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之《曹刿论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之《曹刿论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3 11:1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部编版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之《曹刿论战》
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又何间焉(参与)????????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D.小大之狱(案件)
2.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未能远谋???????不谋而和?????????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5.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6.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
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7.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夫战,勇气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8.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答案:?
1.?B?
2?.A?
3.(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诚心去处理。
4.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5.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6.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7.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解析】A.参与/夹;B.这一类/连接;C.请/请教;D.所以。故选D。
2.【解析】A.代词/无意;B.凭借;C.在/比;D.承接/却,转折。故选B。
3.【解析】B.课文长勺一战,只是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他知道国君可以一战的根本是“取信于民”,并不体现他的远大抱负。不是一回事。
4.D
5.C
6.(2分)A?
7.B?
8.B
9.?A??
10.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