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 工业合成氨 
高二年级 化学 
 自1784年氨被发现以来,但直到1913年才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 
 化学反应 N2(g) +3H2(g) 2NH3(g)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经历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且需要庞大而复杂的生产设备,这其实和它的生产条件有关。 
 N2 + 3H2 2NH3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合成氨 
 从必修第一册,我们了解到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思考 
 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需要从哪些角度考虑?具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思考 
 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需要从哪些角度考虑?具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角度 
思考 
 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需要从哪些角度考虑?具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反应限度 
 反应速率 
角度 
 反应限度 温度、浓度、 压强等 
 反应速率 温度、浓度、压强、使用催化剂等 
角度 
思考 
 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需要从哪些角度考虑?具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目标:合成氨的平衡转化率越大越好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提高合成氨的平衡转化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提高合成氨的平衡转化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放热 
正向反应分子数减小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提高合成氨的平衡转化率? 
如何提高合成氨的平衡转化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放热 
低温 
正向反应分子数减小 
高压 
 增加反应物浓度, 
降低生成物浓度 
1.先看横坐标 
2.后看纵坐标 
3.再看曲线,如果有 
 多条曲线,先看其 
 中一条 
 1.先看横坐标 
2.后看纵坐标 
4.得出结论: 
 当压强为P1时(当 
 压强不变时),升 
 高温度,氨的物质 
 的量分数降低 
5.垂直画一条辅助线 
6.得出结论: 
 当温度一定时,压 
 强越大,氨的物质 
 的量分数越高 
5.垂直画一条辅助线 
低温、高压 
增大了NH3的含量 更有利于合成氨 
一、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反应条件:低温、高压、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 
一、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反应条件:低温、高压、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氮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3 
二、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目标:工业生产希望反应速率越大越好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高温 
使用催化剂 
增加反应物浓度 
高压 
反应特点 
增加反应物浓度,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 
反应特点 
资料1.合成氨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的关系式为:υ=kc(N2) · c1.5(H2) · c-1(NH3) 
相应措施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高温 
使用催化剂 
高压 
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 
与氨气浓度的1次方成反比 
反应特点 
资料2. 
使用铁作催化剂 
反应特点 
资料2、 
相应措施 
如何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N2(g) +3H2(g) 2NH3(g) △H = - 92.2kJ·mol-1 
因素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反应特点 
相应措施 
高温 
使用铁催化剂 
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 
高压 
与氨气浓度的1次方成反比 
活化能较大 
进一步研究催化反应历程发现: 
 n (N2):n (H2) =1:2.8,适时地将氨从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二、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反应条件:高温、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高压、 
 铁催化剂、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8 
二、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一、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反应条件:低温、高压、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 
 氮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3 
反应条件:高温、增加反应物浓度、分离氨、高压、 
 铁催化剂、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8 
三、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选择合成氨生产的条件时,既不应片面地追求高转化率,也不应只追求高反应速率,而应该寻找以较高的反应速率获取适当转化率的反应条件。此外,还应该考虑原料的价格、未转化的合成气(氮气和氢气)的循环使用、反应热的综合利用等问题。 
合成氨生产一般条件 
铁作催化剂 
700 K 
低压(1x107 Pa)、中压(2x107~3x107 Pa)和 
高压(8.5x107~1x108 Pa) 
投料比:氮气与氢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2.8 
不足: 
 合成氨工业生产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而且催化剂易中毒、使用寿命不长。 
研究方向: 
 在自然界里,常温、常压下,通过生物固氮酶催化剂(如根瘤菌)的作用每年可以从空气中固定 1 亿吨氮,因此仿生固氮酶催化剂的研制这一前沿课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们仍在不断探索中。 
小结 
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的方法 
 反应限度 
 温度、浓度、 压强等 
 反应速率 
 温度、浓度、压强、使用催化剂等 
角度 
综合 
考虑 
 其他 成本、环保 
 合成氨的生产流程 
合成氨的整个工业生产包括造气、净化、合成氨三大部分。 
造气 原料气中的氮气来自空气,而氢气来自天然气、煤和炼油产 
 品。以天然气为原料时,反应可简单表示为: 
 CH4 + H2O CO + 3H2 
 CO + H2O CO2 + H2 
净化  消除造气过程中夹带的杂质,防止催化剂中毒。 
合成氨 该部分包括终端产品氨的分离,氮气、氢气的 
 循环使用,利用反应产生的热预热合成气等。 
 
高温 
催化剂 
高温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