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22 23: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网上搜集的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找同学说一说   
1、哪一幅图片空间感最强烈?   
2、为什么这幅空间感最强烈?   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因为近处与远处的树产生了变化,近处的高大,远处的矮小,道路也变得越来越窄,这就是透视现象。   
3、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现象?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很善于观察事物。
下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在绘画中怎样表现透视现象。   
板书: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透视: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分析图片透视的规律。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回来问题。   
教师总结:板书: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小结:我们望眼看去,到处都是透视现象,但是老师要强调一下,平面的就不会产生透视关系(眼睛垂直的看下去)。   
2、《村道》霍贝玛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后的感受。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在田间和路上,有二三农夫的影踪。尽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此画被认为是风景画中的稀世之作。   
3、介绍两位新朋友:
消失点、视平线 (找同学们到黑板找一找消失点和视平线在什么位置)   
消失点:随着视线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   
视平线:是与你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   
4、消失点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吗?   视平线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通过以上问题教师进一步讲解。   
5、出示图片总结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教师指出什么是消失线。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作业要求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添加一些周围环境。注:(初稿画,先把大框定好,能确定消失点在什么位置,你要画的景物定好位置,下节课继续延伸。。。。。。(教师播放轻音乐)   
五、巡视指导   巡视辅导学生作业   
六、总结   
1、说一说,在透视知识里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了解到在生活中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有远近时,会出现不同的大小变化。所以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慧眼,都能发现身边的美,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让班级、让学校变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消失点:随着视线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   
视平线:是与你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   
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