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2011版课标: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辅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2.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3.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问题: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尝试?国民态度如何?【讲授新课】20世纪初的中国,一本杂志和一所大学,曾经引领着一个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篇:“两种思潮的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展示图片、结合视频,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①、经济上:②、政治上:③、思想上: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是靠三只“兔子”而成名的,让改变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引领我们走进新文化运动的激情岁月,去读一本唤醒民智的刊物,与一批才华横溢的学者,在一所思想自由的学府,聆听一声声重塑精神的呐喊。第二篇:“春风拂面暖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一本唤醒民智的刊物:展示图片:《青年杂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本杂志的封面,找出它的名称、创刊的时间和地点?这样的封面设计和内容安排,表明陈独秀将满腔的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2、蔡元培,这位民国政府曾经的教育总长,因袁世凯的擅权而辞职,又因教育救国的梦想再次出山,于1917年1月4日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方针?为了改造北大,蔡元培请来了哪些才华横溢的学者?3、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出示图片:《宽容》,现名《北大钟声》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些北大教授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同?他们在争辩什么?
国学大师们齐聚北大,看视频,感受
“新潮”与“故国”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北京大学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火炬,新青年的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听懂那一声声重塑精神的呐喊。接下来的时间是《新青年》读书会,让我们花上几分钟的时间,翻开《新青年》杂志,品读文章,体会感悟,分享心得。第三篇:“《新青年》读书会”——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青年》读书会之:《狂人日记》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鲁迅《狂人日记》问题:鲁迅先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谁?2、《新青年》读书会之:《敬告青年》材料:“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mèi)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第一卷第1号陈独秀《敬告青年》问题:陈独秀认为救治国家的两味良药是什么?3、《新青年》读书会之:《文学改良刍议》
材料: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新青年》问题:胡适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有一次,胡适让学生用文言文草拟一份婉拒别人的电报。文言文用字最少的电稿是:但胡适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表达了同样的含义。猜猜是哪5个字?4、《新青年》读书会之:《文学革命论》
问题:陈独秀提出怎样来改变文学的内容呢?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是一场思想革命,而倡导普及白话文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扛起了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这一声声重塑精神的呐喊,又会给当时的国人,尤其是青年们带来怎样的新生呢?
第四篇:“和风细雨万象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展示:(图片)北京大学女生入学、文绣(材料)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问题1:在这些女性的身上看到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什么改变?问题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2、展示:(图片)《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发表自己的爱国宣言。与新文化运动前的北大相比,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色彩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
问题:青年学生崇拜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冷思】材料: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问题:从这些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的言论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那些方面?尝试用你喜欢的方式将它画或写下来。【辩论】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结语: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用民主和科学洗礼了百年前的中国人,让他们成长为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学的新青年。时至今日,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历史、现实、未来是一条向着曙光的延长线。期待你们用鲜活的青春、蓬勃的朝气去创造崭新的未来。
复习旧知识,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国民态度,顺势切入本课课题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解新化运动的背景。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看视频,感受国学大师们关于新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精彩对白,并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史料分析,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草拟电报小插曲,让学生体会白话文的精准、直白通过图片、史料,让学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反对一切跟孔子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思考、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板书设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四个一: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其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冲突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兴起的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
阵地: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检结果:
一本新杂志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PAGE(共32张PPT)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尝试?国民态度如何?
“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
武装革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旧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封建礼教等对人们日常生活进行影响的文化思想体系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以“改造青年之思想”为天职。更新民族文化、塑造新的国民性格
什么是新文化?
