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1 09: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原子的结构;
2、
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
3、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
知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导体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要点梳理】
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
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要点四、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石墨等。
2、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等。
4、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要点诠释:绝缘体与导体中都有电荷,但是导体内的电荷能够自由移动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例题】1.
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
___________,乙带___________,丁带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正电;负电;负电
【解析】因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发生如上所述的相互作用,且丙带正电,丙吸引丁,故丁带负电;甲排斥丙,故甲带正电;甲吸引乙,故乙带负电。
【总结升华】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判断物体带电的种类。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 
均带正电
【答案】D
【变式2】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答案】D
类型二、摩擦起电
【例题】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思路点拨】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发生转移;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D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A、B、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C、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C正确;D、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物质不同,夺失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后带的电荷不同;还考查了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你的猜想。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类型三、导体与绝缘体
【例题】3.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石墨、金属
B.石墨、橡皮
C.木材、金属
D.木材、橡皮
【答案】A
【解析】木材、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石墨、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
举一反三:
【变式】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石墨炸弹轰炸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炸弹在空中爆炸产生大量絮状石墨降落,造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统断电。为什么石墨炸弹能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
【答案】石墨絮状物是导体,可使供电线路短路,强大的电流会烧毁供电设备。
【例题】4.
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

现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

【思路点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可以通过观察灯泡能否发光来判断其导电性能。
【答案】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或:玻璃珠是绝缘体);红炽状态下的玻璃珠是导体
【解析】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此时玻璃珠容易导电,是导体。
【总结升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变化时,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故红炽的玻璃变成了导体。
【巩固练习】
1.验电器是根据
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2.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
电跟核外
总共带的
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
的,对外不显电性。
3.将一些小纸屑放在桌上,用塑料梳子在自己的头上摩擦一会儿,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小纸屑
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与头皮摩擦的梳子______使它具有了____________性质。
4.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

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6.
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8.
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将它们的金属球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  )
A.两验电器一定都带正电
B.两验电器一定都带负电
C.两验电器都带同种电荷
D.两验电器带异种电荷
9.用金属棒把带正电的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连起来,B验电器也带正电,这是因为(  )
A.A中的正电荷转移到B中
B.B中的质子转移到A中
C.B中的电子转移到A中
D.A中的电子转移到B中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

A、没有电子
B、几乎没有电子
C、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D、没有正电荷
11.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12.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13.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笔杆
B.橡胶手套
C.不锈钢尺
D.陶瓷碗
14.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
15.有一天小丽用一把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几下后,她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当梳子离开时,头发丝之间像是充满敌意似的合不拢了。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一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同种;排斥
【解析】题目考查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答案】正;电子;负;中性
【解析】题目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3.【答案】吸附在塑料梳子上;带了电;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带上电荷;小纸屑被塑料梳子吸引,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答案为:吸附在塑料梳子上;带了电;吸引轻小物体。
4.【答案】摩擦起电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毛刷和衣物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又能吸引轻小物体,故毛刷可以吸引灰尘和微小赃物,这是摩擦起电现象的具体应用。
5.【答案】D
【解析】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选D。
6.【答案】D
【解析】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可以相互吸引,会出现吸引现象;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则因物体为轻小物体,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7.【答案】A
【解析】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A正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故C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1)两个验电器带等量的同种电荷相互接触时,两个都多或都少相同数量的电子,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
(2)两个验电器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时,多余电子和缺少电子的数量相同,多余电子转移到缺少电子的物体上,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都变小到闭合,达到不带电的状态。
9.【答案】C
【解析】A原来带正电,用金属棒将AB连接起来,连接的瞬间,B上带负电的电子转移到A上,使B带上正电荷,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不能自由移动。
11.【答案】A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梳子和头发摩擦,梳子带的负电荷说明梳子得到了电子。
12.【答案】D
【解析】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13.【答案】C
【解析】塑料笔杆、橡胶手套、陶瓷碗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锈钢尺是金属,容易导电,属于导体。
14.【答案】C
【解析】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错误;B、据课本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错误;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即说明吸管带负电,故正确;D、由于吸管带负电,据摩擦起电的特点可知,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正电,故错误;故选C。
15.
【答案与解析】用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梳子与头发带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丝之间合不拢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