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1 09: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1
两种
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2.了解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
4.
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消除对“电”的神秘感,并对自然现象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器材准备
静电球、日光灯管、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物体、验电器、起电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新闻(视频),感受一下闪电的神奇与壮观
实验1:感受静电
塑料尺摩擦头发后带电吸引小纸屑(师生共同完成)
实验2:观看闪电视频,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电是什么
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
1.实验:摩擦起电。
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举列: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电风扇的扇叶与空气摩擦起电,致使扇叶的表面吸附灰尘
3.两种电荷: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
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
原子结构:原子核(正电)
核外电子(负电)
正负电荷数相等
一般呈电中性(正负电荷数相等)
摩擦起电就是抢夺电子的过程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引导)
再让学生观察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纸屑实验,问:纸屑只有被吸引吗?
用摩擦过的橡胶棒去吸引悬挂的小球,发现:小球先被吸引,接触后被弹开。
1.活动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①将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静电现象.
练习:
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球是否带电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1.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观察验电器,了解它的构造:由金属球、绝缘塞(外壳、底座)、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的使用方法: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4.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注意:不能直接检验是何种电荷。了解:将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使验电器带上与带电体性质相同的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带电.
(四)静电现象的应用
1、静电应用:静电贴(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学生课后查资料)

静电喷涂②
静电植绒③
静电除尘④
静电复印
五、闪电现象
1.实验: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2.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闪电形成的原因和尖端放电现象。
3.避雷针: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使建筑物不会遭到损坏
小结
1.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练习: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3、油罐车尾部的拖地铁链
布置作业:
1、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3题
2、
体验静电实验
3、
自制
教具(验电器)
4、
参观科技馆。
板书设计
15.1两种电荷
一、电是什么
1.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验电器
四、静电应用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