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1 19: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学习目标:
1.默读,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品读,理解关键语句,体会童心童趣。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9)
三味书屋的生活(10—24)
说说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童年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无限乐趣
苦中有乐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读出重音表情感
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对百草园依依不舍?
三味书屋中又有怎样的生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熟悉要求读全篇
有趣的景物——不同季节景色不同;
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通读第1—8段,思考:“我”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里?
品读课文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视觉上
菜畦
桑椹
黄蜂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听觉上
蟋蟀
鸣蝉
“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
触觉上
斑蝥
何首乌的根
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味觉上
特点:
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覆盆子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比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特殊句式细琢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何首乌和木莲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整体
局部
写作顺序
先静物
后动物
先动物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叫天子
黄蜂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覆盆子


1.写景顺序清楚。
2.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又复合儿童心理。
3.形色声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作者是如何匠心独运,把这些景物描写得清楚传神的?
鲁迅笔下的何首乌: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役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周作人笔下的何首乌:
据医书上说,有一个姓何的老人,因为常吃这一种块根,头发不白而黑,因此就称为何首乌,当初不一定要像人形的,《野菜博录》中说它可以救荒,以竹刀切作片,米泔浸经宿,换水煮去苦味,大抵也只当土豆吃罢了。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第一分共有九十四节细说“百草园”的方方面面,其中《后园》、《园里的植物》、《园里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二》《菜蔬》等内容专门讲述园中的草木鸟虫,与其兄的文字形成有趣的呼应和对照。鲁迅写到的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以及蝉、蟋蟀、油蛉、蜈蚣、斑螫,还有赤练蛇和张飞鸟,周作人都一一道来,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补充;还写到鲁迅不曾提及的楝树、石蒜花、野苎麻、蛐蛐草、蒲公英,清水毛坑中的青蛙,一些不知名的四脚兽。
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描述雪地捕鸟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在雪地捕鸟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
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
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紧张期待
失望
沮丧
羡慕
佩服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第四段中“美女蛇”的故事看来有些多余?可以删去吗?
第4—6段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找一找语段中出现了几个叙述视角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快乐有趣
充满童真
百草园
有趣的景物——百草园景物
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议一议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有意思?
阅读第9段,思考:“我”为什么要离开百草园了?这一段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我”太顽皮,家人要将“我”送去书塾读书。第9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作者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意。
品读课文
仿写:表达对三味书屋的留恋。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忘不了三味书屋。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都无从知道。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为什么这么多年后鲁迅还记得这么清楚?
他对这段生活充满了深情
鲁迅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从中可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外貌描写
写年老,侧面反映学识渊博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神态描写
古板严肃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动作描写
对好文章的热爱
从中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
鲁迅的书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你的评价依据。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苦”:
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
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
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
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
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③游戏乐。小园里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描小说绣像、在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
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结合你的阅读体会,思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意味着作者怎样的转变过程?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______到______的______”的句式回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
关于本文的主题,历来是专家们探讨的课题。有人认为作者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有人认为本文只是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回忆,并无批判之意。同学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三种说法。
一是“批判说”。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从而表现了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例如作者对私塾老先生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形象;特别是写“我”如何抱着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问题去请教他,却遇见了“不知道”和脸上的“怒色”——说明了他是一贯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从而得出此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一是“儿童心理说”。这种观点认为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和韵味之所在。因此主题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多年以后,依然绽放出它迷人的光芒。依然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依然能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
经典就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