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各式各样的鞋冀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各式各样的鞋冀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22 23: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式各样的鞋》
说教材
鞋,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节课以“鞋”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的特点,感受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本课通过观察不同外形,不同种类,不同构造,不同功能的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鞋文化知识。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使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领略设计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后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感受中国传统鞋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授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比比谁的鞋子最漂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和教师一起欣赏各种鞋子的图片,从而引入新课。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这个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关注自己的鞋子,还能够提示学生“美” 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形成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欣赏探究,层层深入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美术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欣赏丰富的图片资料,了解鞋的种类、款式、花色、功能等,使学生感受鞋的魅力。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提示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观察,如:“欣赏的时候,选出你认为最有特色的那一款。”
接下来,教师从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入手,引导学生对鞋的结构提出疑问:“鞋都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哪些特色和变化?无论什么季节,鞋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等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引导分析鞋的结构时一定要分析清楚,分析透彻,并适时总结。此时,教师有必要准备几种实物的鞋做教具,比如虎头鞋,绣花鞋,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可以带到课堂上,除了分析其结构,还能充分挖掘其人文内涵。使学生感受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是历代人们智慧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晶。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鞋的使用功能。如:满族的花盆鞋有很独特的造型,颜色也多种多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穿着呢?设计鞋的款式时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鞋的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用,其共性特征、结构特点都应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此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穿一穿老师准备的不同形状、不同款式的鞋进行体验,同时让学生想象猜测所穿着的鞋是为什么人设计的?他们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缺点?教师结合学生感受再进行引导:设计鞋时首先要想到什么?你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你所设计的鞋能够为穿着它的人提供哪些方便?你的鞋怎样装饰才能更符合它的功能和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设计思路就会打开,设计意图就会明确。
三、布置作业,学生实践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他要求学生在敏锐视、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想象,而且还要把这些独特的意念通过具体的方法表现出来。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展示自己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鞋子,让学生分析其材料的选择、加工和使用以及制作方法。当学生的创作欲望完全被打开的时候,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双有特色的鞋。
萧伯纳曾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了便有了两种思想。”据此,我采取让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来完成,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同时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制作?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和技巧上的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做能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而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要参与到学生的创作中来。教师必要的提示、辅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及时给予提示与帮助。
四、展示欣赏,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设立了“鞋业博览会”,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鞋带到博览会上展示,采用参观、采访等方式进行评价。情境的创设增添了评价的趣味性。在评价中,孩子们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感受到的是付出的成果,收获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升华主题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小结,升华主题”的环节。“同学们设计制作的鞋在 ‘鞋业博览会’上受到了好评,希望同学们以后还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来,为生活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环节肯定了学生的成绩,指引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并且又拓展了美术课堂。
总之,本节课通过激情引趣,层层深入,尝试探究,体验活动,展示欣赏,综合评价等步骤使学生体验了设计、创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与成长。