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单元小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1985年发行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辽东半岛 D.南京大屠杀
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可耻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 B.南京 C.长安 D.桂平
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这个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反对中国禁烟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的感慨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雨果说:“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此后两年中,英国侵略军不断扩大侵略,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摘自2017北师大版教材八上历史
材料二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
——摘自2017北师大版教材八上历史
材料三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材料一记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材料二记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与材料一所记述的事件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的邓世昌牺牲在哪场战争中?与该战争有关的条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中最大影响是什么?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生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一一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答案为:A
解析:依据邮票图案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的浮雕。意为纪念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BCD三项与林则徐有关。
答案为: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B项符合题意;
占领香港岛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国,时间是1841年初;
割占辽东半岛是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间是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洗劫过后放火烧园。
答案为: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此导致了表格中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大肆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D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为: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答案为: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于南京;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残害中国军民三十多万人。所以答案选D。
答案为: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属于侵略史;1851年爆发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抗争史,故选B。
答案为: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答案为:D;
解析:《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这些条约签订的时间与题干中所说的“1902年”“今天”不符。故A、B、C三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其中规定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与题干中“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相符合。《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D项正确。
答案为:B
解析:根据材料马克思生活的时间(1818-1883),可以判断 “安于现状的大帝国”是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指为了发展近代工业需要打开中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现代社会的代表,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为: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抢掠中国大量精美文物和财富。D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礼物:《辛丑条约》;后果: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可知,材料一记述的是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可知,此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牺牲;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到来之际、“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依据所学可知,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中最大影响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为:
(1)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原因: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综合国力的衰弱。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人民的抗争史。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列强侵略,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1899年山东直隶的人民发动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综合国力的衰弱,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人民的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