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6.神奇的画笔--多层嵌套循环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6.神奇的画笔--多层嵌套循环结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21 23: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奇的画笔》教学设计
授课人姓名 学 科 信息技术
授课对象年级 七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课 题 神奇的画笔——多层嵌套循环结构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解Scratch中的多层嵌套循环结构。循环结构作为编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对Scratch软件有一定的掌握的基础上学习的,上节课学习了基本的循环结构,了解了循环结构的意义和使用,本节课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并且会使用循环的嵌套绘制美丽的图形,并且知道如何完善和修改程序,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其中画笔颜色的改变和滑杆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美化作品,让学生体会模块放在不同的循环之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Scratch软件有了一定的掌握,知道了基本的操作,会使用变量等模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会使用画笔模块和循环结构绘制正多边形和奇数角的星形,并且发散思维,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图形的绘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可以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块中的数值和模块的位置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双主”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问题,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更改画笔颜色的方法。
学会通过滑杆输入变量的数值。
掌握用多层嵌套循环结构绘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自主学习,明确处理方法。
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对主题进行探究,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
掌握绘图的方法,寻找绘图的规律,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加强成就感与自信心。
培养细心与坚持,遇到问题敢于挑战的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发挥创造力绘制精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利用多层嵌套循环结构绘图的方法;通过滑杆输入变量的数值来改变图形的效果。
教学难点 利用多层嵌套循环结构绘图的方法;在绘图过程中旋转的角度(外角度数)。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多媒体教学课件、Scratch软件、自学视频、学案、计时器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玩过万花筒吗?我们来一起看看万花筒中蕴含的美丽吧!(展示Scratch制作的图形)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Scratch软件绘制出这样炫酷的图形。
二、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1.展示图形,寻找规律。
(1)展示图形,让学生思考该图形是怎么绘制的。
(2)用课件展示图形形成过程,即由一个正六边形旋转6次,每次旋转60度绘制出来的。
绘制一个正六边形。
同学们还记得正六边形的图形如何绘制吧?打开Scratch,按照上一节的方法绘制一个正六边形。
3.绘制6个正六边形。
一个正六边形绘制完成后,需要旋转6次,每次需要旋转60度。每次完全画完一个正六边形后,进行一次旋转,因此需要在正六边形的绘制程序外面再添加一个循环。
在绘制正六边形的基础上,设定好旋转次数与旋转角度,执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和完成效果。
程序如下:
体会程序,引出“循环的嵌套”。
一个循环内部又包含另一个循环,称为循环的嵌套。
外部循环执行一步,内部循环需要完整执行一次。
5.观察流程图,体会循环的嵌套。
讲解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程序,学生演示操作,教师总结,并且加入模块的使用美化图形。尝试将该模块放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循环外部、内循环、外循环)
三、小组合作,任务驱动。
绘制M个N边形的组合。
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变量的知识,小组讨论并尝试修改程序,使程序一般化,绘制M个N边形的组合,并且可以自行调整边长和图形的颜色。(注意:设置4个变量,分别是“个数”“边数”“边长”“颜色变化”)

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呢?
小组讨论,在小白板上完成下列任务:
完善老师给出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在软件中编写程序,写出相对应的循环语句,总结规律。
根据刚才找到的规律填充下表。
循环位置
重复执行次数
旋转角度
内循环
外循环
提示:用M和N表示。
小组展示合作的成果,教师点评,强化程序的一般化,体会变量在程序中的作用。
四、观看视频,修改程序。
利用滑杆形式修改变量。
到了现在,程序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了,不过每次修改变量都很麻烦,我们可以利用“滑杆”来改变变量的数值,使程序更优化,更方便。
请同学们观看老师下发的自学视频“滑杆的使用”,自行完善程序,看看谁绘制的图形更精美!

思考:加上滑杆的程序和不加滑杆的程序有什么不同呢?(变量初始化)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操作并讲解制作过程。
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使用滑杆的好处。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循环结构绘制五角星的方法。请你利用多层嵌套循环的方法,绘制出M个N角星的组合图形。
学生自主绘制,思考如何绘制出更精美的图案。
教师提示:对于N角星,当N为奇数时,外角度数=180-180/N。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讲解创作思路。
六、归纳总结,提升高度。
本课我们在掌握循环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多层循环的功能和用法,并且利用以前学习的有关变量知识修改了程序,使程序可以绘制多种奇妙精美的图形。但循环结构的不合理使用也会使程序无休止地运行,进入死循环。因此,在使用循环结构的时候,应当注意防止死循环结构的出现。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