旧式妇女
独立女性
封建专制
自由民主
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学习目标
1.一、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能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3.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2011版课标: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大学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一所思想自由的学府
红楼有着引以为傲的革命历史
作为北大曾经的象征,红楼是当时北大的文科楼,在民国时期以文科见长的北大,汇集了大量的国学大师。
这些国学大师、新思潮的先贤们,发聋振聩的文化呐喊,对国人特别是青年学子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第一篇:
“两种思潮的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一本杂志和一所大学,曾经引领着一个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与当时社会掀起尊孔复古思想产生矛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短暂
春天
视频1
①经济上:
③政治上:
②思想上: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民国初建,1912年,大清完了,皇帝倒了,辫子剪了。百姓起初欢呼雀跃,
“民国万岁,天下太平”
。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民国的创立并没有
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
陈独秀的民国印象
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1879.10.9
(属兔)
陈独秀
北大文科学长
1891.12.17
(属兔)
胡适
北大教授
1868.1.11
(属兔)
蔡元培
北大校长
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是靠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只“老兔子”是校长蔡元培;一只“中兔子”,是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再一个“小兔子”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胡适,比陈独秀小12岁,恰好也属兔。
第二篇:
“春风拂面暖人心”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看一个人
读一份杂志
品味一段历史
1879.10.9(属兔)
陈独秀
?1879.10.9出生在安徽安庆
?1897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907留学日本
?1911领导安徽辛亥革命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1915年陈独秀
字仲甫,新文化运动领导者。
一本唤醒民智的刊物
封面人物是卡内基先生,他白手起家,后成为美国钢铁大王,是富有进取心的励志青年。
法语: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xíng),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敬告青年》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视频2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
蔡元培
蔡元培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领导者。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创建《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6年:陈独秀在北京遇见了一个人
……
?1912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后辞职赴欧洲留学
?教育救国
?
1917.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868.1.11(属兔)
蔡元培
——“北大之父”蔡元培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一群才华横溢的学者
鲁迅
1902年
留学日本
1920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
《新青年》
主要撰稿人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横眉冷对千夫指”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
1917年
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主编
胡适
1910年
赴美留学
1917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
《新青年》
主要撰稿人
李大钊
1913年
赴日本留学
1918年
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教授
《新青年》
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宽容》,现名《北大钟声》,是一幅描绘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油画作品。
画中人物以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中心,围绕他的有圭角毕露的陈独秀、胡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宣传马克思的李大钊,也有穿长袍拖长辫却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国学大师刘师培,还有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等等。1917年,他们齐聚北大,北大一时间成为大师云集的场所,“新潮”与“故国”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故名“北大钟声”。
陈独秀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胡适
视频3
第三篇:
“《新青年》读书会”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青年》读书会之:《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鲁迅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新青年》读书会之:《敬告青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mèi)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
精神、科学方法
----陈独秀
提倡民主与科学
现在各种日报、旬报,虽然出的不少,却都是深文奥义,满纸的之、乎、者、也、矣、焉、哉字眼,没有多读书的人,哪里能够看得懂呢?
——王观泉:《被绑的普米修斯——陈独秀传》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二话没说就娶了回去,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新青年》读书会之:《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有一次,胡适让学生用文言文草拟一份婉拒别人的电报。
干不了,谢谢
文言文用字最少的电稿是:
胡适说,这份电文虽简练,但用白话文只要5个字: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新青年》读书会之:《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推倒
建设
旧
文学
陈腐
雕琢
艰涩
新鲜
平易
通俗
内
容
民
主
迷信
新道德
旧文学
专制
科
学
旧道德
新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
新文化运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3、提倡文学革命
2、提倡民主与科学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
毛泽东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五四运动回忆录》
第四篇:
“和风细雨万象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邓春兰
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生
新
被崇拜者
崇拜人数
孔子
153
孟子
61
姓名
票数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胡适
45
李大钊
25
孔子
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考师范之笑话》
上海《时报》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检结果: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思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那些方面?
课堂小结
一本新杂志
四个一: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其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白话文
通俗易学
清新自然
精确直白
科技语言
《蝶》
宋
释行海
三三两两舞春暄,玉翅香须更可怜。拂草巡花情未定,又随风絮过秋千。
文言文
言简精炼
韵味含蓄
文化传承
艺术语言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