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1 18: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步练习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当他向平面镜移动1m时,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A.
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
离镜面1m,像变大
C.
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
离镜面2m,像变大
依据下面图片探究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A.
图甲:用一中间挂有小铁块的橡皮筋穿过罐顶和罐底,让其从斜面滚下,观察到滚下后又返回,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B.
图乙:用一只手捏住三角尺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
图丙:将上下及左右侧面有橡皮膜的密闭容器没入水中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
图丁: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如图3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当小明穿上新校服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A.
远离穿衣镜
B.
逐渐变大
C.
逐渐变小
D.
大小不变
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
实验中若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就不会成像
C.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
A.
变矮
B.
变高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图中给出“L”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
演员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
演员以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的速度运动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了,观察自己。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
等大的虚像
B.
等大的实像
C.
缩小的虚像
D.
缩小的实像
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如图所示是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物体A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眼在C处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B.
人眼在C处看到的是物体本身
C.
潜望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D.
潜望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示意图。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是视力表的像。若测视力时,要使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则人距离其背后的视力表为________m。若实际视力表上是“E”,则人看平面镜中视力表该字母时,相对于学生自己,手指向________选填“左右”。
人类对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很多水库的水位下降。水位下降后,仍浸没在水底的物体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仍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与它成的像之间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身高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______
m,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
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立正倒、等大的______实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像的距离为6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_m。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______。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______。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过程
结论
如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某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结论后面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_____
,记下该位置。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两个距离______

过程
结论
如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蜡烛移至图中a点时,应该将光屏放在凸透镜的______
侧,前后移动光屏的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可制成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当他向平面镜移动1m时,此时物距为,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移动1m时,则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2m;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移动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是正确。
故选:C。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2.【答案】D
【解析】解:A、铁罐从斜面上滚下,从最高处滚下时,铁罐先由慢到快、后由快到慢滚到最低点,上面一段滚动主要是重力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下面一段滚动主要是重力势能和铁罐的动能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铁罐在斜面上滚到最低处时,橡皮筋形变到最大程度,具有较大弹性势能。在橡皮筋恢复的过程中,铁罐会由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从最低处滚上时,铁罐先由慢到快、后由快到慢滚到最高点,下面一段向上滚动主要是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增加;上面一段滚动主要是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和铁罐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动能的相互转化。故A错误;
B、图乙:用一只手捏住三角尺,拇指和食指对三角尺的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故B错误;
C、图丙:将上下及左右侧面有橡皮膜的密闭容器没入水中,水的密度一定,上下及左右侧面橡皮膜所处水的深度不同,则橡皮膜凸起的方向和程度不同,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故C错误;
D、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对于同一个铁罐,其质量一定,通过比较铁罐的速度、所处的高度和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来判断铁罐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此题为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平面镜成像实验综合题,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也是中考常考的一些实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
3.【答案】D
【解析】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A、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故A错;
BC、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BC错;
D、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4.【答案】D
【解析】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小明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大,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当小明穿着新衣服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大小不变,面镜。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
人的视觉感觉总是近大远小,即离像近感觉大,离像远感觉小,像的真实大小总与物相同。
5.【答案】A
【解析】解:
A、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
B、实验中若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可以成像,故B错误;
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
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
故选:A。
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通过平面镜成的像的是等大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看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等。
6.【答案】C
【解析】解: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他在平面镜中成像和他大小相等,他逐渐远离平面镜,他的像大小还和他大小相等,像高矮不变。
故选:C。
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跟物体的大小有关。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用,特别要注意,人站在平面镜前,人在平面镜中成像,人远离平面镜,感觉像在变小,是因为人对像的视角减小,视觉造成的。
7.【答案】D
【解析】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L”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L”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D正确。
故选:D。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
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镜面对称的规律,可以用刻度尺去找几个特殊点的对称点,从而确定答案。
8.【答案】D
【解析】解: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面镜时,像也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的速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9.【答案】D
【解析】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0.【答案】A
【解析】解: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性,对于给出钟表在镜面中的像,来读取时间问题可以把试卷反过来直接去读。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解答】
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解:如图所示:
因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则人眼在C处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的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此题画图解答,学生会一目了然,效果更好。
13.【答案】;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在平面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首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出视力表和人之间的距离。
【解答】
由图知,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那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平面镜距视力表也为远,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是;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由于视力表上是“E”,因其开口指向右,所以视力表中像的“E”的开口相对于被测者向左,故手指向左。
故答案为:;左。
14.【答案】减小?
不变
【解析】解:水位下降后,仍浸没在水底的物体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减小,
由可知,物体的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减小;
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中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则仍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与它成的像之间的距离将不变。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
水位下降后,仍浸没在水底的物体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减小,根据可知所受水的压强变化;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能把水面看做平面镜是关键。
15.【答案】;4
【解析】解:因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身高的人在镜中的像高也是;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当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m,故像与人的距离为4m;
故答案为:,4.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正?
虚?
1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6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所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正;虚;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空间距离小的现象,图中是检测视力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方法的关键是根据平面镜成虚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7.【答案】解:作出点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连接点B和入射点,即镜子前方的为反射光线,镜子后面的线用虚线表示,连接B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作图的能力,要学会灵活运用.
18.【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物和像的大小相等?
不能?
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解析】解: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中应拿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来代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
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故答案为:确定像的位置;未点燃;物和像的大小相等;不能;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
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
根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来解答此题。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19.【答案】完全重合?
相等?
右?
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某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结论后面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该位置。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两个距离相等;
如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蜡烛移至图中a点时,,应该将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右侧,前后移动光屏的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故答案为:完全重合;相等;右;缩小;照相机。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第2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