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0 22:2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单元小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项选择题
与“1937年”“宛平”“日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准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则新闻报道的时间应是( )
A.1894年7月 B.1931年9月 C.1937年12月 D.1945年8月
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南昌 B.延安 C.西安 D.瑞金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南京解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两次侵华战争,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在中国建立了伪政权
②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血腥的屠杀
③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④都是日本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938年底,日军不断降低对华“和解”条件,如“放弃”赔款要求,“撤出”华南等。在此期间,日军颁布“治安肃正”计划,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使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手段,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主要威胁
B.日本受国力的影响,调整侵华政策
C.敌后战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战场
D.日本侵华战略宣告失败,无力进攻
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被幽禁在贵州桐梓的一位国民党将军写下日记:“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这位将军是( )
A.张学良 B.赵登禹 C.佟麟阁 D.张治中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如图)。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B.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甲午中日战争的空前爆发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指出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淡谈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国难当头,众志成城】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1)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这对中国时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不屈不挠,浴血奋战】
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简表
(3)中国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包括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许国璋等抗日英烈。同年底,台湾方面推出的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4)根据上述材料,从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致敬历史,祝福祖国】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为:B;
解析:1937年7月7日,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故选择B项。
答案为:C
解析: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12(三十万人以上)
答案为: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领导了“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是“共和国元帅”。
答案为: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答案为:B
解析:由材料“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可知,这反映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
答案为:A
解析:根据题干“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把台湾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第二次同祖国分离,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为: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日本在辽东半岛的旅顺口登陆,进行了大屠杀,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由此分析,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答案为:B
解析:分析题目的“使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手段,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可以看出敌后战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战场,敌后战场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BD理解错误,A是敌后战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战场的原因。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解析:图片文字对西安事变的评价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由此分析可知该报道肯定了张、杨的行动,故选择A项。
答案为:A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西安事变”“‘九一八’”“我的故土”可知,这位将军是指发动了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A。
答案为:C
解析:解题注意题文中的“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这句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所以才会出现题文中的情景。故选C
答案为:A;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故选择A项。
答案为:
(1)事件: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定)。目的: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好准备。
(2)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百团大战。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4)启示之一:一国之内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合作形式是可行的方式。启示之二: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党关系的重要合作途径。启示之三:“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解析:
(1)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及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想通过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达到建立国民革命军的目的。
(2)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根据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可知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本题考查百团大战及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根据材料三中的“(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可知指的是百团大战。材料二中“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及材料三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4)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①平型关大捷;②李宗仁;③百团大战;④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灾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史实。(符合题意即可)
(5)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捍卫人类公平正义;警示未来,维护世界和平,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