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本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乡土本色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9 13: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乡 土 本 色费孝通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2.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中的“乡土本色”。
3. “社区分析法” 的运用。 二、学习要点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中的“乡土本色”。
了解“社区分析法”在本文中的运用。三、作者生平 费孝通(1910-2005),生于江苏吴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师从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此间费孝通以调查资料为基础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把它列为必读参考书之一。1938年费孝通先生在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自此便开始了其“志在富民”的人生追求。
费孝通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
博士论文《江村经济》。
“志在富民”。
“马林诺斯基纪念奖”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
“大英百科全书奖”
“霍英东杰出奖”等。费孝通和王同惠结婚留影(1935年)。 四、《乡土中国》及创作背景 选自《乡土中国》
分析解剖乡土社会的结构及本色。
社会剧变:如果知识能用来服务人民,中国现代化是绝对有办法的。
学术生涯、学术思想。《乡土中国》第一篇,
总领全书。五、课文讲解文章分析 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性”,把握了乡土中国的精髓。 “乡土性” 是乡土中国基层社会生活的支配力量。
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二部分(第二段至文末):土地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空间:孤立与隔膜
独特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时间:熟悉第二部分重点词:“泥土” “土气” “土地”
“游牧民族”
“生于斯,长于斯” “终老是乡” “熟悉”
“规定性”“礼俗社会”文章主题平实恳切的描述蕴含
对乡土的善意和温情。
“社区分析法”,分析
解剖乡土社会结构和
本色
用知识来服务人民 六、课文难点讨论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七、研习与思考 1.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3.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八、延伸阅读 (一)费孝通:
二十年来之中国社区研究
(二)陈树德:
从《乡土中国》看费孝通的学术生涯(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