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 蟹 歌
授课教师:
学校:
年级:二年级
【课型】
歌唱课
【教学内容】
花城出版社小学第三册第十课《螃蟹歌》
【教学理念】
《_è???·?¤§???_》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语言、音乐、舞蹈都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方式,而它们能表达的感情的强烈程度是递增的,也就是说音乐能表达比语言更强烈的感情,当感情强烈到语言无法表达时,就需要用音乐来表达了。所以,“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螃蟹歌》是一首四川童谣,我抓住童谣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从语言出发,让学生从读童谣开始,用剥笋式的教学手段,从说到唱到演再到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为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的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歌词与浓郁的地方语言相结合,使得歌曲充满了地方色彩与童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读童谣的实践中逐渐激起唱童谣的兴致,在模仿实践中学唱歌曲《螃蟹歌》。
2、能力目标:掌握 节奏,能够用四川地方方言和合适的情绪演唱四川童谣《螃蟹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充满童趣的四川童谣《螃蟹歌》,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歌词与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中感受诙谐、活泼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或电子琴)、响板、头饰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出《螃蟹歌》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螃蟹歌》歌曲里个别关键字的方言发音。
2、歌曲演唱的语气处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课前律动 老师手拿响板,随着轻松乐曲划简单的旋律线。 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边听、边看、边划旋律线。 一方面运用轻快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练操作响板。最重要的是本课所教的歌曲里的个别旋律音程跨度大,提前让学生感受一下律动音乐里旋律音程的八度大跳。
导入阶段 问:同学们,请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听流水的音效,仿佛置身于小河边。 咕咕的流水声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预先创设的特定的环境中。
让学生畅言小河里生活着什么小动物。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小鱼、小虾、青蛙、螃蟹) 创设一个没有门槛的问题,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感受阶段 播放一段有着行走节奏的音乐片段,问:大家猜一猜,是谁向我们走过来了? 学生开始联系音乐发挥想象力。(螃蟹) 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螃蟹走路的速度是中速,而且非常有节奏感。
问:螃蟹走路的样子是怎么样的?请个别同学示范一下。
播放音乐片段,让全班同学随着音乐节奏模仿螃蟹走路的样子。 学生起立随着拍点自由模仿螃蟹走路的样子。 全体同学在教室里学着螃蟹自由行走,动起来的学生更加容易走进角色,这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新授阶段 出示带有螃蟹以及第一段歌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螃蟹的外形。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画出螃蟹的简笔画,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具有什么神态的螃蟹”的问题听老师朗读《螃蟹歌》的第一段歌词。 学生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认真聆听老师的朗读,边听边思考老师预先提出的问题。(神气的、威风的、得意的) 螃蟹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从听觉、想象一下子转到了视觉。歌词的朗读让学生对螃蟹的形象感受更加鲜明,无形中,开始渗入歌曲的新授阶段。
让学生敲起手中的响板,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注意读出螃蟹得意、神气、威风的神态来。 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有了打击乐器响板的加入,学生们朗读得更有劲了。这样可以让学生内心初步建立二拍子的感觉。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提前让学生熟悉歌词,无形中体验一把的节奏型,为以下的教学环节铺垫。
新授阶段 从有节奏地朗读童谣过渡到掌握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 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童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的节奏型。 通过拍出一系列从易到稍微复杂的节奏,提前让学生熟悉歌曲里面的前两个小节的节奏。
让学生体验在《螃蟹歌》的伴奏音乐下进行两个声部的节奏合奏。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打基本拍,一组打分拍。 在《螃蟹歌》的伴奏下,巩固歌曲里的主要节奏型。
出示《螃蟹歌》第一乐句旋律,以师生接龙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视唱的方式进行。 学生利用琴声伴奏以及打手号的帮助,准确地视唱幻灯片出示的乐句。 通过师生的接龙视唱,降低了学生初次视唱旋律的难度,因为旋律音程的跳动比较大,巧妙地利用手号,解决了学生的音准问题。
问:神气的小螃蟹接着往前走,它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听——
学生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整首歌曲的歌词。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朗读歌词,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
与学生一起分析各段歌词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 学生总结出各段歌词应该使用的语气、语调。 《螃蟹歌》的各段歌词都应该用相应的语气来朗读或者演唱,本教学环节让学生提前接触了该课的教学难点,况且,有感情地朗读是为了更好地演唱。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响板有感情地把这首童谣读一读。” 学生一边敲起响板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整首歌曲的歌词。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把整首歌曲的节奏、歌词、情感全部都熟悉起来,为以下学唱的环节做好铺垫。
出示课题,并播放歌曲《螃蟹歌》。 学生聆听全曲 这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将以上教学环节进行整合的过程。
请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聆听整曲。 边听边找出演唱歌曲时的咬字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 让学生有目的地再听歌曲。
以讨论的方式得出哪些字使用了四川口音,并说一说。 学生畅言自己的发现。 通过学生自己找出歌曲演唱时所使用的四川口音的字,让学生更加熟悉个别字的读音。
老师在电子琴的伴奏下,以带唱的形式教唱《螃蟹歌》的第一段歌词。 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 让学生唱会歌曲中的第一段。
通过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上下两句(上句用跳音、下句用稍微连贯的声音来演唱。)让学生总结两句的不同之处。 学生总结歌曲中上、下两句不同的演唱方式。 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并提示学生注意反复记号的用法。 学生跟琴演唱。 让学生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
请学生小声学唱歌曲的第二、三段歌词。 学生学唱第二、三段歌词。 在已学会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学生很顺利地学会了第二、三段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提示四川话的咬字。
请同桌之间讨论演唱歌曲时不同段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 学生同桌之间自由讨论,然后举手回答讨论结果。 把歌曲的处理权交给学生,学生在之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各段的情绪。
请学生跟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全曲,老师根据歌词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通过交流,激发了学生内心对歌曲的情感。简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
课堂延伸 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怎样去随着歌词的发展进行表演动作的创编。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动作的创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请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 全体同学听歌曲,看他们自己创编的表演。 表演歌曲内容是对歌曲本身的延伸。
请同学们用本地方言对《螃蟹歌》进行创编。 学生饶有兴趣地用阳江话演唱、展示歌曲《螃蟹歌》。 语言对民歌的风格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凸显民歌的地方性的特点,特意让学生用本地方言创编阳江话版本的《螃蟹歌》,让学生过一把创造瘾。
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川童谣《螃蟹歌》,表演了歌曲中的故事,还用阳江方言创编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螃蟹歌》,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希望你们表现得更棒!更出色!下课。
【教学反思】:
四川童谣《螃蟹歌》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儿童歌曲。在着手准备这节课时,我反复推敲歌曲的内涵,最后决定以语言为切入点,巧妙地创设环境,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里的语言对音乐的影响,把童谣与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节奏相结合,毫无痕迹地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语言的尽头便是歌唱,当学生已经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后便把音高加进来,读童谣变成了唱童谣。视唱《螃蟹歌》的旋律部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利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师生接龙视唱曲中的上句旋律。必要时要求学生利用柯达伊手号来寻找以及稳定音高。最后,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创作的乐趣,我在拓展部分让学生用阳江方言创编《螃蟹歌》,没想到孩子们迎难而上,稚嫩的童声让我心中注满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以及为师者浓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