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部编版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之《<孟子>三章
? 富贵不能淫》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
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⑵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5.在驳斥景春观点时,孟子举了“妾妇之道”的例子,孟子对此持怎样的态度?在孟子眼中,公孙衍、张仪等人不能称之为“大丈夫”的理由与“妾妇之道”的做法有何关联?
(3分)
6.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
7.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2分)
《<孟子>三章 ?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答案】
1.(2分)B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2.(2分)A
(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2分)D
(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2分,每小题1分)
⑴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⑵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3分)妾妇之道,即以顺为正的做法,妻子应该顺从丈夫,孟子是痛恨这样无原则的顺从的,因为顺从应该有原则,以正义为标准。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公孙衍、张仪等人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所以不过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6.(2分)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7.(2分)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现实生活中,要有自己的主见,有心中坚守的礼义。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译文】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
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