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6.2密度
主备人
班级
授课人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定义式进行计算。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对于不能直接称量的较大物体的质量,可利用公式m=ρV求出其质量。4、对于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可利用V=m/ρ求出其体积。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德育目标
在生活中勇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密度的应用难点: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个案
复习巩固
1、某种物质
的
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单位
。3、水的密度是
kg/m3,合
g/cm3,表示
。一、密度的公式:ρ=m/V次数物质m/gV/
cm3m/V(g/cm3)1铝块11051010.52铝块22102010.53木块110200.54木块2105210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比值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②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
。③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
。一、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例题: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
cm3,试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纯金的?2、不能直接称量的较大物体的质量例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质量有多大?3、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例题:一块质量为158g的铁,体积多大?反馈练习一
回顾
检测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思考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尝试“一题多解”。按照要求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查漏补缺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对照课件,复习回顾,夯实基础分析表格,得出结论,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教师板书典型例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参考学生习题板书,教师点评,规范格式达标检测,夯实基础
补充例题:有关“桥”的问题1m3的冰化成水后的体积为多大?现在流通的1角硬币,看看上去好像是铝制的。请你想办法测量一下它的密度。它真是铝制的吗?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你所采用的实验步骤。1角、5角和1元硬币所用的金属一样吗?通过实验验证你的判断密度公式的理解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按照要求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
特殊测量的方法讨论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2密度一、密度公式的理解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密度较大的物质体积较小3、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密度较大的物质质量较大二、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较大物体的质量m=ρV3、计算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教后反思
:学生上节课密度的知识个别知识掌握有点欠缺,大部分学生还可以,本节课的计算跟第一章的计算格式很像,有了前面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做的还可以。就是个别同学容易丢掉“桥”,要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