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图文转换篇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了解中考中此类题型的考查内容。
2、通过中考中典型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应考方法。
复习重点:
通过中考中典型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应考方法。
复习难点:
掌握应考方法,灵活答题,表述到位。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三幅图表,教师说明。
参看《5.3金典》综合性学习部分
2、明确考点要求。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
二、分析考查内容,典型例析。
1、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那么,图表题主要从那些方面来考查我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呢?
(一)用表格的形式反映问题一般简洁精要,此类题一般从三个角度考查内容:
①把表格内容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要求语言简洁精练,一目了然;
②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③针对表格中所反映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二)用图画的形式反映问题一般较为丰富细致,含义深刻,此类试题一般也从三个角度设计题目:
①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图画所表现的内容;
②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对图画含义或寓意的理解;
③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阅读图画之后所获得的启示。
2、典型中考例题分析。
例1、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小学 初中 高中 做了 无所谓 不需要
37.3 38.1 50.3 33.6 33.4 24.4 29.1 28.5 25.3
活动结束做整理小学 初中 高中 做了 无所谓 没有
30.7 35.2 45.8 27.3 32.7 15.4 42 32.1 38.8
结论:
例2(2008,河北省,37页)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①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4分)
答:
②漫画中的老爷爷许的“愿”是什么?(2分)
答:
解析:①题要求“用说明性的语言”,不能写成描述性文字。答题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②题“愿”的内容要按图上方圆圈中的内容概括。
(3)右图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完成问题。
①请简单说明此标志的构成部分。
②探究标志的寓意。
三、应试技巧:(总结)
(一)图标类解题技巧: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人的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
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上题的结论就可以概括为“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认识也逐渐提高。”
(二)图画(漫画)类解题技巧:
1、通过图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和含义。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内容或画旨。
2、要学会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弄清画面上都画了哪些人(物),这些之间有什么联系。
3、结合漫画的形象来思考寓意。
4、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
5、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来理解漫画。
6、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
7、根据观察,分析结果,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解答图徽类试题,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看清图画中都有哪些事物,分析事物本身的含义和寓意;
2、把握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思考这些事物放在一起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3、结合题干,理解事物与事物共同反映的主题;
4、注意抓住主要信息,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注意表达的层次和条理。
总之,解答看图表述题时一个完整的过程:仔细审题是前提,认真思考是关键,准确表述既是目的又是终结。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的。
四、能力提升:
参看《5.3金典》综合性学习部分练习题(勾画部分)
1、(2009,江西南昌)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6分)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分)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3分)
2、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商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 欢 不太关注 喜 欢 不太关注
原历 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有趣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简要回答。
3、为响应团中央“加强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号召,班级最近开展了“娱乐与青少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青少年的娱乐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到多方面的材料。调查显示:
娱乐形式 玩电脑游戏时间 玩电脑游戏选择的地点 玩电脑游戏的最大目的
常玩电脑游戏 52% 每周至少玩3天 36% 网吧 66% 寻找快乐感觉 54%
体育运动 15% 每天都玩 50% 家里 14% 休闲、放松 21%
看电视 12% 每周少于3天 14% 同学或朋友家中 11% 锻炼智力 13%
其他娱乐方式 21% 其他娱乐方式 9% 在网上交友 12%
(1)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你怎样看待电脑游戏?请简要谈谈自己的见解。
4、46页8题
“环保”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5、51页43题(环保漫画)
6、52页44题(社会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