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 )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C.环境管理制度
D.环境管理政策
2.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1.A 2.C [第1题,注意弄清环保的基本方针及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度、政策的区别与联系。题干的叙述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的,简称32字方针。第2题,建污水处理厂属于源头治理,防止污水的产生和污染。]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3~4题。
3.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4.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3.A 4.D [第3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造成的,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第4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5~6题。
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评价的范围包括( )
①重大工程建设 ②区域开发 ③政府规划 ④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政策( )
A.预防为主
B.“三同步”
C.强化环境管理
D.“三统一”
5.D 6.A [第5题,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属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6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
7.我国对企业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定,属于环境保护的( )
A.战略方针
B.基本国策
C.基本政策
D.环境规划
C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项基本政策。]
生态环境部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水污染不低于2
600元/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保护
9.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________资源。( )
A.水
B.大气
C.环境
D.土壤
8.B 9.C [第8题,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第9题,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说明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10.位于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云龙水库周边3个集镇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对水源地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C [污水处理厂属于源头治理,防治污水的产生和治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已经成为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废弃大国。图1为我国2009~2017年部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统计图。
材料二 图2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示意图。
图1
图2
(1)当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压力较大,其原因是什么?
(2)2009~2017年数量增长最快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________,其非正规拆解处理易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运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有哪些?分析图2所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意义。
[解析] 第(1)题,当前我国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压力较大,其原因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多,增长较快。我国技术水平较低,处理能力不足,处理难度大。第(2)题,根据图1曲线,2009~2017年数量增长最快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房间空调器,其非正规拆解处理易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有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第(3)题,当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运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图2所示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废弃电器进行回收、处理,意义有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节约资源;调动废弃电子电器处理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废弃电子电器处理行业发展;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
[答案] (1)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多,增长较快;处理能力不足,处理难度大。
(2)房间空调器 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
(3)管理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意义: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节约资源;调动废弃电子电器处理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废弃电子电器处理行业发展;增加就业
据某报消息,哈尔滨市冯某用22万元兑下一间制作牌匾的美术社,可是刚营业不久,环保局工作人员就来了,对冯某说,依据《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要对其罚款,并要求他对美术社进行整治,避免噪声扰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在民事责任上,“避免噪声扰民”是( )
A.赔偿损失
B.排除危害
C.强制执行
D.分析抽样
13.(易错题)在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要求他对美术社进行整治”依据的制度是( )
A.“三同时”
B.征收污染费
C.污染限期治理
D.环境影响评价
12.B 13.C [第12题,“避免”是关键词,是为了避免噪声污染,在民事责任上属于排除危害。第13题,“整治”是关键词,说明该行为不是收费,故不是征收污染费;该美术社已经存在,不是“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是将重点工程、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不符合题干要求。]
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中国为进一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市公交公司积极开展以“绿色出行,优选公交”为主题的“无车日”活动,邀请每位市民成为绿色交通的实践者、参与者和支持者。据此完成14~15题。
14.“无车日”的目的是( )
A.反对使用私家车,拒绝使用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目前能源短缺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
15.关于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及个人轿车
B.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C.尽量发展立体交通,充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
D.以税收形式促进使用较清洁的燃料,减少尾气排放污染环境
14.D 15.A [第14题,“无车日”旨在唤醒人们对环保的重视,自觉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变革当中去。第15题,个人轿车的增多,更会加重城市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因纸价上升,利益的驱动使某镇小造纸厂纷纷上马,但因为污水治理设施不配套,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大量农业用地因受污染而减产,农民纷纷上诉,各小造纸厂最终被环保部门依法处置。
材料二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
(1)在工厂规划时,建设项目中的环境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________、同时________和同时________。
(2)小造纸厂污水治理设施不配套,造成极大环境污染的事实违反了哪些环境管理政策?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
[解析] 第(1)题,“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第(2)题,小造纸厂没有采取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也没有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和费用,因此小造纸厂违反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第(3)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行政部门进行考核,贯彻了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第(4)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依据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科学、定量的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的一项制度。
[答案] (1)设计 施工 投产使用
(2)违反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
(4)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3/6课时分层作业(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2017年10月27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发布。该报告基于学界对绿色GDP的界定之核心内核,充分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损耗,以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综合呈现了全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市的绿色发展情况。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
A.涵养水源
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
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1.D 2.D [第1题,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绿色GDP”的内涵。第2题,北京冬春季节风大,气候干旱,易发生沙尘天气。]
我国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分布着烧烤食品摊点,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3~4题。
3.这一现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有( )
①污染空气,使局部气候变坏 ②伐木烧炭,破坏林木资源 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④使鸟类失去家园,破坏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要想既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其正确的方法是( )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C.逐步淘汰或限额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
3.C 4.B [第3题,街头烧烤要消耗大量的木炭,这表明更多的林木将被砍伐,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第4题,要求选择既保留烧烤文化,又能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做法,电烤是较好的选择。]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6.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5.D 6.B [第5题,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消耗能源最低,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由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第6题,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范围受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受城市等级和城市规模影响。]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据此回答7~8题。
7.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沙漠化 ②土壤盐渍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 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突然增大 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A 8.A [第7题,本题考查了荒漠化。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第8题,本题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安固里淖”消失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外,与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有关系。]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该年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据此回答9~10题。
9.绿色简约生活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绿色简约生活可以包括(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
D.①②③④⑤
9.C 10.D [第9题,绿色简约生活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故C项正确。第10题,绿色简约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耗水量大,高大挺拔,林木蓄积量多,生命力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经济树种被引种到洞庭湖地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甚至在芦苇洲滩上大量种植。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随后,湖南省强力推进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杨树清理工作。下图示意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等待清理的欧美黑杨。
分析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解析] 欧美黑杨种植的不利影响,主要结合湿地功能,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防洪等方面分析。吸水能力强,加之种植者不合理开发,加速了洲滩湿地的旱化。黑杨高大密集的树冠霸占了光照养分,挤占本土植物生存空间。黑杨还破坏鱼类繁育场和鸟类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洪水期时杨树林囤积淤泥阻碍行洪,影响防汛。
[答案] 吸水能力强,加之种植者不合理开发,加速了洲滩湿地的旱化;黑杨高大密集的树冠霸占了光照养分,挤占本土植物生存空间;黑杨还破坏鱼类繁育场和鸟类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洪水期时杨树林囤积淤泥阻碍行洪,影响防汛。
福建省泉州市作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创模”期间,先后建立了印染、电镀、制革等10个工业集中控制区,对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并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运作、专业化经营。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BOT(建设—运营—移交)产业化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泉州市已经摸索出一条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据此完成12~13题。
12.泉州市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这一措施说明泉州市( )
A.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均进行控制,实行清洁生产
B.集中控制管理实际上就是即将取缔这些工业
C.注重了工业生产的末端处理
D.拿大笔资金打“水漂”,搞的是形象工程
13.(易错题)建立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说明( )
A.泉州市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
B.泉州市的工业都实行清洁生产
C.各企业间已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式的生产
D.这种企业的建设,势必加重环境的压力
12.C 13.A [第12题,对污染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不一定是对每个环节都采取防治对策。污染大的企业集中控制,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污水处理,而不是立即取缔。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等处理的是工厂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不让废弃物污染环境,应当是末端处理。末端处理取得很大成效,尤其是环境效益显著,并不是形象工程。第13题,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利用污水做原料,生产出质量较好的水及其他产品,并将这些产品进行销售或作为其他工厂生产的原料,具有循环经济的特点,可节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点拨:泉州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是针对生产后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并不能说明生产是清洁生产,也不能说明该市的企业已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式的生产,但它的确防治了废弃物污染,减轻了环境压力。]
某房地产平台曾携手全国104个地方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等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倡议。该倡议旨在唤醒老百姓低碳意识,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节能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公益活动的主题主要是针对________问题而设定的(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面积扩大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破坏
15.下列措施与该公益活动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
A.退耕还牧
B.洁净煤技术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
