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2 直线、射线、线段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2 直线、射线、线段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2 18:23:1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几何图形初步
?
第四章
4.2 直线、射线、线段
(二)
核心目标
……………..…
2
1
课前学案
……………..…
3
课堂导案
……………..…
4
5
课后练案
……………..…
能力培优
……………..…
核心目标
会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理解并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课前学案
1.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形填空:
AC=AB+__________=AD-__________.
2.若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我们就把M点叫做线段AB的__________.
叠合法
BC
度量法
中点
CD
课堂导案
知识点1:线段的大小比较 
【例1】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               
A.AB<CD
B.AB>CD
C.AB=CD
D.以上都有可能
B
课堂导案
【解析】根据线段的比较,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可得答案.
【答案】B
【点拔】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了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堂导案
对点训练一
1.如下图,比较线段AB与AC、AD与AE、AD与AC的大小.
AB>AC,
AD>AE,
AD<AC.
课堂导案
2.如下图,由AB=CD,可得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  
          
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
3.如上图,如果AD>BC,那么AC__________BD(填“>”“<”或“=”).
B

课堂导案
知识点2:线段的和、差、倍、分 
【例2】如下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
?
(1)BC=_______-CD,AB+_______+CD=AD;
(2)如果AB=BC=CD,则AB=___________AC,AC=___________AD.
BC
BD
1
2
2
3
课堂导案
【点拔】本题考查直线上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简单运算.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十分关键.
【答案】(1)BC=BD-CD,AB+BC+CD=AD;
(2)若AB=BC=CD,即B是AC中点,故AB=
AC,AC=
AD.
1
2
2
3
【解析】(1)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2)若AB=BC=CD,即B是AC中点,故AB、AC可求.
课堂导案
对点训练二
4.如下图,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________,AB=__________AM,BM=__________AB.
 
BM
2
1
2
课堂导案
5.如上图,点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AM=_________=_________,MN=_________AB.
NB
MN
1
3
课堂导案
6.根据图形填空:
?
(1)AC=AB+__________;
(2)AB=__________-BD;
(3)AD=AB+__________=CD+__________;
(4)BC=AC-__________=BD-__________.
BC
BD
AD
AC
AB
CD
课堂导案
7.如下图,点D是AC的中点,AC=8
cm,CB=3
cm,求BD的长.
∵D是AC的中点,AC=8,
∴CD=
AC=4又CB=3,
∴BD=CD+BC=7(cm)
1
2
课堂导案
8.如下图,已知线段AB=12
cm,BC=4
cm,M是AC的中点,求AM的长.
∵AB=12,BC=4,∴AC=AB-BC=8,
∵M是AC的中点,∴AM=
AC=4(cm).
1
2
课后练案
9.如下图,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DA=6,DB=4,则CD=__________.
?
1
课后练案
10.如下图,AD=6
cm,B是AD的中点,BC=1
cm,求CD的长.
?
∵B为AD的中点,AD=6
∴BD=
AD=3
∴CD=BD-BC=2(cm).
1
2
课后练案
11.如下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求:
(1)AC的长;
∵AB=6,∴BC=2AB=12,
∴AC=AB+BC=18
(2)BD的长.
∵D是AC的中点,∴AD=
AC=9,∴BD=AD-AB=3
1
2
课后练案
12.如下图,已知线段AB=16
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
cm,E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求:
(1)MC的长度;
∵AB=16,BC=6,∴AC=AB-BC=10,
∵M是AC的中点,∴MC=
AC=5(cm).
1
2
课后练案
12.如下图,已知线段AB=16
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
cm,E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求:
(2)EM的长度;
∵E是BC的中点,∴CE=
BC=3,
∴EM=MC+CE=8(cm).
1
2
课后练案
13.如下图,已知线段a、b,用圆规和直尺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AB=BC=a,CD=b,则CD=2a-b.
能力培优
14.如下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M是AC的中点,AC=8,∴MC=
AC=4,
∵N是CB的中点,∴CN=
BC=3,
∴MN=MC+CN=7(cm).
1
2
1
2
能力培优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且A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MN=
a,理由:∵M是AC的中点,
∴MC=
AC
∵N是CB的中点,∴CN=
BC,
∴MN=MC+CN=
AC+
BC

