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3.3
力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本节内容是后继学习力学的基础。
学生从生活中各种活动对力的体验以及对力所产生现象的观察,积累了大量对力的存在、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等感性认识。但更多的只是感性层次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绝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应围绕帮助学生突破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力的现象观察思考,激励学生分析归纳力的概念,利用学生身边物体设计小实验探究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感受“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和实验中力现象的观察、思考,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然后利用理论解释力的现象,感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体验物理研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概念的建立。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学资源
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条形磁铁2根,铁架台,钩码2个,弹簧1个。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鼓掌,引入课题。通过一系列有关力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力,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思考题,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并通过扳手腕的游戏引出力的作用效果,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充分利用情境,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再加以讨论思考,加深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紧接着通过一系列实验与情境引出力的三要素。
本节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分析讨论生活实践、归纳概括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过程,认识物理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感悟观察、实验、推理、概括的重要性。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技能,提升科学研究的素养。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说明
情境1:鼓掌
通过鼓掌,感受力的存在,引出课题。
实验1:条形磁铁
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揭示即使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情境2:扳手腕
通过扳手腕,使学生感受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情境3:捏纸团
通过捏纸团,让学生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结论。
视频1:斯诺克击球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也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实验2:弹簧的形变
利用铁架台与2跟弹簧,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弹簧的形变程度,使学生得出力的三要素。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引入教学过程力
2、力的作用效果小结
4、思考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莅临。问:同学们鼓掌那么久,手掌有什么感觉呢?问: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手掌会疼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力。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家觉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那大家能试着归纳出力的定义吗?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受力)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N)1N大约是拿着两个鸡蛋时所用的力。问:那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产生么?实验:条形磁铁。得出结论: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来帮我区分其中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小游戏:扳手腕。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想一想:人游泳时为何手、脚向后用力划水,而人却前进?那我们到底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情境1:把一张纸捏成纸团。视频1:斯诺克击球。我们将速度大小改变与方向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归纳:力的作用效果。那不可能所有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都是一样的,那大家觉得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实验:钩码拉弹簧实验1:同方向,同作用点,不同大小力拉弹簧。实验2:同大小,同作用点,不同方向力拉弹簧。实验3:同大小,同方向,不同作用点力拉弹簧。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统称为力的三要素。一.力的定义:二.
力的单位:三.
力的作用效果:四.
力的三要素:
问题1: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吗?问题2: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问题3: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吗?问题4:受到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
学生鼓掌。答:手掌疼。答:力。答:要产生力必须有2个物体。通过举例,归纳定义。学生朗读。答:磁铁。
学生思考讨论。答:人受到水对人向前的力。答:形变。答:速度大小改变;方向改变。答: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讨论。答:与力的大小有关。答:与力的方向有关。答: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讨论思考,得出答案。
引出课题,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让学生归纳力的定义。介绍力的基础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力的概念。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过渡。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说出力的三要素。帮助学生有效记忆。通过较深层次的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高度。
六、板书设计:
3.3.1力
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二、力的单位:牛(N)
三、力的作用效果:
1、产生形变
2、改变运动状态
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情景1
鼓掌
实验1
条形磁铁
力
力的特点
情景2
扳手腕
实验2
弹簧的形变
物体间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力的三要素
情境3
视频1
力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