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14.C 15.C [第14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推行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第15题,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1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安护城河形成于公元1370年,是古代该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6千米,是城区部分污水下泄的通道,担负着主城区及周边部分城区的雨洪调蓄功能。随着时间推移,护城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污染物排放无序、水利设施老化、水质差、周边树木老化等。为此,西安市政府部门曾进行过多次清淤行动和综合治理。20世纪90年代,为治理护城河,西安市相关部门将护城河河底用水泥硬化。
(1)分析西安护城河容易形成黑臭水体的原因。
(2)从水循环和水域生态角度分析河底硬化的弊端。
[解析] 第(1)题,护城河容易形成黑臭水体的原因可从管理、垃圾排入量、水体流动性等方面分析。第(2)题,将护城河河底用水泥硬化,会大幅度减少河水的下渗量,使地下水得到的补给减少;河底硬化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会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河底硬化使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容易引发洪水泛滥和城市内涝问题。
[答案] (1)疏于管理,河道内常出现垃圾堆积现象,导致河道淤塞;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护城河附近居民增加,垃圾排入量增大;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低。
(2)河底硬化会大幅度减少河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补给;会加快地表径流速度,汛期时容易引发洪水泛滥和城市内涝问题;河底硬化使水生植物无法生长,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6/8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 )
A.A
B.B
C.C
D.D
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
B.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
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1.C 2.D [第1题,图中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C项正确。第2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但不能减慢工业发展的步伐,D项正确,A项错误;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B项错误;退耕还湖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无关,C项错误。]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中心事项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3.A 4.D [第3题,根据图中海洋侵蚀加剧、海水入侵、淹没土地等信息可判断出中心事象与海洋有关,指的是海平面上升,A项正确。第4题,由第3题可知中心事象指的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O2的大量排放,因此应对海平面上升应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D项正确。]
一份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报告通过比较各国自1990年来的排放趋势以及实施《京都议定书》目标的进展等9项量化指标,对八国进行了排名,同时也给各国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市场发展等具体政策方面的表现打了分。据此回答5~6题。
5.《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过多
B.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D.臭氧层日益被破坏
6.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
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
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C 6.D [第5题,《京都议定书》主要解决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问题。第6题,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全球协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理应在节能降耗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7~8题。
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有(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减少能源的使用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
D.实现经济全球化
7.D 8.B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热带范围向北移,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中纬度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气候变得干旱,农业受损;巴西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可能会迎来大幅度减产;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D正确。第8题,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B正确;减少能源使用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常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应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实现经济全球化对气候变化没有影响。]
读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可知,近百年来,海平面出现( )
A.波动下降
B.呈直线上升
C.波动上升
D.总体上变化不大
10.(易错题)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
A.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B.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C.加剧风暴潮的危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败
D.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现象
9.C 10.B [第9题,读图可知,全球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故选C项。第10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土地和农田盐渍化,B项正确。岛国被淹没不是对农业的影响,A项错误。风暴潮是由台风导致的,与海平面上升关系不大,C项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现象,与海平面上升无关,D项错误。]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图甲
图乙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之间,两者基本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关系。
(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双选)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两者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第(2)题,从图乙可以看出温度波动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第(3)题,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砍伐森林和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B、D选项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A选项错误;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但影响相对较小,C选项错误。第(4)题,避免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从增加植被面积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来分析,如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控制人口数量等。
[答案] (1)正
(2)波动上升 温室
(3)BD
(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
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由Jan
Martin
Will设计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4题。
12.该图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 )
①性质上的差异性 ②性质上的普遍性 ③危害的全球性 ④影响的单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14.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 )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B 13.D 14.C [第12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环境问题的性质上是相似性和普遍性以及危害的全球性。第13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14题,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加造成的;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速增加的趋势;垃圾分类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回答第15题。
15.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
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示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
材料三 下图为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________原则。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第(2)题,众多国家与会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行磋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材料三的漫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争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第(3)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经济发达,但是人口较少,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均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阶段,经济不发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粮食生产的影响看,发展中国家农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因此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才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森林破坏
(2)共同性 公平性
(3)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分布于中低纬地区,农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
7/8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通过案例探究,能够从区域的视角来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通过案例探究,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人地协调观)3.结合资料,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污染物跨境转移应遵循的原则、国际合作的措施,以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地理实践力)
一、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
(1)概念: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物质。
(2)来源: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如火山爆发喷射出的气体、尘埃等。
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概念: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形式
①在空气和水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地区。
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特别提醒]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然环境中的介质扩散转移;另一种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运输转移。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2.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临近或不临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3.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1)转移方向: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污染物为主。
(2)原因:①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达国家通过商品贸易的形式将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②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原料成本,不得不进口发达国家的污染物。③发展中国家环保法规不健全,一些不法经营者将发达国家的污染物偷运到发展中国家。
(3)影响:①发展中国家对跨境转移的污染物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导致当地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还可能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②发达国家跨境转移污染物,使污染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易错警示]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应从输出国和污染接受国两个方面分析。
[特别提醒] 污染物的转移包括直接输出和国际产业转移发生的污染物间接输出,包括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国际合作
(1)原因
环境污染具有全球性,污染物跨境转移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2)《巴塞尔公约》
1989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跨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获得通过。
2.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一是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二是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认真对待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三是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四是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特别提醒] 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环境污染没有国界,许多环境污染事件超越本国国界,甚至影响到全球。造成污染的国家应当根据形成污染的份额承担其消除影响的责任。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废旧电器、电脑不属于城市垃圾。
( )
2.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进行国际合作。
( )
3.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 )
4.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 )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B.工厂把烟囱建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
5.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C.地震
D.跨国河流污染
提示:1.× 废旧电器、电脑等废旧电子产品也属于城市垃圾。
2.√ 环境污染没有国界,很多环境污染事件影响到全球,因此在环境保护中要加强国际合作。
3.×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按照国际环保合作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应负主要责任。
4.C [减少城市酸雨的主要途径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工业生产中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可以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5.C [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治理的环境问题。]
污染物跨境转移
1988年6月初,某国一家公司分5条船将大约3
800吨的有害废物运进了本德尔州的科科港,并以每月100美金的租金堆放在附近一家农民的土地上。这些有害废物散发出恶臭,并渗出脏水。经检验,发现其中含有一种致癌性极高的化学物——聚氯丁烯苯基。
据有关人士统计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美国也将39%以上的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现在全世界每小时大约产生4
000吨电子垃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运到了中国,仅美国一国每年就要把近60%的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这些电子垃圾如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莱茵河是欧洲最大的河流之一,流经了六个国家。莱茵河既为上千万人提供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也接纳着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同时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20世纪莱茵河不断受到沿岸各国的污染,曾一度成为“欧洲下水道”,沿岸各国的矛盾不断激化。1986年,瑞士桑多兹大火,导致大量农药进入莱茵河,从巴塞尔到德国科布伦兹之间的莱茵河全部被严重污染,鱼类几乎灭绝,下游40多家饮用水厂被迫停止取水,严重影响到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这起事件引发了欧洲公民的震惊和愤怒,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对污染防治的重视。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问题2 (综合思维)结合所学,你认为沿岸各国该如何解决莱茵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问题?
