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桥 课件+ 教案(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桥 课件+ 教案(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2 21:49:50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老汉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通过研读课文词句,逐步感知老汉的感人形象,了解课文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作家、记者,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
代表作品:散文集《一吐为快》等;小说《家园笔记》《大厂》《绝唱》等。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读一读
课文主要写了黎明,一个小山村在(
)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紧急关头,老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过桥,由于山洪来势凶猛,他和他的儿子最终(
)。
组织村民排队
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山洪暴发
被洪水卷走
整体感知
课文品读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瓢泼似的从天空中倒下来。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发现山洪来袭,人们有哪些表现?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恐惧
惊慌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位___________的老汉。
把“老汉”和“人们”对比
冷静镇定
老汉的神态、动作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的语言
三个感叹号的作用:加强语气,简短有力;表明情况危急,必须有序;突出老汉的镇定与果断。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在洪水中的表现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理清关系,明白悬念。
  老汉和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结尾有什么特点?
  点明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关系。
  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画龙点睛、前后照应。
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命桥
英雄桥
救命桥
父子桥
爱心桥
生死桥
希望桥……
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
)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镇定指挥,组织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
)。
主题概括
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桥梁
小说
片段: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人们回到……
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课后小练笔《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研读课文词句,逐步感知老汉的感人形象,了解课文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综合探究法。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吧,好,上课。之前,我听咱们的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读书,请同学们说说都读了哪些书?生回答。我发现咱们读的书里面有一些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今天老师要问的是你们有没有读过小小说。看大家的表情,没大读过,想读吗,那就跟着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它的题目是桥(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简介作者,字词落实
在走进课文之前呢,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找个同学读一读。
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谁来读?看看这些词语你觉得应该的描写什么的呢?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描写洪水的,好。在这些词语前面都加上洪水,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打开课文54页,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划出来。
研读课文
探究环境描写
找生读划出的描写洪水的句子,多媒体课件展示这六句话。把这六句话连起来自由读一读,感受一下洪水的特点(肆虐、可怕、张狂、来势汹汹、凶猛),简单的六句话写出了洪水的特点,写的非常好,同学们分析一下你认为好在哪里,任选一句,说说理由。
第一句好,分析:这个句子有几个句号(3个),两个字一句话,这样的句子叫短句,它简短有力,语气急促,表明情况危急。像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许多。
看下面的句子,哪句话?理由。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起来。像瓢泼似的从天空中倒下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起来。像泼。像倒。
六句话有几个拟人句?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洪水当人来写,读完这几句话,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洪水像人吗?不像,像(……)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效果。作者用拟人、比喻、短句的方法写洪水的特点,我们用读的方式来表达好不好,老师配合读,要读出来洪水凶猛肆虐的特点。老师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老师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老师读到哪里,你们就接到哪里①—⑥,这就是故事环境描写。
感悟人物形象
1、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看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书:老汉、人们、小伙子)按照故事的发展,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人们的表现是什么?找句子读出来,哪一个词写出了人们的惊慌,此时,老汉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一座山。”体现了老汉(镇定自若、冷静沉着)指名读、齐读。这是老汉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还从那句话体会到老汉的镇定。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他没有先走,而是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撤离。你们谁能读出老汉的镇定。喊,语气不对,为什么说不对,仔细看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感叹号是加强语气的,三个感叹号更显示事态紧急。师读,像这样齐读好不好,体会老汉的镇定。(板书)
2、我们说老汉是中心人物,描写人们的句子能删去吗?(不能,形成对比,从而衬托老汉镇定)环境描写的句子能删去吗?(表现情况危急,衬托老汉的冷静),我明白了,描写环境也是为了写人,老师给你们另外一个词:烘托,这样的写法叫烘托,一种间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老汉如此镇定,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老师先读,女同学接着读,男同学做准备:
①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后边!”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后边!

3、课文中还有一些老汉的表现是和描写小伙子有关的句子来,哪句话感动了你,把它划出来。
分析:推:此时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一推包含了关爱、舍己救人。
揪:打动你的理由(揪出来的时候,他没有犹豫,一推一揪,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坚持原则、关爱儿子……)通过读小伙子和老汉的句子,我们知道写小伙子也是为了写老汉。再读:“老汉突然冲……。”老汉吼道……
出示: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小伙子走了,老汉也走了,我想此时此刻,老汉那伟大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人们,这是一种大爱,当只剩下他和小伙子的时候,他把生的希望推给了小伙子,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
当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她儿子。”老汉走了,儿子也走了,只剩下肝肠寸断的老太太那你想说什么?老汉和儿子是父子,一开始并没有声明,而是最后让老太太祭奠揭秘,这就叫巧设悬念,震撼人心。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老汉,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出示这是一座什么桥?)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舍己为人的生命桥……你们说用桥做题目,合适不合适,再合适不过。
五、课堂小结:
本文塑造了一个普通的老汉形象,在面临生死时,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着镇定、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畏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
作业:课后小练笔
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段。
六、板书设计:

人们
老汉
生命桥
小伙子
镇定
老太太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