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物质三态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物质三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0-28 15:11:09

文档简介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是热学的开始,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是本节的两大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对于物质的三态已有了一些了解,重点是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温度的测量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考虑到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优秀实验习惯的养成,在课上学生要自学温度计的使用,实践使用温度计,寻找录像中实验的问题,共同总结使用,再次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回答问题无需先举手、后发言,可以“争第一”,取得发言权,这是个人竞赛.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这样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从静到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感受水在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简述物质三态的特征,能列举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2.初步了解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3.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温度.4.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5. 学会使用温度计.6.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并对其有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2、通过实验,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通过实验,感受温度高低的判断受人因素影响,从而认识到测量温度必须用仪器——温度计进行;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3、了解温度计中通过毛细管放大的方法.三、态度与价值观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回答问题无需先举手、后发言,可以“争第一”,取得发言权,这是个人竞赛.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学生进入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相对小学的科学学科,对学生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各方面对学生来说均是一个飞跃。如归纳能力,规范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计算能力等。因此初二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重要时期,同时初二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学生浮躁,不稳定。所以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通过实验学习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测量都要注意的问题和一般方法;让学生估计水(或教室)的温度然后再测量;探究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使用方法等,这些试验和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中也学到了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从物理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特点来看,初二上学期基本上将初中物理中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已提出:对比法、比值定义法、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多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因而本节课中用对比法让学生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从而要用新的方法,工具。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1、通过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走进大自然。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原认知矛盾,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体现物理的生活性。2、通过请大家观看一段画面录像,沈阳的同学冬天的游戏和海南图片。通过一对比实验,让学生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从而要用新的方法,工具,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3、通过从做的实验过渡到温度计消除学生对温度计的神秘。对比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4、通过看中央台的播音员是如何报天气的,6个小组选出代表随音乐报天气预报的游戏。使学生了解天气,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温度,关注身边的温度。5、通过自学、使用、找错,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找错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明白温度计使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6、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估算温度),讨论“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发表见解。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生活,走进生活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教材中的图片情景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组员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启发式教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感受水在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简述物质三态的特征,能列举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2、初步了解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3、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温度.4、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5、学会使用温度计.6、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并对其有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2、通过实验,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通过实验,感受温度高低的判断受人;因素影响,从而认识到测量温度必须用仪器——温度计进行;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3、了解温度计中通过毛细管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学生回答问题无需先举手、后发言,可以“争第一”,取得发言权,这是个人竞赛.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物质的三态.2、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原理、结构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探究、讨论、课件演示。
教具及媒体 学生:温度计、冷水及热水.教师:学生实验器材 ,加两个大水槽(放冷水及热水),大烧瓶,染色酒精,长细玻璃管,各种温度计
过程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点评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走进大自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用水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水在自然界的状态相同吗?具体说说看,有哪些状态?举一些例子。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水蒸气存在的例子吗?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雾状态一样吗 下面我们以水为例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三种状态的特征师生共同填表(教师演示)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看得见/看不见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表格中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其实也是所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通常情况,我们把水的三种状态称为水的三态,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图片展示(1)液态铁水 (2)固态二氧化碳 (3)棒冰 (4) 蜡烛你还能说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的状态吗?在常温下你见到液态的铁了吗?” “既然如此,你认为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主要与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温度的知识。请大家观看一段画面录像(1)沈阳的同学冬天的游戏。(2)海南图片(由于海南处于热带海洋气候,一月份平均)通过这些图片我们感受到我们国家辐源辽阔,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冷热大不相同。你会判断冷热吗?常识 现在的沈阳、海南谁更热些另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水槽中放了三杯水,请我们找出最热的那杯(同组的同学同意吗?)找出最冷的那杯(同组的同学同意?)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的感觉永远可靠吗?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小明同学的操作(FLASH动画现示)两个拾指的感觉是冷,是热呢?你能帮他回答吗?大家按照小明的方法来作一下尝试,这两个拾指的感觉相同吗?原来放在热水中的拾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拾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多媒体)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请大家取出桌上的温度计,看一看,用一用。大家在实验中看到了哪些现象 你想知道温度计的哪些知识?