提示:(政治、法律、技术、宣传)控制污水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研发减排和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归纳提升]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主要形式
自然因素介质
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人为因素介质
商品贸易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也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污染物跨境转移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产生的原因
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①环保意识的差异;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同国家环境标准的差异;③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④立法的缺陷;⑤部分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⑥没有对污染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或控制;⑦动力机制:大气环流(风);水循环(河流);洋流运动等
①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物多样性;②部分国家或者地区环境污染程度逐步加重;③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④引发次生污染,危及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一是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二是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认真对待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三是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四是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造纸业属于高污染行业,环保压力大,我国目前造纸业70%的原料来自废纸,其中36%的废纸从国外进口。2017年7月,国家在加速淘汰国内造纸包装行业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又出台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图为造纸业从原料到终端用户的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纸板厂与纸箱厂,纸箱厂与快递公司、电商之间的产业联系分别属于( )
A.商贸联系、生产协作
B.生产协作、科技与信息联系
C.生产协作、商贸联系
D.科技与信息联系、商贸联系
2.2017年下半年国内箱板纸价格暴涨,从环境角度考虑,本轮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
①“双十一”带动需求上升 ②我国禁止草木作为纸浆原料 ③我国提高了废纸进口门槛 ④我国关闭众多中小纸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C 2.D [第1题,纸板是纸箱生产的原料,因此纸板厂和纸箱厂之间存在生产协作的联系;纸箱厂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快递公司和电商,因此纸箱厂和快递公司、电商之间存在商贸联系。第2题,由材料可知,采用废料造纸环境污染大,因此我国提高了废纸进口门槛是箱板纸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此外,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不严格,我国关闭众多中小纸厂,也是造成箱板纸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双十一”带动需求上升和环境无关;我国没有禁止草木作为纸浆原料。]
人地协调观:电子垃圾的价值与危害
材料一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被称为“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每年成千上万的货船满载着来自欧洲、日本、北美的电子垃圾来到这里。贵屿镇地势低洼,属于严重的内涝区,农业生产基本没有保障,对镇上的大部分人来说,电子废品的回收手艺既是他们的谋生手段又是发家之路,国外的研究报告称,电路板里的贵金属比产量最高的矿山还集中,1吨电子板卡,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磅黄金、44磅锡,仅1磅黄金就价值6
000美元,贵屿人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财富。据统计,贵屿拆解电子垃圾鼎盛时期每年产值近1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上缴税收1
000万元。
材料二 贵屿也为急速发展的经济繁荣付出了巨大代价。电子垃圾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手工拆解、焚烧、填埋等方式使得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中。研究表明,铅过量会损伤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镉过量会损伤肺部、肾脏和骨骼。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贵屿6岁以下的乡村儿童有81.8%都患有铅中毒病症,当地癌症多发,妇女流产率是其他地区的6倍。据统计:一些危险废品在非洲处置大约需40美元一吨,而在欧洲需要4~35倍的费用,在美国为12~36倍的费用。电子产品的拆解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而通过废品国际贸易,发达国家在节省处理费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巨额利润。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C.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D.环境承载力大
(2)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尼日利亚
D.新加坡
(1)C (2)C [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C项正确。第(2)题,“洋垃圾”虽然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为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发达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进口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对固体废弃物进口监管较松,所以成为“洋垃圾”的出口市场,C项正确。]
[素养立意] 本题组通过中国从20世纪末进口洋垃圾到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这一改变,主要考察了污染物的主要转移的方向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进口洋垃圾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
题组1 污染物跨境转移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与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其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共可获得6亿美元的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1~3题。
1.该污染物转移( )
A.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介质
B.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
C.属于产业转移
D.属于任意排放废弃物
2.(生活中的地理)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能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在几内亚比绍造成环境污染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
A.污染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多
B.生态环境脆弱
C.对环境问题无知
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1.B 2.D 3.D [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想将有毒废物转移到经济落后的几内亚比绍,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的。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数量较多的有毒废物,一定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问题,产生环境污染。除此之外,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污染也非常巨大。]
题组2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该方案表明中国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方案中明确指出,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据此回答4~5题。
4.国外某些国家向中国转移输入“洋垃圾”的实质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资源输出
D.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5.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什么矛盾( )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A 5.C [第4题,国外的垃圾转移,其实质是利用其经济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监管漏洞,向外转移污染物。第5题,这不能说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把污染问题转嫁给他人而已,对于全球而言没有效益可言——只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题组3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6.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是( )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日本本田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A [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有: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B、C、D选项均为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故选A项。]
“洋垃圾”阻击战三年考:固体废物进口量
连续两年减半,两个月内退运900余吨
2020年6月底,深圳海关所属皇岗海关发现了一批“特别”的货物:外表是塑料包装簇新的机械硬盘,拆开包装一看,硬盘外壳上却有明显的划痕和污渍。经过实验室检测,这5
000台旧机械硬盘被鉴定为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也就是电子“洋垃圾”。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洋垃圾”打击力度的增大,走私的手法也越来越五花八门,有夹带在车厢里的,有融化成块状、粉状的,还有伪装成普通货物的。不过,这并不能逃过海关人员的“火眼金睛”。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两个月,广东、浙江、江苏、河北、辽宁等地的海关已经合计退运了超过900吨“洋垃圾”出境。
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等部门重拳出击,加强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介绍,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大幅度削减固体废物进口数量,确保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一、严把入境关
合计
6.25
吨的5
000台机械硬盘,并不是皇岗海关近期查获的唯一一批“洋垃圾”。据深圳海关消息,6月初皇岗海关在口岸查获的一批1
242块废旧台式电脑主板被鉴定为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并在海关监管下被退运出境。5月初,皇岗海关查获的20吨进口物料被鉴定为铁氧体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边角料、残余物、扫地料等,也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为了逃过海关的“法眼”,“洋垃圾”们纷纷乔装改扮,企图蒙混过关。例如6月3日大连海关今年退运的首批306吨“洋垃圾”,申报品名为土壤调理剂,实则有大块黏结态物质、蛋壳、羽毛残渣混入其中;7月13日石家庄海关退运的24.17吨“洋垃圾”,申报名为壁纸,实际上无独立包装,款式、颜色、规格不一,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色、污渍、磨损等现象,是以旧充新的固体废物。
此外,还有一些“洋垃圾”被退运是因为固体废物含量不合格。按照2018年修订的《进口可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纸或纸板》规定,进口废纸中应限制其他夹杂物的混入,总重量不应超过0.5%。近期几批重达百吨的废纸,都是因夹杂物超过了这一限值而被退运的。例如,5月27日江门海关所属新会海关退运的104.12吨废旧报纸,其中塑料包装盒、食品包装盒等夹杂物含量为0.53%;6月4日,杭州海关退运了204.3吨“旧瓦楞纸箱”,因其一般夹杂物含量达2.06%而被退运。
为了打击走私“洋垃圾”行为,6月10日在海关总署统一指挥下,广东分署以及12个直属海关在天津、山东、广东、云南等9个省市同步开展“蓝天2020”第一轮集中收网行动,查证废矿渣、污油水等涉案货物104.14万吨。
二、三年阻击战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弥补国内的资源短缺,中国允许企业从境外进口固体废物作为生产原料,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严重隐患。例如,旧服装容易沾染各种病菌,往往成为疾病的潜在传染源;而最为一本万利的进口废旧电子产品含有大量重金属,如果被直接填埋或焚烧时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过去三年内,中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垃圾”阻击战。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力争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随后,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先后三次调整了《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年8月,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环境危害大、群众反应强烈的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自2017年12月31日起执行。2018年4月调整了两批目录:一次将废五金、废船、废汽车压件、冶炼渣、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另一次将不锈钢废碎料、钛废碎料、木废碎料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自2019年12月31日起执行。2019年1月,将废钢铁、铜废碎料、铝废碎料等8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
4月29日,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审议通过,明确了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法律要求。事实上,过去两年逐步减少“洋垃圾”的工作卓有成效。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字,2020年1~5月,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为322.6万吨,同比减少45.3%。而2018~2019两年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分别同比下降了46.5%和40.4%,也就是说连续两年接近减半。
2020年是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自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生态环境部也将不再受理和审批固体废物进口相关申请。
(来源于《华夏时报》,作者刘诗萌,有删改)
教材P79活动
泄露的石油随海水的洋流运动扩散到附近沿岸地区。
影响:会长期污染海域,造成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数量减少,以之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也随之减少,整个海洋生态平衡被破坏,严重影响渔业和养殖业。
教材P80活动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第一种观点,发展中国家确实经济困难,进口有经济价值的废弃物可减缓环境资源短缺,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前提是要控制进口数量,积极治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那么发展中国家可以有选择的进口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有价值,并且能利用,而且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种观点,由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这些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导致当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这种污染的损害具有长期性,并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因此应严格禁止废弃物的进口。
教材P80~81活动
1.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从事电子垃圾处理。
2.电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相当大,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教材P82活动
措施:成立工作组;加强信息的沟通与联络;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立法工作;控制河流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厂。
启示:参考思考交流问题2。
教材P83~84活动
1.“洋垃圾”中往往夹杂着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以非正规渠道入境后,大部分流向“散乱污”企业进行分解。这些企业的不恰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加重环境负担;同时“洋垃圾”中含有细菌和病毒,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略。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
C.一直上升
D.一直下降
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
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B项正确。第2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上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3.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图,以下有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结构从2012年后开始转变为以水电为主
B.对减少CO2排放量作用最大的是有序地开发水电
C.我国应重点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火电建设
D.我国应重点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减少CO2的排放
B [从图中可知,对减少CO2排放量贡献最大的是水电的开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水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目前不可能形成以水电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天然气是一种储量有限的矿产资源,不可能长时期大规模地发展以它为燃料的火电,在方案中也只是“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等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生物质能源只能提供有限的能源,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尚可,但是不能重点用作主要能源。]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
4.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5.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4.D 5.D [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第4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项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项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项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项对。第5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第6题。
6.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B [发达国家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全球污染的份额大,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生长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结合漫画,完成7~8题。
7.近年来,随着一波又一波“冬虫夏草热”,导致生态危机令人担忧,发生该现象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盆地
B.三江源地区
C.三江平原
D.云贵高原
8.针对该漫画,某地理小组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合理放牧
B.禁止乱采滥挖
C.防止水污染
D.低碳出行
7.B 8.B [第7题,冬虫夏草生长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高原地带,题中选项只有三江源地区符合条件。第8题,人们在三江源地区采挖冬虫夏草,因此禁止乱采滥挖的标语最适合。]
9.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 ④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和生态环境。]
浙江某地的“跑道养鱼”是在“五水共治”理念下的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如下图)。该模式能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保证水质,同时可以使鱼“跑步健身”(逆水游动)。据此回答10~11题。
10.“跑道养鱼”的高效,体现在( )
①增强水体自净 ②发展乡村旅游 ③提高鱼的品质
④增大养殖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这一养殖模式要得到推广,从环境角度看,必须( )
A.完善污水处理
B.改进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C.创设品牌养殖
D.增加饵料投放,缩短养殖周期
10.B 11.A [第10题,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约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收集利用,此过程不是水体自净,是人工进行了干预,①错误;“跑道养鱼”相对于传统养鱼模式非常高效,养鱼的目的是增加鱼的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不是为了发展乡村旅游,②错误;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鱼“跑步健身”提高了鱼的品质,③正确;5条“跑道”集中了大量鱼群,增大养殖密度,比传统鱼塘养殖量大,④正确,故选B项。第11题,从环境角度看,该模式要保证水质,必须完善污水处理,A项正确。]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为达到目标,日本政府拟通过CDM等每年向海外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2
000万吨,即2008~2012年的五年当中购买1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按管理范围分,《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定,属于环境管理中的( )
①资源环境管理 ②区域环境管理 ③专业环境管理
④监督环境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属于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 )
A.行政
B.法律
C.经济
D.技术
14.你认为CDM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职能可能是( )
A.规划
B.协调
C.监督
D.指导
12.B 13.C 14.B [第12题,二氧化碳是“废弃物”,不是资源;“发达国家”表示一定的区域;限定二氧化碳排放量目的是“推广利用环境的实用技术,提高生态恢复的技术水平”,属于专业环境管理的内容。第13题,通过“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国家或企业的生产成本,间接鼓励排放量小的国家或企业的发展。第14题,“日本政府拟通过CDM等每年向海外购买”是关键,说明CDM可能是一个“交易”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平台,具有协调的职能。]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通过集中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措施与2016年环境日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
