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训练 5.2 生活中的透镜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训练 5.2 生活中的透镜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1 09: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运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1.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座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
2.某兴趣小组将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幻灯机的展台上,如图所示,则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3.B 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
C.该透镜可以用做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5.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  
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6.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在镜头的上面是一个________镜,通过它的作用,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相对胶片而言).
7.如图所示,甲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8.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进行记录考勤.
9.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其中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镜,扫码时手机上的摄像头对准二维码使摄像头位于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或“二倍焦距以外”)位置.
10.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__(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白色银幕是为了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1.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2.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小明在游玩古隆中途中,为父母拍摄时发现武侯祠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武侯祠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
13.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这个模型照相机的________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A端朝着______________,B端朝着______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
14.C 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4mm的细铁丝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张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更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裂.为研究液膜的增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选用细铁丝、细塑料片、细铝条制成圆环,改变圆环直径后,分别浸入水中获取液膜,测量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最大直径.实验前,他应该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张找来比水黏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
色拉油
胶水
圆环的最大直径/mm
9
10
于是小张就得出结论:液体越黏稠,液膜的最大直径越大.
针对小张的实验过程,请指出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将大小相同的胶水膜和水膜放在书本前相同距离处,发现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DBC
CD
6.
凸透
平面
放大
倒立

7.
照相机
放大镜
8.
人脸
缩小
9.
凸透
二倍焦距以外
10.

反射
11.
虚像
照相机
凹透镜
12.
缩小
向后缩
13.
凸透镜
半透明纸
较暗的室内
明亮的室外
14.
(1)大小
形状(2)只用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选用的液体种类太少
(3)胶水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