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 《歌曲 落雨大》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 《歌曲 落雨大》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22 16: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童谣新唱
《落雨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落雨大》是一首广州方言童谣,歌曲轻快活泼,富有南国生活情调,表现了轻松活泼的雨中情趣,展现了一幅小孩子眼中的雨中街景。歌曲生动有趣,曲调具有鲜明的广东音乐调性特点。语言与音乐交融一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年流传,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歌曲。
《海娃变油娃》是一首根据客家童谣稍作改编整理的歌曲,由6个乐句组成。全曲以“ X X X X”和“X XX X X ”两种节奏型为主,其中前4小节与第5~8小节的旋律完全重复,歌曲简单易唱。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歌曲《落雨大》的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感受在雨中玩耍的欢乐,用歌曲表现儿童的生活情趣。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对广东歌曲的学习,体验广东儿童的生活,培养理解兄弟文化的兴趣和包含他文化的人格胸怀。
4.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同时在情感上让学生了解南海有着丰富的资源,是我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
2、知识目标
①学习演唱歌曲《落雨大》《海娃变油娃》,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②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声,通过变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
3、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此基础上,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出儿童天真可爱的童趣。
②感受雨的不同声音效果,探索表现大雨、中雨、小雨的方式,并通过节奏、律动等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听,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体验歌曲中的生活情趣。
2、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声配合歌曲的演唱,表现歌曲情趣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天气啊?
生:(晴天、雨天、阴天)。
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运用打击乐器、生活用品或嗓子来即兴创编。
二、歌曲学习
1、听听 拍拍
听歌曲,拍手为歌曲伴奏。(注意拍手时,要控制音量。培养孩子恒拍感)
听听 唱唱
教会几句广州方言歌词。“落雨大”、“水浸街”、“担柴上街卖”、“着花鞋”等简单的字词教师先学会,然后再教学生;或让学生听录音,师生一起学。还可以只学唱“落雨大,水浸街”这句粤语,剩下的歌词用普通话来唱。
接龙唱
师生接龙、男女声接唱,小组接唱。注意保持稳定的节拍感,让学生从小范围开始学唱,逐渐到能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学要循序渐进。该乐曲第1句较长,是从第1小节到第5小节。教师先范唱,再由学生接唱下一句。
4、唱唱 演演
将学生分成4组。各组讨论如何为歌曲伴奏,同时加上律动边跳边唱来表现歌曲。
三、兴趣创编
导言:广东是个多雨水的地方,我们来听听雨的声音。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表现大、中、小雨的声音呢?
1、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别表现出大、中、小三种雨声,在歌曲的乐句之间加入节奏,使歌曲更生动,表现力更丰富。
2、让三位同学做小组长带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表现雨的声音,组成一首雨的交响曲。
3、把学生创编的节奏进行整合,为歌曲伴奏,充分表现出歌曲的童趣和生活情趣。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不同的雨声,为下面的节奏创编作铺垫。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喜欢的方式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探索,在不断尝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通过组长的带领,全班同学配合,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感。
四、创造性表演
全班分为角色表演、演唱、节奏模仿三大部分进行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表演中,把课堂推向高潮。
海娃变油娃
一、新课导入:听听 填填
播放新学的歌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把下面的歌词补充完整:
南海 来南海 呀,南海有 又有 呀 ,海底还有 呀, 等着咱们 呀。明天南海变油海哟,咱们海娃变 呀。
歌曲学唱
1、听听 动动 
听歌曲,跟老师做律动。前两个乐句相同,可用相同的动作。第3句是前面乐句的四度音程模进,可用不同的动作。
2、听听、拍拍
听歌曲,学生跟老师做指挥动作来感受歌曲的节拍律动。
3、听听、唱唱、找找
老师范唱歌曲,把歌谱中出现的音找出来,再用“LU”哼唱一下该歌曲的五声音阶:
5  6  1  2  3  5
接龙唱
师生轮唱、男女生轮唱、分小组轮唱。
演唱处理提示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吸气,要注意换气的地方以及歌曲的力度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