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A C B C D C C
11 12 13 14 15
D B C B D
解析
1、A 2、B 3、C 4、A
5、?【分析】
本题考查形成A湖的主要地质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形成A湖的主要地质作用。
从图示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表明该地区有断层,故无法推测A选项,A错误;该地区的湖泊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储水成湖,即?河流的侵蚀改道而成,C对;该地区较为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弱,B错误;河流的堆积分隔而成的主要是牛轭湖,和图示不符合,D错误。 故选C
6、【分析】
关闭甲水闸,洪水无法进入滞洪洼地,河流的洪水压力会更大,A错误;开启排水闸排涝前,先关闭拦河闸效果较佳,可快速将拦河闸下游的水排出,B正确;进水闸连接引水渠,开启进水闸引水前,先关闭拦河闸效果较佳,有充足的水进入引水渠,C错误;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开启排水闸排涝会导致更大的洪涝,D错误。 故选B
7、【分析】
摩拜单车需要骑行者打开手机定位信息,找到附近的共享单车,然后扫码解锁,主要运用了GPS GIS技术。 故选C
8、【分析】
二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东南方向,树影朝向西北,根据树影与街道垂直的关系,可知街道为东北-西南方向。 故选D
9、【分析】
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与当地气候,生物有关,当地光热充足,生长时间长,生物循环旺盛,加之降水多,雨水淋溶强烈,导致土壤难以积累有机质,当地属于热带雨林,有枯枝落叶,①错。 故选 C
10、【分析】
考查农业分类的知识,农业按照投入的多少来分可以分为粗放型农业和密集型农业,,粗放型农业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当地土壤肥力升高是当地热带迁移农业导致的,它属于粗放型农业,与之相似的是热带游牧业。 故选C
11、【分析】
考查绿洲不同部位的生物防沙措施。由沙漠到绿洲,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多,植被由耐旱植物到乔木防护林。 故选D
12、【分析】
考查新月形沙丘与风向的知识点,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风力大,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故凸向即风向。 故选B
13、【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水系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悬河形成后,河床高于两侧地面,成为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C项正确;下游支流汇入减少,补给水源变少(而非消失),流域面积变小,A、B项错误;受堤坝约束,不会形成羽状水系,D项错误。 故选C
14、【分析】
?修建水库的作用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调水冲沙。冲沙效果最佳的放水方式是枯水期集中放水,因为黄河流域进入汛期以前,水库下游水位较低,大量的水库水放入河流,河流下游水位抬高,流速加快就可把大量的河底泥沙带走,流到海洋,使下游河床降低。 故选B
15、【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河流地貌的发育。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河流地貌的发育。下游流经平原,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要辩证、动态地看堆积与侵蚀作用的关系,含沙量降低时,说明堆积速率降低,淤积减弱,冲淤平衡被打破,侧蚀相对增强。是否低于侵蚀速率无法判定,河床不一定降低,只能判定侵蚀相对增强,D项对,A项错;河流结冰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气温,与含沙量大小无关,C项错;流程长短无变化,B项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共55分)
16、(1)当地位于黄土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高粱有机质的积累,病虫害少;山西远离海洋,气候的大陆性强,夏季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伏晒强烈,冬季气温低,有利于除去水分;井水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
(2)有利条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有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中部地区,靠近京津唐工业基地,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主体地位,消费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当地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当地生态环境较脆弱,过度开发会导致水土流失,地面下沉等生态环境问题。
(3)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重工业的比重;调整原有工业,延长产业链,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提升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轻纺工业,化工及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17、(1)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下游绿洲地区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周围植被缺水枯萎、死亡,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发;绿洲来水量减少导致面积萎缩,风沙活动多发、荒漠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劣,生物多样性锐减。
(2)沙拐枣根系发达,可以固结沙土,减少扬沙;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大地表粗糙度,可以削减风力;沙拐枣可以涵养水源,周围小沙包提高沙土肥力,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
(3)墙厚说明当地冬冷夏热,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窗小说明当地冬春季节多大风、风沙天气;窗小可以削弱大风、风沙的影响;顶平说明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顶平可以收集雨水;南部墙体多天窗说明夏季炎热,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
18、(1)河口大陆架附近水域面积广,鱼类生存空间大;大陆架附近水浅,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饵料充足;纬度低,温度高,鱼类生长速度快。
(2)相同点:两条河流流域全年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河流中下游都是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行道深。
不同点:莱茵河流域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货运量大,航运价值高于亚马孙河。
19、(1)①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在水流弯道处产生离心力,泥沙含量较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内江,泥沙含量较多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外江,以防大量泥沙淤积。
②枯水期大部分江水经内江进入宝瓶口,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
③丰水期(汛期)时大部分洪水经外江排走,起到分洪功能。
(2)洪水期时,内江水位上涨,当水位高过飞沙堰时,漫过顶部进入外江,起到泄洪作用。上游挟裹大量泥沙石块的水流顺内江而下,由于宝瓶口狭窄,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在此处形成涡旋,将大量泥沙翻过飞沙堰排到外江,从而不会淤塞河道。
(3)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因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生活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的建造,以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紧紧依托自然条件、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解决了各种问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水经验,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主要从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