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七上4.2 .2线段 射线 直线 教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七上4.2 .2线段 射线 直线 教案(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2 18: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4.2.2线段、射线、直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线段的和,差,倍的画法;掌握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并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计算和说理.
(二)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线段的和差、线段的基本事实、尺规作图等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应用等活动,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几何观念、体验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问题解决:
在运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分类讨论、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的应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
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引入线段大小比较开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贯穿始终的现实情
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借助直尺和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以及线段的和差的画法;
2、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理解和应用;
3、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1、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理解和应用;
2、线段的和差的画法及线段中点的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图片,介绍它于2008年建成通车,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曾一度保持世界记录,至今仍是世界上第五大跨海大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出线段长度的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线段长度的比较
1、动画演示“大桥建成通车后,上海至宁波的两条路线.”
2、说一说:(1)这两条线路拉直后,得到两条线段,较短的是哪一条?
(2)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直接观察法、度量法、叠合法)
(3)如图,若两条线段无法移动时,可借助什么工具比较线段?(绳子、直尺、圆规等)
3、练一练:比较下列三组线段大小,并把结果表示出来






4、议一议:使用叠合法比较线段大小的步骤或注意事项
(2)探究线段的和与差
5、想一想:我们把线段AB的长度记作AB,那么怎么表示上面练习题中第一组线段AB比CD长的部分呢?
6、说一说:如图,线段BD是哪两条线段的差,线段AB是哪两条线段的和?
7、练一练:如图,设AD=a,BD=b,AB=c,则c=_______,
b=_____
8、议一议: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若AB=CD,则AC=BD;
(2)若AC=BD,则AB=CD.
(3)探究线段的基本事实
9、出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地图
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看,从点A(上海)到点B(宁波)有没有最短的路线?
(经验告诉我们“线段AB最短”!)
10、归纳:
(1)线段的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称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3)尝试应用:如图,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11、开拓眼界:
观看视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应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例子
12、学以致用:如图,村庄A,
B之间有一条河流,要在河流上建造一座小桥,
为了使村庄A,
B之间的距离最短,请在图中标出小桥的位置.
(4)探究有关线段的尺规作图
13、再次出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地图,提出问题:你能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吗?
14、说一说:如何做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15、尺规作图的定义:仅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三、例题解析,变式训练
(一)例1:(《教材》121页例1改编)
例1、如图,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注意:(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演示尺规作图,板书作法,强调作结论的必要性;
(2)、你能用尺规作图做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3倍吗?4倍呢?
(3)、归纳:如图,在线段上,并且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该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类似的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4)、有关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
(2)变式1:(《教材》121页例2和练习第3题整合)
尺规作图:如图,已知线段a,b.
(1)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2)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注意:(1)、做一做:学生自主练习尺规作图;
(2)、作业展示:师生订正,用希沃授课助手分享不同的作法;
(3)、教师点拨:“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一种重要的基本作图,灵活运用它可以完成线段的和、差、倍等尺规作图.
(4)、拓展延伸:借助尺规作图的结果,请你计算一下,若在同一直线上有三个点:A、B、C,且AB=6,BC=4,那么AC的长为?(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变式2:在同一直线上有三个点,A、B、C,且AB=6,BC=4,若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求MN的长.
注意:(1)、独立思考:在例题及变式1作图的基础上,增加“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的条件,要求线段MN的长;
(2)小组合作:渗透分类讨论、转化思想,将有关线段的计算,转化为求其它线段的和或者差,关注一题多解;
(3)、拓展延伸:将条件“AB=6,BC=4”去掉,改成“AC=a”,求MN的长.(视学情渗透整体思想)
四、小结反思,深化理解
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学生小结回顾当堂课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一)认真填一填:
1、(教材P121,第1题)用圆规截取的方法比较图中下列两组线段的大小:
(1)AC___AB
(2)BC___AB
(二)细心选一选:
2、如图,下列说法
,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AB
(三)用心做一做:
3、(教材P135,第8题)如图,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c,使它等于2a-b(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六、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1、必做:教材P122第3、4、5题
2、选做:教材P136第15题
3、课外活动:《设计最短爬行路线

在桌面上放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一只蚂蚁在顶点A处,它要尽快爬到顶点F处吃食物,请你帮助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路线.(请利用学具,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线路的设计和长短的比较.)
七、教师寄语,你我共勉
直尺虽短,画线不短;圆规虽小,作用不小!愿我们都学习直尺圆规,立足今天,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8、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