(AC+BC)=
AB=
a.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感谢聆听(共22张PPT)
几何图形初步
?
第四章
4.2 直线、射线、线段
(三)
核心目标
……………..…
2
1
课前学案
……………..…
3
课堂导案
……………..…
4
5
课后练案
……………..…
能力培优
……………..…
核心目标
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
课前学案
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__________最短,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两点间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如下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
cm,BC=4
cm,则A、D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cm.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
线段的长度
3
课堂导案
知识点1:线段性质的应用 
【例1】如右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
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答案】C
【解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结论.
【点拔】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C
课堂导案
对点训练一
1.如下图,从A到B有3条路径,最短路径是②,理由是(  )
A.因为②是直的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间距离的定义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课堂导案
2.如上图,比较AB+BC与A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BC>AC
课堂导案
3.有下列生活,生产现象:
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
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导案
知识点2:两点间的距离 
【例2】已知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AB=5
cm,BC=3
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  )
A.8
cm
B.2
cm
C.8
cm或2
cm
D.4
cm
【解析】由于点A、B、C都是直线
上的点,所以有两种情况:①当B在AC之间时,AC=AB+BC,代入数值即可计算出结果;②当C在AB之间时,此时AC=AB-BC,再代入已知数据即可求出结果.
C
课堂导案
【答案】解:∵点A、B、C都是直线
上的点,∴有两种情况:
①当B在AC之间时,AC=AB+BC,
∵AB=5
cm,BC=3
cm,
∴AC=AB+BC=8
cm;
②当C在AB之间时,AC=AB-BC,
∵AB=5
cm,BC=3
cm,
∴AC=AB-BC=2
cm.
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8或2
cm.
故选C.
课堂导案
【点拔】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理解题意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课堂导案
对点训练二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两点间的距离为5
km
B.A、B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AB的长度
C.A、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
D.线段AB的中点M到A、B的距离相等
C
课堂导案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线段MN就是M、N两点之间的距离
C.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最短线的长度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D.从广州到北京火车行走的路程就是广州到北京的距离
C
课堂导案
6.如果AB=5
cm,BC=3
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  )
A.8
cm
B.2
cm
C.4
cm
D.8
cm或2
cm
D
课后练案
7.如下图,A、B是公路l两旁的两个村庄,若两村要在公路上合修一个汽车站,使它到A、B两村的距离和最小,试在l上标注出点P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
连接AB交l于点P,则P点为汽车站位置,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课后练案
8.画线段AB=3
cm,延长AB至C,使AC=3AB,反向延长AB至E,使AE=
CE,求线段CE的长.
?
1
3
∵AC=3AB,AB=3
cm,∴AC=9
cm,
∵AE=
CE,∴AE=
AC=4.5
cm,
∴CE=AE+AC=13.5
cm.
1
3
1
2
课后练案
9.如下图所示,线段AB=8
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
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
?
∵线段AB=8
cm,E为线段AB的中点,
∴BE=
AB=4
cm,∴BC=BE-EC=4-3=1
cm,∴AC=AB-BC=8-1=7
cm,
∵点D为线段AC的中点,∴CD=
AC=3.5
cm,
∴DE=CD-EC=3.5-3=0.5
cm.
1
2
1
2
课后练案
10.如下图,C,D是线段AB上的点,AD=7
cm,CB=7
cm.
(1)线段AC与D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AD=7
cm,CB=7
cm,∴AD=BC,
∴AD-CD=BC-CD,即AC=BD;
课后练案
10.如下图,C,D是线段AB上的点,AD=7
cm,CB=7
cm.
(2)如果M是CD的中点,那么M是AB的中点吗?请说明理由.
M是AB的中点,理由:∵M是CD的中点,∴CM=DM,∵AC=BD,
∴AC+CM=BD+DM,即AM=BM,
∴M是AB的中点.
能力培优
11.如下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且AB=14
cm.
(1)求线段MN的长;
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得MC=
AC,NC=
BC.
∴MN=MC+NC=
AC+
BC=
AB
=7
cm;
1
2
1
2
1
2
1
2
1
2
能力培优
(2)若C在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MN的长度.
点C在AB的延长线上,
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得MC=
AC,NC=
BC.
∴MN=MC-NC=
AC-
BC

