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
主备人
班级
授课人
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德育目标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循环多反馈实验教学法
教学媒体
课件、光具座、凸透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个案
课前预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生活中有哪些仪器或用品中用到了我们学到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凸透镜还能成什么样的像?二、1、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的关系。3、介绍实验器材。介绍物距u和像距v。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1.
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实验中,如何读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要求: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厘米处不动,蜡烛从最远处向凸透镜移近,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注意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学生列举预习观察到的现象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学生猜想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实验
教师提示,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分析论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2、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找到两次倒立缩小的实像和两次倒立放大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3、小组研究当u=2f
和u=f时透镜的成像规律巡回指导,填出下列表格4、实验表格: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像距(
v)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分析结论: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当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对照实验结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反馈练习一: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
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2.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在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A.5cm B.10cm
C.15cm
D.30cm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像,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______些,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些。4.放大镜是利用______镜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5、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40厘米处逐渐移到15厘米处。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
A、都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小组合作,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达标检测,小组评比
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表格,分析现象识记概念、结论记忆口诀,降低结论记忆的难度反馈练习,学生比赛
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器材
、蜡烛、
、光屏、火柴、装置图步骤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
、
、
,并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把蜡烛依次放在u>2f、f把蜡烛放在u(能、不能)观察到像,这时应从
(蜡烛、光屏)一侧对准透镜进行观察,会看到一个
、
的
像。表格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倒正缩放实虚应用u>2f倒立
实像f放大
u结合中考,明确考点
明确考点,三级实验探究必须全部过关教师点拨
作业设计
《同步》P94-----P96(必做)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做出图像(选作)
板书设计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结论: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照相机。当物距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投影仪。当物距u﹤f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教后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整个第五章的精髓,全章的内容都是围绕这节课的知识展开,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全章至关重要。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个孩子参与到实验中来,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课后的习题巩固也很重要,下节课要再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