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将烧瓶浸在热水中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冷水中又如何?演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讲台上的装置能直接测温度吗?科学家将我们的装置作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温度计(FLASH演示)请大家取出桌上的温度计,和我们前面的装置作一个比较:圆底烧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玻璃沉里面存放有染色液体,我们的温度计内存放的是染色的煤油)在我们装置上有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温度计内有这样的玻璃管吗?我们发现它更细了,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我们称之为毛细管,在玻璃造这样一根细管肯定不易,有这个必要吗?这么细有什么好处呢?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好像把液体的膨胀放大了。 (多媒体演示)桌上的装置和温度计比较还少什么?温度计上的每一小格是怎么回事?温度就像我们前面学的长度要有标准一样,有了1m的标准是就有了1cm,1cm,温度也要有标准,温度的标准叫温标。展示(我们现在常用的是摄氏温标)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呢?请大家阅读P书52信息快递。我们的常识知道在给一个物体加热时物体的温度会上升,摄尔修斯和一些科学家发现在给冰水混合物、沸腾的水加热时总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非常巧妙地确立了摄氏温标。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多媒体演示)温度计上的每一摄氏度是怎么回事呢?(分为100等份)这样的刻法可以向00C以下1000C以上延伸。我们手中的温度的量程是-20C—1020C,也即最高不超过1020C。了解了摄氏温标之后,大家知道自然界中我们美妙的大自然中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温度让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录像) 人的体温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太阳地球中心极地丹阳地区我们放松一下,放一段录像看谁最早抢答出,这是中央台的什么节目。看中央台的播音员是如何报天气的。下面做一个游戏,6个小组选出代表随音乐报天气预报。了解了这么多温度之后,我们要想确切知道,面前其中的一杯水的温度,那么我们就要用温度计测量。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大家阅读P书51。使用温度计测其中一杯水的温度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同学有不规范的操作。老师记录一个同学的操作,看看是否有问题。(抢答,看到问题站起来就说)录像 通过自学、使用、找错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了。今天我们用的是煤油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其他温度计。(实物、录像)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体温计干湿温度计其他课件演示多种温度计随着人类文明,工业不断发展,近几百年发生了一些与温度有关的不是很理想的现象,如热岛效应,温度效应……同学们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作进一步的学习,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观看录像交流不同固态 例…液态 例…气态 例…学生举例讨论回答观看图片学生举例讨论讨论归纳出与温度有关实验并排好顺序观看flash不同冷热用温度计尝试交流汇总讨论液体的热胀冷缩不能直接测温度底部有讨论观看放大的对比动画刻度自学观看录像、讨论天气预报自学说明书测量观看录像“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发表见解。 从生活走向物理 激发学生的原认知矛盾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体现物理的生活性。表扬、评价为下面尝试实验作准备让学生明确如何尝试通过尝试,让学生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从而要用新的方法,工具。从做的实验过渡到温度计消除学生对温度计的神秘。介绍工作原理了解玻璃泡的放大作用。通过对比了解温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温度关注身边的温度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天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找错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小结本课内容。 请同学们小结一下:本节课学到了什么?⒈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⒉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⒊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⒋关注温度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发表见解:归纳与小结。 本课要点。
教学后记 本堂课的知识内容:物质三态及其特征、温度的测量方法。而能力要求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探究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说明书操作仪表工具的科学素养。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关心生活、社会与科技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教案设计主要贯穿上述三方面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与能力,教师尽量以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物理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共26张PPT)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迈向大自然
2、物质三态
3、温度计的原理、结构
物理与社会
4、温度计的使用
5、其他温度计
水有三态
且可以相互转化
一.物质三态的特征
气态
液态
固态
体积
(固定/不固定)
形状
(固定/不固定)
状态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不同状态的水,它们的特征有什么不同?
走进生活Ⅰ
实验结论: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
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
信息窗Ⅱ
摄氏度(℃)的规定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分, 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 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WWW.0-/4/11/0141.htm
看一看: 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2.测量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测量前(选)估测、选量程.
测量中(放)充分接触.
读数时(看)不取出、视线平齐.
3.使用方法:
1.认识温度计:
①构造:玻璃管 玻璃泡 液体
②单位、分度值、测量范围
试一试: 你有什么新发现?
想想、议议: 怎样测量更准确?
一.《温度计说明书》
走进 生活Ⅱ
寒暑表
金属盒温度计
体温计
实验用温度计
常见温度计
信息窗Ⅰ
电子温度计
红外线体温仪
光 测温度计
特殊温度计
信息窗Ⅲ 
    物理与社会
你听说过“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吗?请仔细阅读课本相应内容,并利用周末或假日测量扬州各地段和城外不同地方的温度,结合你的统计结果,谈谈你的观点.(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写一篇调查报告)
WWW.0-/4/11/0141.htm《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是热学的开始,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是本节的两大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对于物质的三态已有了一些了解,重点是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温度的测量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考虑到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优秀实验习惯的养成,在课上学生要自学温度计的使用,实践使用温度计,寻找录像中实验的问题,共同总结使用,再次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回答问题无需先举手、后发言,可以“争第一”,取得发言权,这是个人竞赛.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这样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从静到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实践过程
1、通过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走进大自然。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原认知矛盾,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体现物理的生活性。
2、通过请大家观看一段画面录像,沈阳的同学冬天的游戏和海南图片。通过一对比实验,让学生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从而要用新的方法,工具,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从做的实验过渡到温度计消除学生对温度计的神秘。对比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4、通过看中央台的播音员是如何报天气的,6个小组选出代表随音乐报天气预报的游戏。使学生了解天气,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温度,关注身边的温度。
5、通过自学、使用、找错,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找错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明白温度计使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估算温度),讨论“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发表见解。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生活,走进生活
二、收获与体会
本节课感觉学生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对温度计结构原理有比较清晰认识。学生通过自学、使用、找错,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找错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明白温度计使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与能力,教师尽量以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三、问题与建议
学生在练习使用温度计,对仪器说明书的使用不重视,急于实验。建议以后多加强学习仪器使用的指导和操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