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2014)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9.信息甄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电子工业版(2014)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9.信息甄别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20 23: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信息甄别
【教材分析】“信息甄别”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单元信息安全和甄别中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实践部分主要在于学生能够根据信息甄别的方法进行信息判断。在备课中的理论知识方面我选用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中我选用的是当下对学生影响较大的“蓝鲸死亡游戏”,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刚迈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转变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自我管理差,较叛逆。针对这样心理特征的学生,我在教学设计上都精心准备生动活泼,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话题,然后再加以引导,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对有在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多加以表扬和鼓励。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信息甄别的重要性。
2.了解甄别信息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3.抵制不良信息,安全、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学会信息甄别的方法。
难点:理解信息甄别的五种方法,做一名有心人,并能巧妙地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配合回答为辅的问题驱动教学法,适当加上同学们的讨论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进行一个课堂调查:
问题:1.家中有电脑的同学举手!
2.经常玩电脑和手机的同学请举手!
3.同学们现在是可以随意不受限制地上网,还是父母很害怕你们上网,限制上网甚至根本就不敢让你们玩手机和电脑呢?对你们上网内容有什么规定?
一、新课导入:为什么家长这么怕你们沉迷于网络呢?因为浩瀚的网络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底下有许多暗流涌动。网络中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例如:我们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雾霾”一词,搜索引擎会在不到0.1秒的时间内检索到超过10万条相关文章和新闻网页的信息,然而,这么多的信息并非都准确、并非都有价值。那么怎样才能辨别信息的真伪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真伪进行鉴别和评价。如何在漫漫网络生涯中树立安全意识,健康成长。
二、讲授新知:
出示课件:《信息甄别》和《学习目标》
问题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们眼睛见到的就是真的吗?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谈谈感受。
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产生视觉错觉的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局限性,学生以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加以讨论,并点名一些学生来说明判断的理由,以此锻炼学生甄别的能力,同时也反应了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如果不加以甄别,就会被表象所蒙蔽。
教师强调甄别信息的方法和必要性。
师: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传播的途径、速度、范围、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且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网上信息监控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所以这里的信息多数都是未经过检测和审核的,所以信息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信息的提供者,从而导致网上信息数量上的激增和内容质量上的良莠不齐。
问题二:依次展示课件,让学生对信息加以判断。
本部分内容采取老师讲解、提问学生的形式进行。
(1)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感兴趣的信息时一定不能盲目相信。请同学们快速地上网查一下这几条信息的真伪。
小组讨论:1和2小组负责第一条信息、3和4小组负责第二条信息、5和6小组负责第三题,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将得到的结论告诉大家。
结论:不盲目相信得来的消息。
(2)当我们上网时会跳出这样一条中奖信息,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得出这是诈骗分子假冒腾讯的官方弹出信息,凡是涉及到金钱的就要特别慎重,不能直接汇款。
结论:通过正规的新闻媒体网站或权威机构的网站进行查询。也可以向权威机构打电话核实信息。
(3)学生看到展示的课件后,让学生回答,故事中信息的来源途径是什么?主人公没有认真核实后出现了什么后果?
结论:根据信息来源和途径判断真伪。
(4)展示一张中国最著名的一张泄密照片,提问学生日本人如何从几张照片、几条新闻报道中获取到重要的信息?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信息甄别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结论:应多渠道获信息。
(5)展示所罗门的一个案子事例。提问学生:故事中那些部分是原有经验?明白积累经验并且运用的重要性。
结论:根据原来经验判断。
教师总结:谈一谈,你对以上案例的感受,你在生活中听到或遇到的各种“被骗”的情况吗?学生进行阐述遇到的情况,并根据学习的信息的甄别方法去判断和处理。
教师总结: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除了主动判断信息的真伪外,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收集和整理自己身边有价值的信息。
讨论了这第么久的生活动中的信息甄别,最后回到我们熟悉的网络中,要学会信息甄别,也需要有甄别的意识。
问题三:那我们该如何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展示有关蓝鲸死亡游戏典型图片,提问学生:你认识这几张图片吗?你了解蓝鲸死亡游戏吗?
播放《关爱孩子 远离蓝鲸》的视频。学生看完后,了解了这个游戏的本质,教师提醒学生要远离这个蓝鲸死亡游戏,他就像毒品一样,一旦接触上,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问题四:对待网络上的信息,该如何来进行文明上网?
用案例来列举了一些网络不文明行为,强调“文明从自身做起”、“网络的虚拟性是相对的”、“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最后向学生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倡议,提出共同遵守这一倡议要求。
【教学总结】
1.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辨别信息真伪的重要性、掌握判断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大量过剩的甚至虚假的信息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鉴别与评价,以便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2.努力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环境。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明白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学会一些常见信息甄别的方法,懂得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自主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并自发地影响身边的人。整个教学过程因在准备时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并结全当下的热点网络安全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也能够使学习更加有趣。课后习题的布置为下为下节课“计算机病毒”中重点讲解“勒索病毒”做了铺垫。本节课中不足之处为教师的语言还需更精练,设计环节还需更加紧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