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四、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五、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黄河视频导入,对学生感观进行刺激,使学生从整体上对黄河有一个印象,激发学生学习了解黄河的兴趣。
课件中出示黄河不同区域的照片并伴奏黄河诗朗诵,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他们是哪一条河流,发源于哪里?流向哪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承转: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认识母亲河—黄河。
设计意图:用视频刺激感染学生,用图片渲染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一、识黄河
1.整体感知黄河
用幻灯片伴随诗朗诵,展示黄河的景观图,让学生读图整体感受黄河的特征。教师讲解这节课将通过识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四个篇章来学习和了解黄河。最后出示黄河形如“几”形的流向图。
从而得出结论:黄河宛如一条“几字形”的金丝带静静地流淌在祖国大地上。
设计意图:用图片更加直观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动态显示黄河轮廓,使学生更加清晰了解黄河的形状,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识黄河”
出示在“识黄河里”要解决的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
2、注入的海洋
3、流经的省区
4、流经的地形区
5、上中下游的划分
6、主要支流
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一阶段的学习。
(1)幻灯片展示中国地形图,请同学分小组分别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学生分组找到答案后,教师: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
课件显示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请学生讨论黄河属于外流和还是内流河,黄河有多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进一步设疑,出示中国政区图,请学生找到黄河,学生讨论回答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经过教师提示,学生从黄河的源头一直找到黄河的入海口,一共流经了9个省级行政区。学习后,请学生手工绘制黄河的流向图,进一步加深对黄河源头和入海口这个流程的理解。(高度浓缩了黄河特点)
设计意图: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黄河的形状,让学生手工绘制黄河流域图,充分反映了地理学习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
教师承转:了解完黄河的形状特点和流经的省区后,我们来看看黄河一路奔腾下来流经了那些地形区?
首先将出示中国政区图,请学生从图上找到黄河,并从源头找到入海口,讨论它都流经了那些地形区?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教师设疑:请学生读“黄河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支流分布图”,分小组讨论找出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及黄河的主要支流?
教师进而出示中国地形图,黄河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支流分布图,启发学生分小组讨论,从每一张图上找到与黄河有关的信息,进而讨论总结出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和主要支流名称。
请学生总结在识黄河篇章里学到的有关黄河的概况,教师补充总结,幻灯片显示黄河的概况。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主峰雅拉达泽峰,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黄河的源头叫约古宗列曲。
(2)黄河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的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
(3)黄河流形如一个巨大的“几”字。
(4)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非第二大河
教师设疑:黄河既然是我们国家的第二长河,是不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河呢?出示“黄河和珠江年入海水量图“,请学生讨论分析黄河为什么只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教师总结:黄河流程长,但年入海水量低于珠江。
设计意图:图片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二、颂黄河
1、教师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短片,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视频中提到黄河有哪些贡献? 请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后,出示有关黄河流域文化遗址的图片和资料进一步讲解,黄河孕育了中国文化!
2、教师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短片,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视频中提到黄河又有哪些贡献? 请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后,出示有关“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图片,和位置资料进一步讲解,黄河为人类提供了灌溉水源,塑造冲积平原
3、教师播放有关黄河的上游和中游的视频短片,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视频中提到黄河又有哪些贡献? 请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黄河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师设疑:黄河黄河哪些部分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梯级开发最密集的河段在哪里,为什么?
教师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进行讲解。
请学生总结在“颂黄河”篇章里学到的有关黄河的贡献,教师补充总结,幻灯片显示黄河的贡献。
(1)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供人们发电。
(2)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供人们饮用和灌溉农田。
(3)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视频中提炼有效的信息,培养他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忧黄河
教师设疑:我们已经了解到黄河的概况和贡献,那么你知道黄河有哪些问题和忧患吗?
幻灯片出示 “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及黄河在历史上泛滥决堤的文字资料。启发学生,总结黄河的一大忧患—泛滥决堤。
教师播放介绍黄河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黄河下游的忧患问题,并且联系黄河流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主要问题是“地上悬河”存在决堤的隐患。设疑提问地上悬河的由来?
教师出示地上悬河的图片,并结合地上悬河形成的flash动画,讲解地上悬河形成的原因。
教师提问:黄河中游有什么忧患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黄河的视频,分小组讨论分析中游的隐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通过黄河中游景观图片讲解,黄河含沙量大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设疑:导入下一问题: 黄河上游存在什么问题呢?
教师出示图片和视频,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讨论总结黄河上游的问题。
教师总结讲解,上游主要是凌汛和荒漠化。
教师设疑:黄河除了刚才学习和了解的忧患外,最近这些年出现的新问题又有哪些呢?
教师出示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请学生分析总结。
教师总结补充,主要是下游的断流,全流域的水污染。
教师承转:既然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存在这些忧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它呢?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篇章的学习“救黄河”。
四、救黄河
教师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请三个小组分别针对三个流域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拯救黄河的措施。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措施,全班集体讨论总结黄河出现的新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师评价总结:上游:荒漠化—还林还草;凌汛—引爆;
中游: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下游:地上悬河—加固大堤,全流域统一调控用水,节约用水;
全流域:水污染—污水处理,减少排污。
设计意图:用分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上课效率。
课堂总结:请学生总结。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如何拯救黄河。认识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所以在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要做到和谐共处。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及时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点明 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此外升华本课的教学目标到一个精神层次,已达到人地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目的。
【反馈练习】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反馈练习”,请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本节课内容学习。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和课堂作业
课后思考问题:请学生课下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够为黄河面临的问题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分享大家的成果。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识黄河:(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主峰雅拉达泽峰,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黄河的源头叫约古宗列曲。
(2)黄河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的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
(3)黄河流形如一个巨大的“几”字,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非第二大河
颂黄河:(1)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供人们发电。
(2)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供人们饮用和灌溉农田。
(3)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孕育了中国文化。
忧黄河:(1)上游——荒漠化和凌汛
(2)中游——水土流失
(3)下游——地上悬河,断流
(4)全流域——水污染
救黄河:(1)上游:荒漠化—还林还草;凌汛—引爆;
(2)中游: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3)下游:地上悬河—加固大堤,全流域统一调控用水,节约用水;
(4)全流域:水污染—污水处理,减少排污。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课后有目的的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