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意事项
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部答案在答
现代文阅读(20分
类文本阅读
阅读
文
成1-3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
维
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
的核心精神。浩如烟海的
史
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籍汗牛充
栋,阅读应该
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
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
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
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
前,这是我们了解
态的
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
第一等
有第一等真诗
古人评
家时
优良传统
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
认的大诗人
是具备“第一等
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笫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
真实心跳和脉搏
统文化精
楚辞
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
典意义、阅读难度
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
领,就是“诗
西晋,陆机在
赋》中又
诗缘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
很清楚
青志
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表
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善美的追求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
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
所表
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
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然,唐
对于现
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
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
李
为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
卷第1页共10
齐名的札
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
史
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
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
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
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晩唐以来词专写艳
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
从
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増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
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
王
义主题变成
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
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
来说,李、杜
辛的作
具有极
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
受中不知不觉
境界的感染
程就像杜甫所
成都郊外
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
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大众以精神滋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浩如烟
史子、集各类古籍,都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
见了先人
维方式、生活态度和
燮认为“诗是
又以
诗与人总是有机统
人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最古老纲领“诗
陆机的“诗缘情”论
是对
系
匕持反对态度
李白的诗作蕴含强大精神力
以积极的人世精神进行创作、凸现
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方
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分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艺术价值非常丰富,本文主要从精神引领和提
升人格境界的角度作了分
文认为唐诗宋词应是阅读古籍的首选阅读对象,并从多个方面阐释
作出这一论断的理
诗,从唐
李杜苏
本的分析范围渐
议论却逐层深入
的各个层
者
典
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坚持人品与文品并重,阅读“第一等
不
体会
的是能读
学识
卷第2页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项“都
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错,原文说的是
最重要
有机统
燮说的是“每
人又
每
未必没有例
但在以积极的入世精
甫略逊一筹”错,原文无此对比内容。)
2.D(“论证的各个层次,作者都引述
说该有误,在具体分析李
者就没有使用
的论述方法
3.A
更重要的是能读出“第一等学
的是好诗能提升人格境界
等襟抱”之价值应在“第一等学识”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B
姥爷过去一直多次以小易大,偷换过很多羊,文中无依据)
诚实守信。送羊路上拒绝六
的要求,把羊群原样不变地送给
②勤劳能
为了挣钱养家,她不怕辛苦,争来送羊的差
善良(懦弱
换羊,她急
得要掉泪,也没有出言伤害对方。④关爱
着孩子的生活学
点2分,任
答三点即可满分)
6.①故事的讲述者: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的叙述真实
述人称、读者角度
推进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在母亲急得眼泪
的介入
得以发展变
的作用也可以从“线索”角度);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母亲的
格
“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丰满(从人物角度
(每点2分,意思答对
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基础知
b
8.
D
C
12.A
14.A
(二)文言文阅读
B“弃疾善斡旋”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不能断开。“俾日下住罢”应为“俾
住
为兼语句,语意完整,不能断开
责监办者”为主谓宾结构
完整
能断开
16.A
号
帝在位可以有多
意为“改变”。“卒不能夺”意为“最终不能改变辛弃疾的想法”,而不是“最
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故选C
18.(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辛弃疾,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
认为辛弃疾胸怀
大谋略。(关键词“素”“相”“慷慨”“大略”各1分。意思对目
(2)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
你令人敬畏
像活着一样
关键词“为
凛凛”各1分,句式1分。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
9.CC
更
人对国家的失望”错,颈联第一句写了诗人年老多病
但“君恩
颗向北的心永念皇恩,可见诗人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一心报国的
故选
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
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作者
疾病缠身,孤苦伶亻
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满分
21.CC
托物
错,应该是“借景抒
以动衬静(动静结
鹊噪衬静,蝶飞动景衬托晩禾秋草静景:⑨视听结合。晚禾
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
鹊噪晚禾圠
蝶飞秋
是近景。(每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2)君子生非异
假于物
万里悲秋常竹
年多病独登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空1分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24.D(划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
并吸
两项没有改
导致主语残缺,C项,滥
为”导致主语残缺。只有D项没有
B(括号前面列举了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
警句,经过分机
知,括号里的内容表述的应是这些警句的作用,因此所填语句的主语为
除
括号后的“创造奇迹
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应放在
面与之相连,据此排除
27.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杵
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是各行各业都该具
28.钟南山分
抗击新冠疫情经验;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救治
受到国际关注
每句2分,要注意主
四、写作(60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关于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科,命题
思路与精神符合课标要求和2016年的高考命题要求,与2015年课标2卷一脉相承。材料富于时代特
征,思想倾向鲜明,贴近学生生活,任务驱动明确:不同处是在要求上,把2015年的“哪一个更…”
换成“比较”,是一则值得肯定的作文材料。
从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
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帶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只
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
【参考译文】
安,是山东历城
宋高宗在建康
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
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
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
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
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冈
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
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
溪峒蛮獠相连
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
剽悍
备空虚造成
辛弃疾)就上奏折说
事行政的弊
领不
致,差遺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