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课件3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课件3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1 09:10:11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识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
五四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导火线:
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展示图片,并提问)
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学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教师:(展示探究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教师:(播放《五四运动》片段,并提出问题)领导这次运动的人物都有谁?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领导人有陈独秀。
学生: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教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学生: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国家领土——爱国;宁死也要斗争到底——不妥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教师:五四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下面大家根据教材把五四运动爆发后这一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用表格形式整理出来。(指导学生整理)
学生:
?
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中心
北京
主力
学生
方式
集会、游行示威、罢课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教师: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学生: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教师: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学生活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教师: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展示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整理)
?
时间
前期(6月5日前)
后期(6月5日后)
中心
北京
上海
斗争形势
集会、游行、罢课
罢工、罢市
主力
学生
工人阶级
教师:第二阶段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由上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教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教师: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的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是中国青年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历史走过昨天,历史见证今天,历史畅想明天,让我们一起感悟五四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师:98年过去了,五四运动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因为它是一场永垂青史的爱国运动,它具有杰出的历史意义。(展示材料)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教师: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与辛亥革命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学生: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归纳总结)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弘扬五四精神
教师: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请大家通过前面的内容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教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巴黎(和会)外交又失败,山东主权被出卖。愤怒火山已点燃,北京学生站出来。
外争国权内惩贼,反帝反封有气概。中心由京到上海,工人阶级上舞台。
北洋政府心胆颤,斗争胜利民开怀。新民主主义从此开,五四精神传万代。
【板书设计】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堂练习
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上了政治舞台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C、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下
4、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签字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
、爱国
C、平等、
D、博爱(共31张PPT)
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
五四晚会。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1.识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
五四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目标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
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
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凡尔赛宫
巴黎和会会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五四运动的爆发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征祥(中)、顾维钧(右上)、王正廷(左上)、施肇基(右下)、魏宸组(左下)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顾维钧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结果:
思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都没有大的进步,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
。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强权政治。
??
?
——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中国被怒火点燃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即将爆发。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悲怆的呼号回荡在中国大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开始
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

间:

点:

力:
领导人:
1919年5月4

北京
北大等青年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
五四运动
李大钊、陈独秀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学生爱国无罪,应该立即释放被捕的学生。整个中国沸腾起来了。北京政府怕引起更大的风潮,5月7日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5月9日,北洋政府以为风潮已过,下令为卖国贼曹汝霖辩护,并起诉放火的学生,追究5月4日行动的主使人。蔡元培因同情学生被迫辞职出走。北京学生们对反动政府这种反人民的措施极其愤怒,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在街头讲演的北京大学学生
形式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口号
要求
五四运动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
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领导人
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五四运动的扩大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爱国运动汹涌澎湃地发展着,一个浪头比一个浪头猛烈,军阀政府眼看无法控制局势,“自身难保”,不得不做出让步——
形式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表现
结果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口号
结果
前期
后期
爆发
发展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初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一个?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的意义
反帝
反封建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②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③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意义
1919
1949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
主义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取消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坚决彻底
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
不屈不挠
忧国忧民
思考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这一天,不仅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盛会,也是纪念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的日子。
《少年中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巴黎(和会)外交又失败,山东主权被出卖。愤怒火山已点燃,北京学生站出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帝反封有气概。中心由京到上海,工人阶级上舞台。
北洋政府心胆颤,斗争胜利民开怀。新民主主义从此开,五四精神传万代。
小结
板书设计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过程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主力:学生——工人
方式:
罢工
罢课
罢市
重心:北京——上海
成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绝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划时代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C
D
自我检测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A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A
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