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浙江省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汇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8 22: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年浙江省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
杭州市(09浙江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
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 "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携带。 ⑥牒:文书。
  19.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20.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D(3分) 20.BC(4分,各2分)
  21.①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
  ②你给我料理完丧事,多余的银两就送给你了。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范式:履行两年前的探访约定,可见其言而有信。李勉:将朋友赠送的料理丧事多余的银两归还给朋友的兄弟,可见其不为钱财而重情义。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湖州市(09浙江省)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 一22 题。(8 分)
  昔有长者子① ,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 售:卖出去。 ④ 直:通"值"。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3 分)
  ① 方得一车 ② 以其贵故 ③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 ( 3 分)① 才② 因为③ 这样
  21 . ( 2 分)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22 . ( 3 分)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金华市(09浙江省)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9.选出下列句中蓝色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 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答案:19.B
  20.(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1.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丽水市(09浙江省)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3分)
  (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分,意对即可)
  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宁波市(09浙江省)
  能言之鸭
  陆龟蒙①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时有内官②,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乃将表示之。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盏。临行询之,竟解何言语。陆曰"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
  【注释】①陆龟蒙:晚唐诗人。②内官:宦官。
  23.《古汉语词典》中"修"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乃乘小舟,修表章"中的"修"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修饰 B.整治 C.书写 D.学习
  24.文中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做了这样的表示。 B.于是拿表章给内官看。
  C.就表示一下态度。 D.于是表示要上告。
  25."内官惊而且惭",其中"惊""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内官是怎样的人?(4分)
  答案:23.C
  24.B
  25."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
衢州市(09浙江省)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乞得钱,则市盐酪(1)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2)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3),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4)。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5),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6)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解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选自宋代郭彖《睽车志》)
  【注释】:(1)盐酪:指食盐等食品。 (2)麻拂:除尘工具 (3)衲袍:僧袍
  (4)扃:jiōng,关闭 (5)营营:指内心忧愁的样子 (6)方寸:内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则市盐酪径归 市: (2)尝赠一衲袍 尝:
  (3)刘欣谢而去 去: (4)适遇一人过前 适: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越数日见之( 之:指刘先生) B、问之(之:指富人)
  C、出则锁之 (之:指门) D、即解袍与之 (之:指路上遇见的人)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分)
  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买 (2)曾经 (3)离开 (4)正好(恰好)
  22.B
  23.我的心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这件衣服)
  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绍兴市(09浙江省)
  南霁云①威武不能屈 [唐]韩愈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④,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⑤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⑥。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⑦!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
  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②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④浮图:佛塔。⑤愈:韩愈自称。⑥相语:告诉我。⑦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3分)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6、下列句中蓝色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
  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矢所以志也。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___________、箭射浮图、___________。(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
  答案:15、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6、C
  17、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②这去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18、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台州市(09浙江省)
  钟 繇①
  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⑥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⑦,最妙者八分⑧。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如厕:到厕所去。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⑧八分:汉字书体名。
  23.写出下列句子中蓝色词的意思。(4分)
  ⑴诞惜不与( )         ⑵及诞死 ( )
  ⑶遂得之( )         ⑷皆书象之( )
  24.理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或以钱币乞之 B、皆以美于徐公
  C、卷石底以出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5.文章写了钟繇痴迷学书的哪些表现?请作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⑴给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
  24.A
  25.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哎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温州市(09浙江省)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21、解释下列句中蓝色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____________________
  (2)暇日无聊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用素强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纸追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2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义乌市(09浙江省)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20、解释下列句中蓝色的词。(4分)
  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⑵然(    )有竹据其间
  ⑶或芟而去(    )焉        ⑷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
  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16.B(2分)
  17.D(2分)
  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
  思符合即给分)
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嘉兴市(09浙江省)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 "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 "曰:"大史公。"问:"大史公是何科进士 "曰:"汉大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20.解释下列句中蓝色的词。(3分)
  (1)以《史记》对
  (2)遂取书阅之
  (3)不数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 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1)回答(2)于是(3)几
  21.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读它有什么用处呢
22.范进(或"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舟山市(09浙江省)
  (二)(8分)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①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②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③,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④。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⑤,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⑥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注释】①盐酪:指食盐等物品。 ②麻拂:除尘工具。 ③衲袍:僧袍。 ④扃:jiǒng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虑的样子。 ⑥方寸:内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2分)
  (1)则市盐酪径归 (2)吾几为子所累
  (2)不衣而出 (4)适遇一人过前
  22.对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越数日见之(指代富人) B.问之(指代刘先生)
  C.出则锁之(指代门) D.即解袍与之(指代路上遇见的人)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买 (2)几乎(差点儿) (3)穿上衣服 (4)正好(恰好)
  22.A
  23.自己忽然领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内心像这样(忧虑),这真的太可笑了。
  24.只有不被外物所累,人才会变得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