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前言】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时代,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本课地位非常重要。但这节课知识的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教学设计应合理安排,引导学生理解式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协作性,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用问答、情景设置、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百家争鸣》(3分钟左右)
2、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听到那些名士的发言?他们有什么样的观点?又代表着什么学派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来了解一下,中国几千年前的历史风云人物。
二、新课讲授
第一篇章:老子
1、PPT展示老子的画像。
2、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是老子的弟子,现在老子要周游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介绍给各国君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设计个人介绍。
3、学生回答:
老子概况:(1)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4)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他的学说被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4、教师补充总结: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
第二篇章:孔子和儒家学说
1、PPT展示孔子的画像。
2、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是孔子的弟子,现在孔子要周游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介绍给各国君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设计个人介绍。
3、学生回答: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主要成就: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4、教师补充提问:孔子说这些其实都是在强调用道德来调节人际关系。所以说孔子所说的“仁”,包含一切美德。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孔子在古代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和著作使他能配得上这样的尊称呢?
5、学生回答:
(1)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第三篇章:百家争鸣
教师提问: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真的有一百家学派进行交流吗?
学生回答:不是,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教师提问:同学们阅读书本,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其他)
教师提示:PPT播放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在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到民间,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发展,新兴阶级崛起,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根本原因)(2)政治上: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到民间,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这三点原因。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了百家争鸣的含义、发生的原因,那阅读书本,完成以下表格,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哪些学派吧?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孟子
战国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自然
庄子
战国
《庄子》
“无为而治”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时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教师补充提问: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又是怎么样来表现自己学派中学思想的呢?
学生回答:(1)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2)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3)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活动:猜一猜
下列句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的名言,你们来猜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名言??(展示名言)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④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⑤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
⑥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
;PPT播放图片,文字:
(1)材料一
孔子学院
材料二
①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引用“夫孝,德之本也”。
②美国纽约出版的《名人年鉴表格手册》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第一名是孔子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老师提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百家争鸣有哪些影响?
12、学生回答: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2.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4、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春秋无义战
D.仁政
5、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
孔子
C.孟子
D.荀子
【课堂总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扬光大,对于糟粕部分,我们应该予以抛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板书设计】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和变革
儒家:“仁”,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
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百家争鸣
具体内容
墨家:“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影响: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反思】
本节课采用视频播放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情景设置,让学生更有参与感;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完成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的思想、著作表格归纳,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能力。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精神的了解,让学生感悟思考,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安排比较紧凑,怎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是课程关键。
【作业】
一、选择题
1、(2020福建莆田中山中学阶段考试,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该“宗派”创始人的政治主张是(
)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2、(2020山东临沂一模,1)有一则寓言漫画,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以下哪一人物的观点(
)
A.周公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3、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下列哪一家的学说最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
)
A
老子的道家学说
B
孔子的儒家学说
C
墨子的墨家学说
D
韩非的法家学说
填一填
1、老子
·地位:__后期楚国人,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___,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政治上主张____。
·著作:《老子》又称___,是道家的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
·地位:__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_”,提出“___”,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反对苛政,创办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成就:在教学中,注重__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著作: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___一书。
·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___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孟子:主张实行“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4、庄子:强调治国要____和__,认为人生应该追求____。
5、墨家:墨子主张“___
”、“_____”,提倡节俭。
6、法家:韩非强调____,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______统治。
7、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__和__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连一连
【答案】
一、巩固练习:B、B、B、B、C
二、作业
1、选择题:C、B、B、C、C
2、填空题:
春秋
、道
;顺应自然;对立面;无为而治;《道德经》;春秋、儒;
仁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私学、有教无类;道德;《论语》;
道德规范;仁政;顺应自然、民心、精神自由;兼爱、非攻
依法治国、中央集权专制;思想、学术
3、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