A.退耕还林
B.南水北调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治理荒漠化
16.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15.C 16.D [第15题,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与题目相符。第16题,庆祝活动其实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
17.国务院曾经发出通告,禁止在内蒙古草原上挖发菜、甘草、麻黄草等植物。下列各项法规和通告中,唯一与国务院此通告目的不同的是( )
A.鄱阳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渔
B.禁止捕杀藏羚羊
C.南方农田禁止捕食青蛙
D.上海市限制骑摩托车进入市区主要干道
D [题目中的A、B、C项通告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D项是为了防治城区大气污染。]
2020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当今,全球有近8.7亿人长期营养不足。本次活动帮助加深对消除饥饿斗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认识;自觉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膳食的能力。据此回答18~19题。
18.世界粮食日主题体现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 )
A.生态发展需要减少和停止粮食消费
B.资源开采与拒绝发展相协调
C.只考虑当代公平,不考虑后代发展
D.生活消费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19.在餐馆和食堂就餐时,我们应拒绝( )
A.按需消费,剩余打包
B.使用消毒餐具,养成卫生习惯
C.超量点餐,促进消费
D.不剩饭菜,“光盘”行动
18.D 19.C [第18题,世界粮食日主题强调社会保护与农业,提倡节俭,体现出了生活消费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19题,“超量点餐,促进消费”会造成粮食浪费,不利于世界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0.92万公顷,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20~22题。
20.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
A.小麦种植园
B.苹果采摘园
C.傣族风情园
D.古村文化园
22.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20.A 21.D 22.A [第20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是需要有美丽的乡村风景,另外需要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因此①③正确;旅游服务设施和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对“中国农业公园”作用不大,②④错误。第21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A、B选项错误;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C选项错误;海南的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D选项正确。第22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A选项正确;对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影响不大,B选项错误;主要是就地创业,不会导致人口外迁,C选项错误;能够传承传统文化,但对该地城镇化水平影响不大,D选项错误。]
23.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在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A.防治环境污染
B.综合治理水污染
C.环境保护
D.加快生态工程建设
C [已经学过的基本国策包括:①人口方面:实行计划生育;②土地方面: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③环保方面:环境保护。]
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25.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B 25.D [第24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故B项正确。第25题,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有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通过海运、陆运从外地运入,不接近原料产地;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海港,运入原料,运出产品,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
材料二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2)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有什么不利影响?
(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此题考查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第(2)题,此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第(3)题,此题考查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答案] (1)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威胁人类健康。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建设生态文明对中国来说已经十分急迫。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全国七大水系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的,不到40%;2/3的城市大气质量劣于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土壤侵蚀面积超过3.5×106
km2,且年递增10
000
km2。据中科院测算,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15%。
(1)材料中涉及的环境问题有哪几大类?
(2)生态文明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结合生活实例,试举几个生态文明的例子。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依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分类解答。第(2)题,生态文明的核心观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从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作答。
[答案] (1)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等两个大的方面。
(2)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20年7月27日,《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评估报告》全面梳理了我国近年来气候变化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深化了对我国全国气候变化现象影响和应对的认知,体现出了气候变化领域科学性、战略性、政策性与区域性特点;在后续研究工作中,要继续关注减排与减缓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关注全球变化的新情况。
材料二 2019年12月15日,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闭幕。马德里大会是《巴黎协定》全面实施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解决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本届大会对2020年前问题盘点、适应、气候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1)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2)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意义?
[解析] 第(1)题,作为个人可从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角度分析,合理即可。第(2)题,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保技术的转让。
[答案] (1)节约用电;资源循环利用;适度消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2)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下图为尾矿库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
提出为应对尾矿库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应对尾矿库污染,主要从意识、技术、监测、法律角度采取措施。需要加强宣传、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投资力度,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矿区进行复垦、植树种草等,提高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尾矿库监测等。
[答案] 加强宣传、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环保意识;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矿区进行复垦、植树种草等;加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尾矿库监测等。
11/12课时分层作业(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1.我国各地已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B.迁地保护濒危植物
C.就地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B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又叫就地保护,不是迁地保护。]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减少农药的使用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C.利用无性繁殖技术,保护濒危动植物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3.环境污染、过度采伐等会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
A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项错误;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B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项正确;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D项正确。]
4.当前,有不少专家认为:“华南虎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可自我延续与恢复能力,人工繁育华南虎进行野化训练和放归自然,促进其种群复壮,是拯救华南虎的必然途径。”为此,在韶关市国家森林公园里建立了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用以保护华南虎。请你判断该措施属于(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法制教育和管理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由上可知,题中叙述的内容应该属于易地保护。所以B项符合题意。]
5.据报道,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动物病害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造幅度过大且地域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后的新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合生物生存,导致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濒危或灭绝。]
6.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B.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C.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D.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B [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读下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B 8.B [第7题,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的比重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第8题,该图主要说明栖息地的丧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注意保护生物生存环境。]
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三江源地区是图中哪三条河流源区的总称(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0.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誉为“中华水塔”
B.干旱是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C.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D.湖泊和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9.A 10.B [第9题,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名称,读图解答即可。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读图可知,图中①是黄河,②是长江,③是澜沧江,④是怒江,⑤是雅鲁藏布江。故A项正确。第10题,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是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该地区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湖泊和沼泽是该地区河流的天然调蓄器。综上所述,B项错误,符合题意。]
11.读青藏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_____________地区,被誉为“____________”,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中河流C是___________。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休牧育草
B.大力毁林开荒种田
C.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2)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凸显什么生态问题?
(3)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地图理解答题即可。第(1)题,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三江源地区,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其中河流C是澜沧江,A是黄河,B是长江。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有休牧育草,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等;大力毁林开荒种田是不合理的做法。第(2)题,众多的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少,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第(3)题,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滥采乱挖、乱砍滥伐等。
[答案] (1)三江源 中华水塔 澜沧江 B
(2)众多的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3)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 滥采乱挖 乱砍滥伐
12.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
C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3.据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容山、天堂山分别通过了广西自然保护区评审,进入广西自然保护区的行列。自然保护区被称作( )
①天然基因库 ②天然实验室 ③活的自然博物馆 ④天然良种场 ⑤天然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A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4.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水源污染
B.维护生态平衡
C.增加木材蓄积量
D.禁止滥捕滥猎
B [本题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理解解答即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该地区的珍稀动物。]
15.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
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
D [本题考查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措施。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种草植树,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故选D项。]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7日,博茨瓦纳2019大象峰会在卡桑开幕,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朝着管理我们大象的共同愿景”,重点讨论了建立处理卡万戈赞比西跨境自然保护区大象数量增长问题。卡万戈赞比西跨境自然保护区是2012年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赞比西五国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1)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
(2)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中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可以判断出,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问题;结合保护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保护区内人地关系紧张;保护区地跨五国,管理难度大。第(2)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世界上面积最大等,都是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答案] (1)草原退化;物种减少;偷猎、盗猎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
(2)区域面积大,物种多样;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共同管理、互相监督。
7/8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结合实例,了解中国环境政策保护体系,说明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分析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综合思维)3.结合中国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一、我国的环境政策保护体系
1.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
2.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谁污染,谁治理
(3)强化环境管理
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
4.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
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了企业和公民行为,为实现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措施
国家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2018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2.成效
(1)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2)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环境形势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
(1)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
(2)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3)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在思想上,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2)在政策上,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3)在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4)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举措,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1.污染限期治理就是对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限定时间的治理。
( )
2.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中的“排污收费制度”。
( )
2017年7月31日我国财政部、环保部正式公布第二十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是国家为了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规定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优先采购获得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一种制度。据此回答3~5题。
3.国家强制采购绿色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
A.是执行主体
B.是被管理对象
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4.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5.政府会取消一些生产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政府采购资格,这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提示: 1.×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它曲解了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含义。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既对重点环境问题作了治理时间的限定,也对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作了限定。
2.√ 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中的“排污收费制度”,即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
3.C 4.C 5.B [第3题,在环境管理上,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第4题,通过采购绿色产品,引导市场,扩大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是利用经济手段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体现。第5题,取消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政府采购资格,是国家依法进行环境管理的表现。]
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
材料一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布停建因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30个违规建设项目,涉及总投资1
179.4亿元。这在中国刮起了“环保风暴”,使得中国的环保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次叫停的30个项目中,有26个是电力项目,叫停的这些项目均为未经环境影响评估,而提前上马或不应该上马的工程。
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曝光,3月23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云山中队队员巡查中发现,郑某擅自往云山街道凯旋路与永进路交叉口中医院建设用地块倾倒建筑垃圾。郑某的行为违反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相关内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令郑某立即将乱倾倒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并依法对其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问题1 (综合思维)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法》?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什么政策?
