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我是小画家——【画笔】模块组 单位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信息技术 教师
时间
教材分析 我是小画家——【画笔模块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这节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这节课开始将进入程序设计思想。前四课学习scratch基础, 也初步学习了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及变量的使用。从第六课学习循环嵌套,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因此,这节课综合应用前面学习的变量和循环机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进入编程思想,为以后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各模块使用规律。这节课运用画笔模块对学生来说不会困难,难点是绘制N边形转角度数。在从循环结构思想来看,学生们有前几节课的基础,也相对容易理解。对变量的理解和使用会使程序更灵活,学生更感兴趣。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笔】模块组的使用方法;
2.会使用【数值与逻辑运算】模块组完成计算;
3.理解循环结构原理;
4.学会运用循环结构绘制简单图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正方形理解旋转角度为外角;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原理。
2.运用数学基础,分析问题,并依此,画程序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后,调动学生学习scratch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热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1.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原理;
2.【数值与逻辑运算】模块的运用。
教学 难点 1.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2.理解绘制N边形两边之间旋转角度为外角。3外角度数=360/N。
3.绘制奇数角星形旋转角度=180-180/N.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导入
Scratch不仅可以制作小游戏、进行数学运算,还可以绘制图形,这节课我们绘制图形。
绘制正方形
法一:用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分析问题, 重点讲解转角是外角。
2.设计算法:画流程图。
3.用scratch软件实现程序。
法二: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设计算法:画流程图
重点讲解流程图中循环次数。
2.用scratch软件实现程序。
绘制正三角形
法一:用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出示课件:分析问题——
重点讲解旋转角度是外角,
计算外数是120度。
设计算法:画流程图。
2.用scratch软件实现程序。
法二: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出示课件:设计算法:画流程图
重点讲解流程图中循环次数。
2.用scratch软件实现程序。
绘制正N边形
1.分析问题:
重点讲解:旋转角度是外角,计算外角度数。
外角度数=360/n度。
循环次数=n边形的边数
2.设计算法:画流程图
讲解流程图:强调n是变量。
3.用scratch软件编写程序。
4.运行调试程序
变量n取任意值。
遇到问题:当n取值过大时,小猫跑出舞台,轨迹打乱。
解决办法:减小移动步数,使边长减小。
给出任务
出示课件,并讲解。
屏幕广播
提问
“如何简化程序”
出示课件并讲解
屏幕广播
给出新任务
出示课件
提问
分析
讲解
巡回指导
提问:
如何简化程序?
出示课件
讲解
巡回指导
出示课件,讲解
出示课件,讲解
巡回指导
屏幕广播讲解
独立编写程序
思考回答
讨论
独立编程
思考
回答
听讲
探究
独立操作
回答
“用重复执行几次”命令。
听讲思考
相互探究
编写程序
独立编写程序
任意更改n值。观察图形。
调整n值及边长,确保图形完整。
新课
新课
新课
练习
1.绘制奇数角的星形
难点提示:外角度数=180-180/n
2.绘制小雪花
难点提示:
(1).前进100步,后退80步。
(2).旋转360/8度。 给出任务
巡回指导
给出任务
难点提示
巡回指导
讨论
编程
讨论编程
小结 程序设计流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调试。
循环结构的深入理解。
评价 这节课首先绘制正方形,因为简单,同学易于理解,很快编写完毕,调试运行成功。给学生很大自信心。最后绘制N边形,由于变量值的更改,使图形变化较大,出现新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此时给予解惑,学生豁然开朗。达到教学效果。通过绘制正N边形,理解程序设计流程,为下节课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