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八年级生 物上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教 学 设 计
课例名称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八年级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 第六单元 年级 八年级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时最密切的。?(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能力并应用与生活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对本节学习,学生对课本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质。
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难 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不易使学生树立感性认识。而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初二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具有浓重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可以通过活动的设置,保证其较高的学习热情。?
主要技术工具及教学资源 教材、ppt课件、白板、平板(教师机与学生机)、网络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应用及分析 设计意图
课前 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问题1:?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数以万计的生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生物辨别?比如蜜蜂属于哪种生物?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可知蜜蜂既是动物又是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 Ppt展示动物图片 利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比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
课中 一、生物分类的依据 提出问题:生物分类的单位是什么? 根据阅读教材P103分析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 小组讨论分析,让个别学生利用白板写出狼的分类单位,由此可知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分类的单位 提出问题:生物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共同特征、亲缘关系如何? 学生根据课件及教材图片分析得出等级越低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学生通过平板将所得答案发送给老师,随机抽取并公示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林奈和双明法 提出问题:双明法由谁在哪本书中提出及构成? 小组阅读课本P105得出此法由林奈在《自然系统》提出,由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可省略)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课外知识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公园挂牌植物的标识,将生物知识有效的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课后 课堂练习 下列分类等级中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是?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抢答。 巩固新知,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
生物分类的单位 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大最小最基本的单位
最大的分类单位:界;最小的分类单位:种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
生物分类单位的依据和目的
1、生物分类单位的依据是: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3、林奈和双明法
物种的科学名称=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可省略)
拉丁文,斜体 正体
教学反思
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分类的单位,围绕这一中心利用多媒体课件、白板、图片等,以“蜜蜂”为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环节中,重点放在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以及分类的依据和目的,根据阅读教材P103分析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得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的内容,其效果可行的,符合当下学生的状况。在此,通过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比如:马的分类单位的位置,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更能深刻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件及教材图片,学生通过平板将所得答案发送给老师,随机抽取并公示分析。分析得出等级越低,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这样既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兴趣的学习还能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思维导向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得出生物分类的依据是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其目的是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举一反三的实例学生不能完全的掌握生物分类等级,尤其是对“科”和“属”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由于没有规律性教师讲得不透彻,今后在这一知识点上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思路,总之,本节课内容理解起来较难,但学生掌握的比预期的效果较好,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