提示:《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的法律。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对郑某在交叉路口倾倒建筑垃圾作出罚款的依据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哪条制度?
提示:对郑某在交叉路口倾倒建筑垃圾作出罚款可让郑某承担其治理责任,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
[归纳提升]
1.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三大政策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谁污染,谁治理;③强化环境管理
八项制度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三同时”制度;③排污收费制度;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⑥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⑦限期治理制度;⑧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主要手段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
保护措施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
成效
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背景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
政策导向
①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②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③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具体措施
①在思想上,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②在政策上,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③在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④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排污交易”依据的是________制度( )
A.征收排污费
B.污染源限期治理
C.三同时
D.环境影响评价
2.“排污交易”对________类企业有利( )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3.“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 )
A.法律
B.教育
C.经济
D.行政
1.A 2.D 3.C [第1题,“排污交易”交易的排污权,增加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类似于征收污染费。第2题,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或没有污染的企业。第3题,“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属于经济手段。]
地理实践力: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针对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草案中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来说,可能面临更高的罚金。例如现行法律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除限期拆除外,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草案将把罚金提高到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2015年8月6日,广西贺州市发生水体镉、铊等重金属污染事件。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表示:“将组织对所有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实行最严厉的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据此完成(1)~(2)题。
(1)在对污染企业惩罚的措施中,“罚款”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征收排污费制度
B.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事件发生后,贺州市政府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有(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谁污染,谁治理 ③强化环境管理 ④考核决策者的政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A (2)C [第(1)题,“罚款”是对污染企业浪费环境资源的一种惩罚措施,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第(2)题,“排查”是“防”,“实行最严厉的措施”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素养立意] 该题组通过对污染企业浪费环境资源的一种惩罚措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本体组主要考查了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三大环境管理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项基本政策。“罚款”是对污染企业浪费环境资源的一种惩罚措施,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查”是“防”,“实行最严厉的措施”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题组1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等。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三项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技术手段
2.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行为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1.A 2.B [第1题,“政策”是关键词,说明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制定并监督执行的,属于行政手段。第2题,“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其对公害界定属于法律范畴。]
题组2 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我国人口众多,山区面积广大,耕地压力很大,水土流失、荒漠化非常严重。为此国家加大了环境的保护力度,改善了生态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
A.综合治理与开发
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
C.修筑梯田
D.烧荒耕种
4.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
①改革耕作技术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A 4.C [第3题,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第4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故不合适。]
题组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如图)。据此回答5~6题。
5.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
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B.位于地势的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
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6.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
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
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
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
5.C 6.C [第5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B错;“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C对;“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D错。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城市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C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A错;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优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而且不属于生态效益,B错;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D错。]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态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和根本大计。从战略高度深化对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态势和阶段特征的总体认识,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开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广泛传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着眼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顶层设计、系统决策,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历史性篇章,既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揭示人类史与自然史交融互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一般规律,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特殊运行法则;既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民生观,又从战略高度不断强化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天地参的崇高追求,素有仁民爱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仁爱之心和自然情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受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和浸润的中国人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持续生动诠释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新时代中华儿女追求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的“心经”、生态道德经、绿色发展经。拒绝奢华和浪费,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蹄疾步稳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又纵深推进、多点突破又突出主要矛盾,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执法督察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二是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执法机构、国家公园体制等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三是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方式逐步培育、渐成常态,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建设潮流涌动、势不可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今天,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传统重化工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显著,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绿色生态产业化、规模化渐成常态,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高端制造、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加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培育,绿色无公害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区域绿色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有所缓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饱含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领域生态产品供给短板,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初步成效;水污染防治、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重化工项目有效控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推开,“河长制”全面推行;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迈开步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始加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城乡环境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
如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放眼全球,展望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随着逆全球化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国际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也与日俱增。人类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相近、理念相通,有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制度自信,持续保持战略定力,做好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文章,不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来源于《红旗文稿》,作者黄承梁,有删改)
教材P87~88活动
没有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没有事先进行预测、评估和论证,没有改造污染防治设施就投入生产,会使排放不达标,造成环境的污染。
教材P91活动
1.用环境质量的考核奖惩来激发各市的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2.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地区之间的补偿机制: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如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技术和智力支持、实物补偿等方式。
教材P93活动
制定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严格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教材P94活动
从思想、政策、措施、行动四个方面来调查。单元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调查家乡的资源、环境问题,讨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运用相关资料,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地理实践力)3.理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的措施。(综合思维)4.结合资料,认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破坏生态环境会给人类带来深刻的教训。如历史上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的黄土高原,因毁林开荒、滥砍乱伐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特别提醒] 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我们必须树立、坚持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多的地区将逐步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3.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环境污染防治的三大举措
(1)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保障饮用水安全。
(3)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1.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参加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以参与立法、项目听证、环境监督、公益诉讼、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践行环境保护理念。
3.我们应从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特别提醒] 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
1.环境保护应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 )
2.中学生是环境保护生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 )
3.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 )
①所有公民 ②社会团体 ③国家机关 ④国际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 )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
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
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
5.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位中学生应当
( )
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提示:1.√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2.√ 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环境保护生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3.A [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既包括以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以民间组织、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
4.B [第4题,提倡高消费、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均不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C [加强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是使个人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然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和后果,并能自觉地调整个人行为,改变各种不道德的行动。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更应当做环境保护的典范。]
保护环境,留住绿水青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循环、生态、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地协调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新的高度。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问题 (综合思维)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
[归纳提升]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①必须树立、坚持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②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③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参加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践行环境保护理念。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③我们应从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行政法规30多项,环保法律20多项,缔结和参加了国际公约30余项,资金投入从1981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
000亿元。2020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透露,经过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有望超过17万亿元,2019年中国智慧环境保行业市场规模近585亿元。
(1)根据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过去,我国的环保工作主要局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环境专业工作者,现在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________,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的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________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树立环保意识 ②参加工作以后再接受环境教育 ③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④学习和生活中减少浪费
[解析]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体现的是环保理念的改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原则。第(1)题,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反映的是公众环境理念的转变,只有参与环境管理,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题,主要考查公众参与的作用,结合教材即可总结出答案。第(3)题,②项错误,环境保护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答案] (1)“要我环保”反映的是政府的约束能力,没有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自主作用;而“我要环保”反映的是公众对参与环保的程度和意识的加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水养鱼”只重视经济价值,忽视了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往往造成环境的破坏;“鱼养水”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 公众及社会团体 青少年 广大青少年
(3)①③④
地理实践力: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消费量迅速增加,垃圾的排出量也随之增加,城市垃圾的处理便成为重中之重。在众多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垃圾的分类回收为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对未按要求投放或处理垃圾的个人和单位从严处罚,号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
[素养立意]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题组1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据《汉书》记载,内蒙古河套地区汉朝时水草肥美,但现在已面目全非,这说明( )
A.荒漠化完全是由战争、饥荒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B.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文明时期,古代没有出现过
C.人类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跟人类无关
C [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河套地区原本环境优美,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
2.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
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渍化
C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和土地次生盐渍化等。]
题组2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中国环境报》2020年1月30日报道 上海近日出现了一个处置湿垃圾(果皮、菜叶、过期食品、餐厨垃圾)的“小能手”,同时,还兼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养护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悄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大功臣,竟然是人们熟知但不起眼的小蚯蚓。上海蚯蚓养殖基地领导人表示,今年消纳能力将提升至500吨/日,更大限度地消纳城市湿垃圾。蚯蚓活体及其粪便都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假设城市每天有500吨湿垃圾喂养蚯蚓,那么每天资源化利用创造的产品价值会超过30万元。蚯蚓不仅能使垃圾“减量”和“无害”,同时还可“化害为宝”实现它的“资源化”。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蚯蚓处理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生物循环理论
