验:广口瓶内盛有某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细胞,溶液中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影响忽略不计)。实验初期,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内O2含量变化是引起红色液滴移动的直接原因
B.随实验时间的延长,红色液滴可能相继出现不再移动和向右移动的情况
C.若换用等质量的小鼠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是相同的
D.增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
18.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到最终认定“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中的探索过程非常耐人寻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格里菲斯的实验建立在艾弗里实验基础之上,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B.艾弗里的实验创造性的引入了DNA酶,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C.赫尔希和蔡斯根据病毒的组成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
D.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遗传物质内涵的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19.“抗氧化”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广告宣传告诉人们:体内的活性氧浓度越低越好,长期大量服用“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衰老。在多数人的想象中,活性氧既然对身体有害,对机体正常的肌肉工作效率只有负面影响。为了探究真伪,科研人员利用大鼠的横膈肌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X溶液为横膈肌细胞所处内环境的模拟培养液。
A.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其对照形式仅为空白对照
B.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过氧化氢(活性氧)对大鼠横膈肌收缩力度的影响
C.实验需要控制好大鼠的横膈肌的生理状态、X溶液浓度等无关变量
D.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活性氧对肌肉功能的正常发挥起促进作用,证明广告中对“抗氧化”宣传是不够科学的
20.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只有EE表现为非秃顶。下图为某家族两种性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和秃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红绿色盲和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都是男多于女
C.Ⅱ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不可能来自I3
D.Ⅱ5和Ⅱ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顶的女孩概率为3/8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城市小区绿化植物容易受到建筑物遮荫的困扰。风箱果是珍贵的灌木绿化树种,为研究光照对其生活的影响,研究人员以1年生风箱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60株,设置3种遮荫处理:CK(全光)、轻度遮荫L1(60%全光)和重度遮荫L2(20%全光)进行实验。下表为遮荫对风箱果幼苗光响应参数的影响,其中AQY反映了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其值越大表明植物利用弱光能力越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每实验组的苗木应为______________株。
(2)表中数据显示风箱果幼苗对遮荫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请推测遮荫条件下细胞呼吸速率降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荫显著降低了风箱果的AQY,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K组与L2组相比,风箱果幼苗最大光合速率的差值为_________mol·m-2·s-1。
在光照强度大于1066.8mol·m-2·s-1时,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中风箱果幼苗的栽植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
22.(14分)某种雌雄同株的农作物,高秆与矮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高秆茎节长、易倒伏,矮秆性状正好相反,且产量高于高秆。为探究纯合矮秆抗病品种的育种过程,兴趣小组得到了部分育种信息:研究人员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高秆抗病,种植F1并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相对于高秆植株,矮秆植株产量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
(2)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有些同学们认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做怎样地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____________,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兴趣小组分多组重复了上述杂交实验,统计发现,只有一组F2中出现了矮杆抗病植株,其它各组F2只有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出现矮杆抗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该矮杆抗病植株是杂合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23.(10分)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研究发现,细胞能严格有序的增殖与细胞周期中存在保证核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多个检验点有关。只有相应的过程检验合格,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图1表示细胞周期简图及相应检验点位置,字母表示时期,已知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
(1)下列实验材料中可用于研究图1过程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让你开展有关细胞周期的实验探究,你首选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
a.人体造血干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c.蛙的红细胞
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e.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
f.人的宫颈癌细胞
(2)图1中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_,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可使A时期细胞顺利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图2表示MPF在细胞周期中的活性变化,请据图描述:MPF的活性变化规律__________。请推测若将A期细胞与去核的B时期细胞融合,可引起的结果是___________。
24.(11分)酒文化一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饮酒一直存在一个争议性的问题:饮酒后脸变红的人和脸变白的人哪一种酒量更好?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1)饮酒后脸红的人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由此可推测这些人的基因型可以有__________种,这些人饮酒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___________,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而饮酒后脸白的人实际上没有乙醇脱氢酶,酒精不能被分解,通过呼吸等排出体外,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具“欺骗性”。上述情况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
(2)有一种人号称“千杯不醉”,酒后脸色无明显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人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有人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能饮酒,依据题干信息来看你觉得有道理吗?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对饮酒后都脸白的夫妇,其后代出现了“千杯不醉”型,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___________,该变异类型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9分)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结果。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________。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分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分
(1分)材料最容易获取
检验点5(1分
保染色体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2分
题
每小题只有
符
要
活性在B时期先增大后减小(
期(M期)的时间提前(2分
分
(1)4(1分)
醛(1分)
接(1分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
或多个选项符合题
bb或Aabb(1分)没有道理(1分)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
要求,全部选对
性别无关(2分
3)基因突变(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
非选择题:本题
共
生物变异
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2分
分
(1)遮荫程度(2分
(1分
(1)拉马克(1分
减少碳(有机物)的消耗,将更多的碳用于生长
遗传变异(1分)
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分
利用能力较差(2分)
(3)DNA(核酸)(1分)蛋白质
)亲缘关系的远
(2分)温度和CO2浓
分,只答一项不得分
4)尽量将其栽植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2分)
)不易倒伏,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茎节短,生长消耗的营养物质少(2分
他合理也可)
)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会出现F2的结果
(2分)
3)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
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
因突变或交叉互换(2分,只答1项不得分
让该矮杆抗病植株
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2分
后代出现不抗病植株
则证明其为杂
物答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