(AC-BC)=
AB=7
cm.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感谢聆听(共27张PPT)
几何图形初步
?
第四章
4.2 直线、射线、线段
(一)
核心目标
……………..…
2
1
课前学案
……………..…
3
课堂导案
……………..…
4
5
课后练案
……………..…
能力培优
……………..…
核心目标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及它们的关系;理解直线的性质.
课前学案
1.经过一点O可以画__________条直线,经过A、B两点能画__________条直线,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可以看作是一条____________.
3.线段向一方延长成_____________,向两方延长成______________.
直线
无数
一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射线
射线
课堂导案
知识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例1】如下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  )
?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C
课堂导案
【答案】C
【解析】根据射线的概念: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所以,射线的端点不同,则射线不同.
【点拔】本题考查了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的应用,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
课堂导案
对点训练一
1.在墙上钉一根木条需__________个钉子,数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有__________个端点,射线有__________个端点,直线__________端点.
2
2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
课堂导案
3.写出下列各线的表示方法:
(1)如图①的直线可表示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如图②的射线可表示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如图③的线段可表示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直线AB
线段AB
直线a
射线OA
射线l
线段a
课堂导案
4.如下图,写出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名称:
(1)点A在直线__________;
(2)点B在直线__________.
 
5.如上图,图中共有________条直线,________条线段,________射线.


6
1
3
课堂导案
6.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下列图形(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a、b相交于点O
延长线段AB
课堂导案
知识点2: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
【例2】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已知四点A、B、C、D.
①画直线AB;
②连接AC、BD,相交于点O;
③画射线AD、BC,交于点P. 
课堂导案
【点拔】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主要是对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能力的培养.
【答案】解:如下图所示.
?
【解析】根据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作出即可.
课堂导案
对点训练二
7.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CD经过点F;
?
课堂导案
(2)直线AB、EF交于点H;
课堂导案
?
(3)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a、b、c;
?
课堂导案
8.如下图,已知四点A、B、C、D,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直线BC;
(2)连结AB,AC;
(3)画射线AD;
(4)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AC.
课后练案
9.如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点A在直线l上
②点A在直线M上
③点B在直线l外
④直线m不经过点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C
课后练案
10.下列图形中,直线、射线、线段能相交的是(  )
A.
B.
C.
D.
C
课后练案
11.下列几种写法:
①直线ab经过点n

②直线AB经过点n;
③直线ab经过点N

④直线AB经过点N

⑤直线a经过点N

⑥直线a经过点n.
其中正确的是(  )
A.④⑤
B.①③
C.②④⑤
D.④⑥
A
课后练案
12.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①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②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③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④图中有两条射线.
A.3
B.2
C.1
D.0
B
课后练案
13.过平面上A、B、C三点中的任意两点作直线,可作(  )
A.1条
B.3条
C.1条或3条
D.无数条
14.如下图,以A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有______条直线,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直线AC(或直线AB或直线BC等)
射线AB,射线AC
课后练案
15.如上图,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下图,线段OA反向延长得射线__________,线段CD向两端延长得_______________.
?
6
直线CD
线段AC、AD、AB、CD、CB、DB
AE
课后练案
17.如下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E;
(2)画线段AC、BD交于点F;
(3)连接E、F交BC于点G;
(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
(5)作射线BC.
课后练案
能力培优
18.观察图形,探索规律:
(1)完成下表:
图形序号
直线上点的个数
线段条数
图①
2
?
图②
3
?
图③
4
?
1
3
6 
能力培优
(2)根据上述规律猜想:当一条直线上有100个点时,则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1+3+6+…+100=
=4950
100×(100-1)
2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