B.不适合现代工业垃圾的处理
C.费用较高
D.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4.蚯蚓处理垃圾工厂的建立,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保护环境
B.产生有机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
C.会产生更严重的污染
D.降低处理垃圾的费用
3.C 4.A [第3题,使用蚯蚓处理垃圾,可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式,费用也较低,但不适合处理现代工业垃圾。第4题,使用蚯蚓处理垃圾,会减少固体废弃物总量,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有利于环境保护。]
题组3 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家庭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组织
B.公众参与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
C.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
D.公众参与就是青少年的参与
6.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A.个人的环境意识
B.集体的环境意识
C.公众的环境意识
D.国家环保政策
5.B 6.C [第5题,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第6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因此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
参与环保,意识和渠道都重要
一方面,公众需要增强绿色低碳意识,更加自觉自发地采取实际环保行动;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也应打开大门、畅通渠道,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则“全国酒店一年丢弃香皂40万吨,造成极大浪费”的报道曾在网上引起热议。报道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旅游住宿业不再主动提供香皂、牙刷、梳子、剃须刀等一次性物品。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纷纷点赞,但也有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自己携带洗漱用具比较麻烦,酒店理应为房客提供一次性用品。
对于酒店一次性物品的不同态度,凸显了当前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的参差不齐。近年来,公众环保权益意识在提高,遇到家门口水污染、楼下噪声污染等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拨打环保热线、写信举报等方式,促进问题解决。与此同时,社会整体的环保责任意识仍有待加强。“反正空气已经这么糟了,我开个车能有多大影响?”“每天下班都关电脑多麻烦呀,开着也费不了多少电。”“家附近没有回收旧衣服的,干脆就扔垃圾桶吧。”……类似言行并不鲜见。
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还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文明素质在显著提升,但仍有一些人缺乏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意识,只图自己方便、风光,不管环境影响的现象,还时常可见。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狭窄甚至缺失。
可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方面,公众需要增强绿色低碳意识,更加自觉自发地采取实际环保行动;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也应打开大门,畅通渠道,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环保,意识和渠道都很重要。
选择绿色出行,为减轻空气污染出一份力;不只是“吐槽”白色污染,而且采取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实际行动;在办公室,也能做到随手关灯;看见冒黑烟的机动车,主动打电话给相关部门举报……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选择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值得注意的是,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及行动力,靠宣传、呼吁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加以约束、规范。在一些国家,人们可能会长距离开车,把废旧电器和家具等送到指定回收地点,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得向回收者付出费用。在垃圾分类、禁烧秸秆、阶梯水价等方面,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逐步增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人民群众,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在推进公众参与环保时,应完善法规制度,细化配套政策,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高效沟通机制,注重信息公开和科学解释,让公众对环保的状况有充分了解,知情权、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环评报告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将被退回。制定完善类似制度并落到实处,对推进公众参与环保意义重大。
污染防治攻坚战,迫切需要更多“行动派”积极参战。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积极行动,每个人都贡献一点正能量,就能汇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来源于《人民日报》,作者赵贝佳,有删改)
教材P96活动
古巴比伦消失的原因:①古巴比伦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对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于是开荒伐林,改森林为农田。②没有森林作固定水土作用,所以开始出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而农田也逐渐变为沙漠。③农田不足造成粮食不足,粮食不足便又造成了国家的内乱,国家内乱使国力衰退。
教材P97活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3)生态环境还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4)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直接相关。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基础和材料,因此是生产力直接的“构成要件”。只要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可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教材P98活动
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教材P100~101活动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
教材P102~103活动
略。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内部结构、类型。(区域认知)2.运用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综合思维)3.结合案例,了解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及出现的问题。(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发展
早在19世纪初,工业革命和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率先倡导设立自然保护地和荒野保护区,并在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随着保护自然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建立自然保护区便成为各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1)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经讨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4.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名称
分布范围
人类活动
核心区
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缓冲区
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
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外围区(实验区)
位于缓冲区的周围
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易错警示]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等各种保护地。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生态安全及现状
(1)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求,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
(2)由于自然原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因
面对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问题和动植物物种灭绝呈加速的态势,设立自然保护区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促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还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3)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4)提供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可以保障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
(5)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特别提醒]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江源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典型代表,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1)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对江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极其重要,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2)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区域。
(3)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景观;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于地球物种的贮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言,也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1)众多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2)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
(1)设立自然保护区
①设立时间:2000年8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03年1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②保护对象:主要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草原、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
(2)保护措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采取了退牧还草、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
(3)成效
①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②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④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迈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轻巧记忆] 三江源独特生态系统的表现:(1)能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特别是三江源湿地是天然调蓄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2)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3)独具特色的自然本底: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景观;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于地球物种的贮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言,也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再设为自然保护区。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
5.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它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强。
( )
提示:1.× 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生物物种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三类。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 三江源地区是水源地但调蓄洪水的能力并不强。
自然保护区及意义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0°55′~41°15′,东经84°15′~85°30′。东西长109.7千米,南北宽47.1千米,总面积为395
420公顷。
该保护区内有野生动植物132种,脊椎动物203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34种。由于该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栖息地,又分布有塔里木马鹿、塔里木兔、塔里木环颈雉、塔里木裂腹鱼、野生双峰驼、白背啄木鸟、褐背地鸦、罗布麻甘草等特有的动植物物种,因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内陆干旱区天然基因库。
问题1 (综合思维)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
生态系统类。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为什么设立自然保护区?
提示: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善待地球、珍爱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动。
[归纳提升] 自然保护区及其意义
概念
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设立原因
面对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问题和动植物物种灭绝呈加速的趋势
意义
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B.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C.保护当地古建筑
D.只是为了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A [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各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善待地球、珍爱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动。]
2.对于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不是其建立意义的是( )
A.保护自然本底
B.储存物种
C.提供生态服务
D.仅仅为了旅游和提供野生生物
D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西宁2020年3月2日电(记者王金金) 3月2日,青海省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公报显示,伴随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该地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到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态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的局面,进入了局部好转与局部退化并存的新阶段。
问题 (综合思维)三江源生态局部好转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到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归纳提升]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凸显的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
措施
成效
众多的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到高原湿地的水源补给,加之这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退牧还草、保护沼泽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
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严禁过牧、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
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下图中的阴影示意我国三江源地区。读图,回答第3题。
3.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有(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
D [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其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虽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但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
4.下列不符合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是( )
A.退耕还草还林
B.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C.休牧育草
D.开垦荒地
D [本题考查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措施。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还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开垦荒地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利于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故D项符合题意。]
题组1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下列不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对象划分的是( )
A.资源管理保护区
B.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C.生物物种保护区
D.自然遗迹保护区
A [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三类。]
2.(生活中的地理)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
D [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等生物(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D项正确。]
题组2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能保存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B.为人类持续提供各种山珍海味
C.是开展生物科学研究的良好基地
D.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
B [自然保护区有以下意义:①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②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③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⑤自然保护区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题组3 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五一过后,小明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火车从济南去了日喀则,途中经过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读图,回答4~6题。
4.在三江源地区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②保护高原湿地 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 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措施不利于三江源地区环境保护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禁止过度放牧
C.大力发展采矿业
D.设立自然保护区
6.下列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D 5.C 6.B [第4题,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原湿地。第5题,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采矿业的发展会破坏三江源地区的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第6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但这里的水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源头的河流会干枯的,故①叙述错误。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不发源于此,故②叙述错误。这里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故③叙述正确。青藏地区的湖泊多为内流湖,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故④叙述正确。故选项B正确。]
如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类型从单一到全面,数量从无到有,面积从小到大,已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在自然保护区内,全国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朱鹮、丹顶鹤、银杉、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重要的自然遗迹及景观均得到了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如今,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法规制度逐步完善,能力建设持续增强,自然保护区为维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部分自然保护区仍存在突出问题
尽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尚面临多重挑战。“十二五”期间,原环保部联合中科院开展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预评估。结果显示:89.7%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或维持不变;10.3%的自然保护区有所退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存在一些自然保护区被经济开发破坏的困境。另外,根据现有统计结果,仍有约10%至15%的重要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未纳入保护区体系。
从近几年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绿盾”专项行动中也不难看出,有些地方盲目开发,不断蚕食保护区土地,造成生境破碎、物种数量和种类锐减;一些保护区管理机构“责权利”不对等,弱化了保护管理职能;现有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或者虽然成立了管理机构,但编制偏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费保障,野外巡护、资源监测等工作不规范。
此外,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它们同时也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与区域内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和脱贫要求产生了很大矛盾,大大增加了地方工作的压力,也给保护区的未来长远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二、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完善管理机制
