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时空观念: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掌握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的时间地理区域。
3、史料实证: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4、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认识元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5、家国情怀: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
1、重点:元朝的统一
2、难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开发边疆及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时空坐标】
【课前提问】
916
年,
契丹
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辽朝职官设置分为
南北面官
,其特点是
因俗而治
。
1038
年,
党项
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1114
年,
女贞
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保持了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
猛安谋克
,
金世宗
在位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
行省
制度,对吐蕃由
宣政院
进行管理;设
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
澎湖巡检司
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蒙古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政策是
四等人制
,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的前身
回族
。
【知识清单】
一、辽、夏、金的统治
1.辽朝的统治(916年——1125年)
(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2)官职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3)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灭亡:1125年金灭辽。
2.西夏的统治(1038年——1227年)
(1)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统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金朝的统治(1115年——1234年)
(1)女真族兴起: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为生。
(2)建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3)扩张: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4)统治: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统,叫作“猛安谋克”,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5)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6)衰亡: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1234年被蒙古所灭。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
(1)统一草原各部: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
(2)征服四方:先后灭到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元朝建立
(1)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2)统一: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3)巩固统一
①中央:设中书省,为元朝的宰相机构,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边疆的管理:设宣政院管理吐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④其他措施:修驿道、设立驿站;设立急递铺。
3.元朝的民族关系
(1)回族的前身——回回的形成。
(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3)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是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元朝灭亡:元末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元朝灭亡。
【强化练习】
1.元代对行省进行监督的行御史台与行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命权由其直接上级部门御史台掌握,而不是行省。这一制度安排意在( )
A.最大化削弱行省权力
B.确保对地方监督的独立性
C.变蒙古制为汉地传统
D.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行省最高长官和行御史台的最高长官都是平级,监督官员由上级部门掌握,可见是为了相互牵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根据材料不仅削弱行省权力,也削弱监察官员权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行御史台官员任免受上级部门的制约,没有独立性,排除B项;元朝实行汉制目的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
2.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古代中国( )
A.三省六部制度得以确立
B.开始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C.尚书省下降为监督机构
D.中书省成为最高军事机构
【答案】B
【解析】材料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开始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故选B项;元朝变三省制为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元朝的监督机构是御史台,排除C项;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排除D项。
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的是( )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有西夏和金,故选B项;辽和西夏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排除A项;北宋时期与辽对峙,排除C项;南宋政权居于南方,排除D项。
4.近期,共青团中央不断发声,力挺岳飞、文天祥等数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们( )
A.率军抗争并完成了统一
B.参与反抗元朝民族压迫的斗争
C.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D.是宋元时期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共青团中央不断发声,力挺岳飞、文天祥等数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得到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变的价值追求,故选C项;岳飞抗金并未挽救南宋被元朝灭亡的命运,而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是抗击元朝失败也未投降表现的是爱国精神,排除A项;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反抗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排除B项;根据今天的发展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反侵略,排除D项。
5.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
916—1227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答案】A
【解析】916—1227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契丹”;都城在兴庆,并创制“西夏文字”,模仿北宋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南宋长期对峙,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了短暂的稳定繁荣局面“大定之治”;1279年统一中国,并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行省制度)的是“蒙古族”,选择A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