1.国家层面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根据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各部门“三定方案”已确定。建议尽快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各类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草原局牵头统一管理,由生态环境部负责监督执法。
(2)积极推动立法工作。抓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工作,对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中央精神、时代要求、法律规定的,应及时废止或修改。在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大框架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进行全面修订,对不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或有保护空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废改立,并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衔接。
(3)严格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和执法。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继续以“天地一体化”的遥感监测管控体系和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手段,持续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提高监管和执法能力,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4)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带病”调整,确保全国自然保护区总体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
(5)科学合理划分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根据管理目标修订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分区、分类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6)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7)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机制。建议尽快制定生态环境补偿条例,使当前分散于各领域实施的生态补偿性政策文件统一为国家级别的综合性法律规章制度。推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让需要大力保护的地方做到严格保护,让因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的区域生活水平不降低、脱贫攻坚任务不受阻。
(8)完善自然保护区划定、晋升方式。根据近两年的情况来看,申请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越来越少,再加上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监督执法,今后各地申请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积极性会更低。为了避免保护空缺,建议成立专家委员会向国家和地方提出建议,将确实需要保护的区域划建为新的保护区,或者提高保护级别。
2.地方层面
(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避免违规撤销、调整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做到“不欠新账,快还旧账”。
(2)加快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的开发建设活动和历史遗留问题,已对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需要尽快开展生态恢复,但应因地制宜、以自然恢复为主,避免不当的人工干预对生境造成二次破坏。
(3)全面落实勘界立标,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尽快完善自然保护区土地用途和权属的规定,在补充完善埋设界碑界桩的同时,研究划定自然保护区界线。如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方式,在进出保护区的道路上划定保护区边界线,并在地面标注明显的文字提示。
(4)加强社区共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积极引导周边社区绿色发展,优先安排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积极宣传生态产品并提升其附加值。
(5)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地方政府在资金安排、人员编制等方面应给予自然保护区更多支持,科学优化其功能分区,补充完善其空间布局。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经走过了抢救性建立、数量和面积快速增长的阶段,现阶段应加强科学调整和严格管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必将取得辉煌成绩,自然保护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将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于《光明日报》,作者罗建武、全占军,有删改)
教材P68活动
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沙生植物群落;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湖泊生态系统。
生物物种保护区: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福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文昌鱼;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金花茶;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等生物(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
自然遗迹保护区:山东的山旺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生物化石产地;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对象是砂岩峰林风景区;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火山地质地貌。
教材P71活动
第一个困惑:野生物种基因在医疗、食品、农业等诸多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地球上许多过去曾广泛分布的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干扰,目前已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这将导致野生物种潜在基因的意义受到威胁。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濒危生物物种提供相对安全的避难所,使其最大限度地存活,恢复种群规模。
第二、三个困惑:建设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教材P74活动
(1)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可以保证我国及世界人们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保护三江源地区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水源和生命。
(2)保护世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肾脏和生命摇篮,关乎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局部小环境的稳定。
(3)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状况。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还影响三江源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关系到全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生态的平衡。所以,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要求,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材P75活动
造成河流源头退缩、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径流变化加大。
教材P76活动
结合具体自然保护区收集资料,填图表。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运用图表,说出自然地理环境中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地理实践力)3.结合资料,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人地协调观)4.运用资料,了解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了解中国所采取的行动。(综合思维)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碳循环
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碳循环的大致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化石燃料。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人类活动等,都能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到大气中。
3.温室效应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易错警示] 温室气体不是单指二氧化碳,它还包括水汽、氧化亚氮、甲烷、氟利昂等。
[图表点拨] 教材第58页图2?1?5,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增温放出长波辐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回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全球变暖的原因
(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燃烧释放热能,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2)人类对森林、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
(3)由于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全球海平面上升
(3)极端天气频发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
(4)威胁人类健康
[特别提醒] 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人类要加强对气候的保护,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轻巧记忆] 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或全球变暖的原因: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植被破坏;地表水域减少。
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原因
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因此,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碳减排,解决气候危机,亟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担负的责任上应有所区别。
(1)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2)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贫困人口多,综合国力普遍较弱,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为体现公平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4.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1)中国的承诺
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2)中国的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的行动
为实现减排承诺,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4)中国的成就
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1.海平面上升是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
( )
2.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
( )
3.由于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致使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
( )
近年来,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环境污染
D.酸雨危害严重
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 )
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提示:1.√ 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
2.×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3.×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4.A [全球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水膨胀等造成海平面上升,A项正确。]
5.A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有效控制海平面上升,A项正确。]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材料一 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阿德利亚企鹅数量锐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
000对左右。
材料二 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 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材料三 2020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问题1 (地理实践力)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提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问题2 (综合思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呢?
提示:原因: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大量地毁坏植被;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危害:生态系统失衡;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威胁人类健康。
[归纳提升]
1.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植被。
(3)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影响
表现
生态系统失衡
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数量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有所扩大
全球海平面上升
一些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极端天气频发
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
威胁人类健康
全球气候变暖,使热带、亚热带地区极端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据此回答1~3题。
1.上面两图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臭氧层变薄
C.全球变暖
D.酸雨
2.治理上题所指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强预报
B.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C.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近年来,暴风雪、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对此解释最不可信的是( )
A.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B.极端天气频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C.大气环流异常是极端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
D.极端天气频发既有全球气候自然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1.C 2.C 3.B [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第2题,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第3题,地球内能释放对天气影响不大。]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材料一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材料二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至13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等议题开展谈判。其中,重点是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有关市场机制问题的谈判,大会期间将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材料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加4
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问题1 (综合思维)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的原因?
提示: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材料二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遵循__________原则。
提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问题3 (地理实践力)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
提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增强各国的环保意识,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并能促使各国进行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归纳提升]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原因
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担负的责任上应有所区别。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为体现公平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
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中国的承诺
2015年,我国政府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中国的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行动
①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②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③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④开征环境保护税
中国的成就
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于2008年7月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据此完成4~6题。
4.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5.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
6.《京都议定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
4.A 5.B 6.D [第4题,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最大,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给钢铁工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第5题,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也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商品,其形成的市场为二氧化碳市场,简称碳市场。第6题,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共同的责任体现了共同性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大,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地理实践力:透过树木年轮分析气候
在伐木后的树桩横截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植物生长,在暖湿环境下生长快,植物细胞较大,组织间空隙大,木质较松,年轮稀疏;相反,在冷干气候下植物生长慢,细胞较小,年轮密集。所以,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
读上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
B.图甲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
C.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
D.图乙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
(2)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
B.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更加宽窄均匀
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
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树木会形成更宽的年轮
(1)C (2)D [第(1)题,图中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1860年之前的密集,表明该地区气温下降明显;观察甲、乙两图可知,两图中树木生长年代约重合45年;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70年(1840年至1910年)的气候变化;图乙中树木在1900年前后年轮结束,说明其停止生长(可能被砍伐)。第(2)题,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水分状况的影响;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树木年轮宽度比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大;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降水较多,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宽。]
[素养立意] 本题组通过树木年轮,能够记录树木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了解当地气候情况,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年轮的疏密程度变化反映了气候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年轮的宽窄也不同。气候湿热,年轮稀疏;气候干冷,年轮密集。
题组1 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人类工业生产和汽车使用过程中需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应图中的④环节,D项正确。]
题组2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此回答2~3题。
2.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 )
A.城市热岛效应
B.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地质天文原因
3.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CO2
B.海平面上升
C.臭氧大量减少
D.森林越来越多
2.B 3.A [第2题,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温室效应。第3题,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CO2和破坏植被。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影响
B.旱涝灾害加剧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B [注意题目中“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物种灭绝与粮食生产关系不大,全球变暖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全球变暖会使旱涝灾害加剧。]
题组3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马尔代夫
6.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限制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5.D 6.D [第5题,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四国中对其危害最大。第6题,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更应该承担大的责任。]
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上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种辐射强迫,也就是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的大气冷却。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其中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
2.危害的基本介绍
(1)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2)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导致粮食饲料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3)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的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4)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会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6)温度上升,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
(7)蜜蜂数目的大量减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彻底崩溃的前兆。没有了蜜蜂帮助传播花粉,植物将无法繁殖。也就是说,庄稼无法繁殖,无法结果,人类将没有食物。全球人类将面临食物短缺,为争夺食物而引发的战争将越来越多,越来越近。而供人类争夺的食物,也将越来越少。
(8)全球变暖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随时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现象发生。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频繁。大火无情,我们的家将24小时处于危险当中,就是说即使在夜间也会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9)全球变暖所能确定并公开的最大威胁,是冰河时代的突然降临。
(10)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生病概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滋生出新疾病。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会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会越来越多。癌症,将越来越普及;猝死,将会越来越普遍。
(11)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会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1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13)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文章摘至网络,有删改)
教材P58活动
人类大量开采使用化石燃料,使岩石圈的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地表温度升高。
教材P59活动
碳排放使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教材P61活动
发达国家的说法是错误的。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担负的责任上应有所区别。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此外,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负担。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教材P63活动
1.《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简称碳交易。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而获得可观的碳汇收入。
2.(1)生态效益:涵蓄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良土壤。
(2)经济效益:获得碳汇收入;提供木材、能源、食物。
教材P65活动
略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生态系统
②共同
③生态系统
④生态问题
⑤措施
⑥八项
⑦国际
⑧生态环境
[学思心得]
掌握“环境污染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①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源、污染物。
②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1.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的“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1)B (2)D [第(1)题,“绿色屋顶”“绿色阳台”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在建筑物屋顶和阳台种植花草发展绿化,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城市环境;其次,绿色植物能大量吸收CO2放出O2,一方面净化空气,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城市的温室效应,使城市气温降低;另外,屋顶阳台的绿化,可以起遮阳的作用,也可降低城市的气温。综合分析可得出答案为B项。第(2)题,绿化中使用的杀虫剂会污染地下水,主要是其残留在植物表面的有害成分随着地表水的下渗而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2.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据此回答问题。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解析] 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但治标不治本,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有(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音低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我国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 )
A.住宅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1.B 2.C [第1题,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音低都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生活污水是要集中处理的,公用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设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而且它们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部分,属于绿色社区。第2题,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此,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绿色环保低碳”。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4.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3.C 4.B [“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
“衣食住用行,事事关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自然,这是每个有识之士都应该做到的。据此完成5~7题。
5.新型快餐盒以各种谷物秸秆为原料做成,用过后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使用新型快餐盒突出的优点是( )
A.新型快餐盒容量更大
B.减少了白色污染
C.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D.新型快餐盒更加美观
6.室内装修不合理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化纤地毯、油漆、合成地板会不同程度地释放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甲醛
D.甲烷
7.中国的家庭私人汽车市场初露端倪,其弊端已明显可见: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变差。下列措施中既能促进汽车业健康发展,又能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A.提高汽车价格,限制市民购车
B.拓宽城市道路,做到道路更宽阔
C.实施单双号限行制度
D.对小排量汽车免征购置税
5.B 6.C 7.D [第5题,使用新型快餐盒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第6题,室内装修容易导致甲醛含量超标。第7题,要达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人们购置小排量汽车是较好的选择。]
8.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绿色食品”并不是指绿颜色的产品,而是指安全、无公害的产品。]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
A.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
B.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不同
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
D.投入的多少不同
10.(易错题)在循环经济流程图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该( )
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
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9.B 10.D [第9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不同。第10题,本题考查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知识的全面理解。循环经济流程图是复杂的,在复杂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11.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中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垃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该学校打算在图中阴影部分建造一片小树林,请分析这片小树林的环境效益。
(4)请你为该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提几条建议。
[解析] 第(1)题,“空中死神”指的是酸雨,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硫是影响酸雨的原因之一。第(2)题,学校垃圾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可回收的垃圾主要是废纸、塑料瓶、玻璃等。第(3)题,树林位于马路和教学楼之间,主要功能是降低噪音,吸烟滞尘等。第(4)题,根据建设绿色学校的条件,结合实际进行作答。
[答案] (1)二氧化硫 酸雨
(2)玻璃 废纸 废塑料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吸纳灰尘;杀灭细菌,美化环境等。
(4)使用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电池板;盥洗用水回收后冲厕所;使用再生纸制成的手纸;使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清洁用具;节约用水;进行环境教育;师生共同决策等。
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低碳经济模式。据此回答12~13题。
12.植树成为实现低碳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原因是森林( )
A.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有利于经济发展
B.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C.可以降低大气中碳浓度,提供物种栖息环境
D.能够吸烟滞尘、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13.下列经济发展模式属于“推行低碳经济”行为的是( )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发展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
C.发展石油农业,提高生产规模
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12.C 13.B [第12题,A项突出了木材的经济效益,B项和D项强调的是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价值,C项指出森林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实现“低碳”的作用;森林作为一种强大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第13题,“推行低碳经济”即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常规能源使用量,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各居民委员会:按照××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环境保护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倡导绿色文明,提倡绿色消费,大力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的社会化,特制定本实施意见。据此,完成14~15题。
14.绿色社区建设是一个________的社区( )
①环境管理体系完善 ②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③公众参与机制完善 ④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设施属于绿色社区硬件设施的是( )
A.一个垃圾分类设施
B.一支绿色志愿者队伍
C.一个联席会议
D.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14.C 15.A [第14题,社区主要指住宅区,排除②;ISO14000体系认证指导的是消费行为和企业的生产行为,排除④。第15题,垃圾分类设施属于绿色社区的硬件设施。]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第十九次气候变化大会2013年11月23日晚在波兰首都华沙落幕,会期比原计划拖延了一整天。经过长达两周的艰难谈判和激烈争吵,特别是会议结束前最后48小时,各国代表挑灯夜战,最终就德班平台决议、气候资金和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焦点议题签署了协议。
材料二 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_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解析] 第(1)题,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第(2)题,考查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第(3)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回答即可。
[答案] (1)获得经济利益;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等。
(2)生产过程 产品 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3)注意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少乘电梯、少用空调)、选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6/7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完成1~2题。
1.“南极臭氧层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20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2.该事例说明( )
A.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B.环境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治理环境问题各负其责
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D.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合作,各个国家之间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1.C 2.A [第1题,臭氧层破坏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臭氧层不被破坏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而近年来臭氧层空洞正在不断缩小,正是国际合作的结果。第2题,有些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全球共同行动。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3.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是因为( )
A.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B.大部分污染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C.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无力承担
D.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环境污染没有责任
B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多,对世界环境污染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4.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B.巴西森林大规模被砍伐,野生动物受到威胁
C.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D.泰国在湄公河岸边建大型化工厂
A [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引起农田土壤的退化不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森林的砍伐,会引起世界气候的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核电站的泄漏随着大气的运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此完成5~6题。
5.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正确的是( )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D.纸包装比塑料包装轻便
6.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5.C 6.C [第5题,塑料包装是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由于其不易回收,难以降解,因而危害极大。纸包装便于回收利用,且易降解,因而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主要材料。第6题,废旧电池的回收主要是为了防止电池中的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读漫画《嫁祸于人》,完成7~8题。
7.漫画中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垃圾转移
B.固体废弃物的回收
C.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D.垃圾分类
8.漫画中的现象多发生在( )
A.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B.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7.A 8.A [第7题,漫画题目“嫁祸于人”是题眼,漫画中衣服上的“洋垃圾”三个字是关键,说明漫画描述的是垃圾转移现象。第8题,由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低,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远低于发达国家,这种差价使一些垃圾商把大批有害的废弃物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9.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有( )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 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 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 [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并不能减除其危害性。某些电子产品焚烧后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或者有引爆的危险。因此①和④不能作为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
10.关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代环境问题是地方性问题,各个国家应各负其责
B.发达国家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在国际合作中应负次要责任
C.国际环保使用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C [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污染是由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不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污染源,因此国际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负的责任。]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电动助力车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由于电动助力车主要使用铅酸电池作为动力源,虽然不排放废气,但铅酸电池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比汽车尾气更严重。一般来说,铅酸电池寿命质量好的为1~2年,普通铅酸电池需要半年更换一次。按照目前的电动助力车保有量,广西南宁市每年丢弃的废旧电池就多达几十万个,在缺乏有效回收处理机制的情况下,这些废旧电池对环境和公众健康危害极大。
请说出电动车的废旧铅酸电池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指出减轻废旧电池污染的措施。
[解析] 废旧铅酸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相当大,重金属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采取的措施有:一方面发展科技,延长其使用时间或发明其替代品从而减少使用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回收促进其再次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个人而言不要乱丢,要放到指定地点便于回收利用。
[答案] 危害: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
措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回收废旧电池;加强技术投入,研发新型产品,降低甚至消除电池中的剧毒重金属;不乱丢弃废旧电池,特别是不将废旧电池丢在土壤和水域中。
1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C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还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帮助中国的原因;③叙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点拨:环境问题因大气环流、河流等影响具有地域联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日本人和韩国人帮助中国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动因是什么,同时要结合大气环流等知识进行分析、评断。]
13.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有( )
①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D [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或杜绝污染物排放,措施如发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等,故D项正确。]
2018年3月4日央视新闻消息 从3日晚开始,新疆和田、喀什、巴州多地遭遇沙尘暴侵袭。最大风力达8级,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如黄昏,能见度不足百米。我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14~15题。
14.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
A.西亚
B.北非
C.南亚
D.中亚、蒙古
15.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是( )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退耕还草 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D 15.D [第14题,我国冬春季节吹偏北风,冬春季节多沙尘暴,因此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在我国西北地区,如蒙古、中亚的一些国家。第15题,能有效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措施:因为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对国内沙尘暴源地要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16.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a揭示了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2)题,图b反映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方向。第(3)题,从图c中可以分析出,污染工业发生迁移是由于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污染控制费用高。第(4)题,从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分析。
[答案] (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指向农村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